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参加设计比赛注意事项

参加设计比赛注意事项

设计大赛注意事项一、正确认识设计大赛废话少说了。

这里不是让大家提高政治觉悟,而是学会接受“设计大赛是一种商业行为”这个概念。

很多人看到设计大赛发布通知立刻就习惯性的回帖说“是骗方案的吧”。

正确的说法是“购买方案”而不是骗方案,如果你认为这是骗,那也是合法的、光明正大的骗。

按照一般的大赛规程,获奖作品的专利权都是属于赞助企业或组委会的,原因很简单,人家出钱了。

因此可以这么认为,设计大赛实际上是赞助企业委托组委会购买设计方案的一种交易形式。

有些大赛者通知中明确了这点,有些则是获奖方案出笼后才要求获奖者签署专利权转让声明。

大家选择参赛时要注意的是,如果有的大赛要求入围作品甚至全部投稿作品专利权都属于组委会或赞助企业(有这类大赛,印象中好像是某打火机),还是不要参加的好,因为组委会连起码的法律常识都没有,大赛水平如何可见一斑。

但是,组委会提出这样的要约条件却是合法的,如果参加了就表明同意这些霸王条款,投稿后你的作品就不再是自己的了,这点一定要做到心里有数。

二、企业在想什么?应该说,企业积极赞助设计大赛是好事。

一方面企业可以借机宣传自己(在一些人的眼里,这点都成了攻击企业理由,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啊),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弘扬设计的价值创造良好氛围,还可以拉近企业与高校学生的距离,促进校企合作。

各方面彼此都有利。

在参赛时,研究一下赞助企业是非常必要的。

关注一下企业的网站,看看他们在做什么产品,销售市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价位属于那个层次等等。

这些要求一般不会写在大赛通知里,毕竟是太功利了。

但是企业代表在评选获奖作品时还是有重要的一票的,有时还相当关键,因此,了解你的客户是基本功课。

评选现场的企业代表的眼光都很毒,通常抄袭市场上已有产品的方案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因为他们太了解市场了,但是有些概念方案就不一定了,有些别的大赛的获奖作品或书本教程上的方案,只要没变成真正的产品上市,他们是不可能知道的(不要认为我是在指导你投机取巧)。

那么企业评委喜欢什么样的作品呢?大致说来有这么几点:1)在他们的经营产品范围之内,否则花奖金买来方案又用不着不是浪费投资么;2)能发现他们现有产品的不足并予以改进的设计;3)工艺结构上具有可行性的作品;4)有创意又可以实现的设计。

总之,企业都喜欢可以马上开工的设计,他们也不排斥创新,但必须是真正的创新,而不是一些无关痛痒拍脑袋的创新。

企业是很实际、很功利的,不过他们的意见也只是一票而已。

据我自己的经验,企业评委一般不会坚决的把大奖发给某个设计,但是绝对会坚决的拒绝某个设计!也就是说,企业评委行使否决权是非常有力的。

企业拒绝某投稿方案的原因都很明确,主要是抄袭和模仿,这样的作品没法申请专利,奖金就白发了,另一个拒绝的原因是工艺上彻底没法实现,所以参赛者还是应该对产品的工艺有个基本的了解,这点要求并不过分。

三、投稿1)尽量在大赛通知的截稿日期前提交稿件。

大赛从发布通知到评选有几个月的时间,评审专家不可能那么早就把时间确定,所以截稿日期过后应该还有几天的缓冲。

但是一定要在截稿期后的第一个周末前提交稿件,因为周末容易把专家们聚在一起开评审会。

在附加过大的情况下,有的邮箱会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把邮件传到,所以要安排一天的提前时间。

2)尽量把版面文件和报名表打包在一起上传附件,因为附两个附件容易搞乱,几乎每次大赛都有版面文件和报名表对不上的情况出现,而一般大赛又不允许在版面上显示设计者的名字和单位,所以要尽量避免这类事情发生。

