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13 猫【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虑、职”等8个生字,会写“忧、贫”等15个生字。

正确读写“呼唤、响动、尽职”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3.学习第1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写清楚它的某个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抓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感受他对生活的热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关爱动物、热爱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写清楚它的某个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虑、职”等8个生字,会写“忧、贫”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呼唤、响动、尽职”等词语。

2.理清课文思路,学习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出示课件:不同形态的猫。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小动物,它们很可爱,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猫就是其中的一个。

你们喜欢猫吗?猫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2.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特别喜欢猫,还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着老舍先生家的猫是怎样的吧。

3.老舍简介。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

此环节,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懂字词。

圈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地方。

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生字词。

讲解多音字:屏bǐnɡpínɡ折zhēzhéshé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猫讲了哪几层意思,在课文中画出关键句。

4.课件出示:(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

这两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第一句话是第一自然段的总起句,第二句话是全文的关键句,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5.小结:作者围绕猫讲了两层意思:1.猫的性格古怪;2.满月的小猫们的可爱。

设计意图: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对新知识有初步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体会猫的性格古怪。

1.默读第1自然段,说说第1自然段围绕猫的古怪讲了哪几层意思?它老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贪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尽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课文在描写猫的“老实”与“贪玩”之间,“贪玩”与“尽职”之间是用一个什么词连接起来的?(用“可是”来连接,意思上起转折作用,语句上起连贯作用。

)2.课文还有哪些自然段的写法和它一样?3.总结: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既胆大又胆小,它的性格这么矛盾,只能称它(师生齐说)古怪了。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四、总结。

这样性格古怪的猫,作者对它怀有什么感情?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13 猫1.猫的性格古怪。

2.满月的小猫们的可爱。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继续体会小猫的可爱,感受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课文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写清楚它的某个特点。

【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老舍先生笔下那只性格古怪的猫,那么谁能概括一下猫的性格特点?这样性格古怪的猫,作者对它怀有什么感情?填空:它既( ),又( );既( ),又( );既( ),又( )。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由复习导入新课,既帮助学生巩固了已学知识,又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利于学生将新旧知识衔接起来,从而很自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活动中。

二、品读课文,感悟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一)对性格古怪的猫的喜爱。

小组合作学习:默读课文1—3自然段,举例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猫的喜爱,画出相关语句批注你的体会,并有感情地朗读。

1.学生汇报。

(只要有道理即可)(1)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①学生抓关键词“乖”谈体会。

②乖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老实、听话。

)我们什么时候用“乖”?(老舍把猫写成了小孩子,对猫多亲昵啊!)那再加上“的确”呢?(更加深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③老师:这一句虽然不长,用词不多,但深刻地写出了猫的可爱,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指导朗读这句话。

(2)出示:“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①“几个钟头、非……不可、屏息凝视”可以看出猫的尽职。

②出示猫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屏息凝视”(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③让学生模仿猫的表情。

④这个词写出了猫工作时的什么态度。

(专心)⑤“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这句话说明了猫的什么特点?(有决心和耐心)小结:猫在捉老鼠时尽职的表现:“屏息凝视”表示专心;“一连……”表示有耐心;“非……不可”表示有决心。

⑥这么尽职的猫作者怎能不喜欢呢?让我们带着对猫的喜爱之情一起来读读吧!(学生齐读。

)(二)从情绪变化中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交流句子: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1.重点词:蹭、摩擦老师:在作者眼里猫像一个撒娇的小孩,一个“蹭”字,蹭出了猫的可爱、温柔,也蹭出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比较句子: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几个脏脚印。

你觉得哪句写得好?为什么?(第一句好,因为从“小梅花”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对“蹭”和“小梅花”的理解,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然后心有所悟。

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交流句子: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三)体会作者对满月小猫们的喜爱之情。

1.小猫有什么特点?(淘气、可爱)这样淘气、可爱的小猫,老舍先生喜欢吗?2.出示句子:枝折花落,绝不舍得打它们。

补充:老舍先生爱花,爱养花,小猫们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却舍不得打它们。

3.相反,这么淘气的小猫,老舍先生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

(生气勃勃、天真可爱)4.读了课文,你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吗?说一说。

(喜欢、喜爱)5.一起读一读第6自然段,注意读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体会老舍先生用词的准确性,体会作者蕴藏于文字间的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两段话,体会不同作家是怎样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阅读,体会作家同样的情感不同的表达方法。

四、布置作业。

课外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把观察所得写成一篇观察日记。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方法,学以致用,读练结合,练习表达,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板书设计】13 猫{ 性格古怪 老实贪玩 尽职高兴时……不高兴时……胆小 勇猛满月的小猫们:生气勃勃、天真可爱14 母 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疙、瘩”等10个生字,会写“讨、厌”等15个生字。

正确读写“讨厌、警戒、忠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尊敬的情感变化。

3.通过与《猫》的对比,体会作者在表现动物特点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探究,交流研读,品味重点语段,感受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品味语言文字的生动性,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尊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中抓住特点、具体生动地描写动物的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疙、瘩”等10个生字,会写“讨、厌”等15个生字。

正确读写“讨厌、警戒、忠厚”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能说说带有“鸡”字的成语吗?(板书:鸡)出示带鸡的成语让学生认读。

2.自古以来,鸡就深受大多数文人墨客的喜爱,那么文学大师老舍先生对母鸡是怎样的态度呢?设计意图:勾连旧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体会情感。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能够读流利、读正确。

3.找出我对母鸡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用“”画出来。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三、检查预习,明确要求。

1.同学们在课前已经认真预习了课文,学习课文之前,你愿意接受新词朋友的挑战吗?出示词语:讨厌理由心事反抗忠厚毒手成绩警戒预备汤圆2.快速浏览,理清条理。

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是怎样的?分别是在第几自然段写的。

(1)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并相机板书:1—3自然段:一向讨厌(一直、从来都讨厌)4—10自然段:不敢再讨厌(对母鸡的尊敬,是感情的升华)(2)读这两句话,体会“一向”“不敢”,理解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态度。

3.质疑: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情感变化,那就让我们去深入了解这只母鸡吧!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透过质疑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本篇文章在情感表达上的一个特点就是先抑后扬,这两个句子是课文板块划分的线索,抓住了这样的关键句,提纲挈领,建构出简约的教学框架。

四、深入品读、感悟母爱。

(一)默读第1—3自然段,了解“我”厌恶母鸡的原因。

1.学习提示:默读第1—3自然段并思考:“我”为什么“一向厌恶母鸡”?画出相关语句批注体会,然后小组交流,选出代表汇报。

2.根据汇报相机出示:出示:“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