另外有些邮箱直接显示图片文件,也增加了系统开支,还有图片下载不全的危险。

稿件的命名最好是用作者的名字再加一个单位名称,版面和报名表用同样的名字,反正后缀不一样不会搞乱。

不要用“××大赛”、“××副本”等无意义的文件名。

投稿时注意一下投稿的邮箱,sina的邮箱一次只能下载一个附件,下载完之前无法打开另一个邮件,因此在稿件比较多的情况下工作人员会很累,这时最好用QQ中转站或Mofile 等网络硬盘来传递,一来没有附件,邮件到达速度快,二来只要发一个链接就可以,不使用邮箱的资源,下载的同时可以打开其他邮件。

但是要注意网络硬盘的有效时间,不能排除工作人员懒惰没有在有效期内打开邮件的可能。

所以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截稿前的几天投稿。

126等邮箱同时可以下载5个附件,稍微好一点。

3)尽量不要重复投稿。

很多重复投稿的作品,都是说“修改了一下”、“发现错别字”等等原因。

重复投稿给稿件整理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所以尽量检查无误再投。

实在要重复投稿,那就在第一次投稿的文件名后面加上“修改稿”三个字作为重投稿件的文件名,这样查找替换也方便。

4)如果你的学校属于受邀团体参赛的单位,那就不要在网上再提交一遍了,交给老师最后统一提交就可以了。

有些大赛工作人员看到邮箱里的团体参赛单位的稿件就通删——反正他们最后也要统一提交的嘛,呵呵!千万不要因为这个错过了你的大作!四、初评初评相当于超女海选,一般是由组委会和企业联合组成评审委员会。

初评的宗旨通常是踢掉差的,终评则是挑出好的。

由于参赛作品多(从几百到一两千),评委看走眼的情况也不是不会发生,所以一定不要让评委在初评时就把你的作品划进“可踢掉”的范畴。

那么什么样的作品有可能会被踢掉呢?——1)版面超级差的;2)概念表达不清的;3)手绘的——不是说手绘不行,而是手绘大部分表达不清,除非你的手绘特棒,或者画成清水风格,还是做正规版面的好;4)平庸无亮点——这个主要是针对没有什么创意,只是改改造型的设计。

一些创意比较极端的作品通常不会轻易被踢掉,很多评委们惯常这样想:“让终评的评委去毙他把,我可不想让一个有潜力的苗子死在我手里”,呵呵!所以如果你有好的创意,那就不要扭扭捏捏,大胆的发挥出来吧!初评一般是采用过幻灯片的方式,所以做成横版略有优势,因为版面大,容易看清。

黑底白字的版面中投影仪光照不足或环境光太亮的情况下会很不清晰,所以要慎用,实在要用,就用粗黑体字,不要用楷体、行书、魏碑等非常规字体。

做版面时要聪明一点。

如果几行大字和几个大图就能把概念说清楚,那是再好不过了。

这样不行的话,那就在大标题和大图的表达上吸引人能进一步放大版面看下去。

最忌讳的是码上一堆密密麻麻的说明文字,而图形却又表达不清楚。

总之,不要指望评委会看全你所有的文字和图片。

版面要下点功夫做的有美感一些,因为初评入围的方案要给终评专家看的。

终评专家一般都是大腕,如果送上几个版面极差的作品来,初评专家也会丢脸的。

只有获奖作品专利才属于组委会或企业,入围和落选作品都是作者的。

你仔细看大赛通知,如果没有明确说明专利归属问题,就是这样了。

表达是设计师的基本素质之一,一个版面就是一个信息载体,如何把所要传达的信息正确传送给观众(也就是评委了),这是平面设计的最重要内容,记住了——信息传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评委就是你的客户,你要通过版面说服他接受你的设计,版面就是你跟客户唯一的交流渠道。

如果这个你都不加考虑到话,怎么能相信你有能力调研产品消费者并找到正确的市场需求呢?!设计公司提交的作品普遍比学生作品的版式要强很多,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们直到接触真正的客户才明白设计表达有多重要。

五、终评终评通常要打印出展板来现场展示,让评委逐个打分。

所以如果你有幸进入终评,那么你版面上的那些初评没发挥作用的成堆的文字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先说一下终评评审团的构成,一般会有如下一些角色:1)官员。

很多大赛的主办方是市政府,所以某个副市长参加评审是很正常的。

市政府当然不会亲自操办大赛了,所以下面的科技局或经贸委等具体部门通常是作为承办单位出现的,终评现场当然也会有他们的席位。

2)大腕。

教育和学术界的人士多一些,估计设计圈子里的人也都知道是哪些人,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有时请一些国外专家来担任评委也是很正常的,现在国际交流逐渐多了起来,给大赛增添些国际化视角也是应该的。

3)企业。

企业代表仍要参加终评,很正常,人家来选货嘛!三类评委在终评现场的表现是非常不一样的。

官员的视角一般都很宏观,因为他们关注的是一个产业,如果你的设计对推动一个产业有贡献的话,他们会给高分的。

推动一个产业的设计包括节能环保等理念上的创新(如公共自行车出租系统就属于这类),这种设计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大面积推广而不是被一两个企业垄断,如果是个单纯的造型,被一个企业买断专利就不再可能为其他企业服务了,所以对推动产业的作用也是很有限的。

例如有人提出了吸收环境中的电磁辐射并转化为能量加以利用的理念,抛开可实现性不提,这个想法是非常好的。

如果没有这类出色的设计,官员们关注的其他目标大致是可实现性、创意和外观。

如果可实现性和创意有冲突,我想他们毙掉创意的可能性会大些,呵呵!纯属个人感觉,大家不要太较真!有这种感觉的原因是现在很多市府部门领导都是行业专家出身,是内行,如果你没有真正有价值的创意想忽悠他们并不容易:)大腕们一般都是久经赛场目光如炬的,概念上炒冷饭基本不会有希望,他们几乎所有的概念都见过。

大腕们(尤其是评委会主任,他的意见通常是一锤定音的)在看作品的时候并非像官员那样简单的打分,他们看的过程已经在考虑哪个给金奖哪个给银奖了,所以他是一直在各个作品中找亮点并加以比较衡量。

你要参赛的话不妨自己当一回大腕,看看自己作品中哪个亮点够得奖水平。

主任宣布金奖得主一定有明确的理由,创意与可实现性结合的最好的作品会胜出,其中创意的比重要大些。

这个过程中,横向比较很重要,几件作品都有创意,而且各不相同,那么如何衡量就是个很具体的问题了,这时如果工艺合理可实现性强的话,获胜的把握就大了一分。

国外大腕不管多大,他的意见一般也仅供参考,毕竟语言不通,吵架吵不占上风。

企业评委的表现上面说过了,不再罗嗦。

在这样一个三分天下的评审团中,如何让你的作品左右逢源各个击破,还真是个战略问题!!!六、获奖假如一个大赛金银铜奖总共有10个,常见的做法是用打分的方式选出前十名,然后再一个个仔细分析讨论奖项分派,所以得分最高的并不一定会拿金奖。

分派奖项的过程企业评委比较轻松,因为这10个作品他们已经收入囊中,价格也早就定下来,具体哪个出价高些低些他们不关心,官员们通常这时也会比较尊重学术,所以最后的奖项分配格局基本就是大腕说了算。

确定奖项时会有如下一些可能的情况发生:1)创意强一些的作品会有较大优势,这是考虑大赛的影响问题,还是要鼓励创新的嘛。

2)如果创意上都差不多,那么成熟的、细节完整的、商业化程度高的会胜出。

这样的作品感觉上可能平淡无奇,但是非常接近市场,设计公司提交来的作品基本都属这类的。

其实,把一个作品做的高度商业化比创意要难的多,因为你必须要调研和了解市场,否则坐在屋里拍脑袋是搞不出来的。

3)表达效果优秀的会有一些优势,但并不绝对,只有其他方面难分高下时才会考虑效果,而进入前10的作品水平基本都在伯仲之间,让表达好一些的胜出在宣传大赛的效果上也会有些帮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