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听说游戏活动教案【篇一:听说游戏:山上有个木头人(小班)】听说游戏:山上有个木头人(小班)活动目标:1、能正确发出“山(shan)、上(shang)、三(san)”等字音,区别s和sh,an和ang等音。
2、帮助幼儿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提高对指令性语言的倾听水平。
3、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的能力以及听说应变能力。
活动准备:拉线木偶玩具一个活动过程:1、出示木偶人,创设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以小木偶的口吻向大家自我介绍:“我是木头人,今天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做‘山上有个木头人’。
”接着,教师边操作木偶拉线,边念儿歌,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基本内容。
表演结束后,教师继续以木偶的口吻和幼儿交谈。
“谁想和我玩游戏呢?”“那你必须先告诉我,刚才我说了些什么?”引导幼儿回忆游戏儿歌内容,学会念游戏儿歌,正确发出每个字音,特别是“山、上、三”。
2、向幼儿介绍游戏的规则和玩法(1)游戏时须念儿歌,并可以自由做动作。
儿歌念完后,就不能动,也不能发出声音。
(2)如果谁动了或发出了声响,就必须把手伸给同伴,而同伴则拉住他的手说:“本来要打千千万万下,因为时间来不及,马马虎虎打3下。
”然后边拍同伴的手心边数:“1、2、3”游戏结束。
3、教师以游戏参和者的身份分别和全体或个别幼儿进行交往活动,给幼儿观察和练习的机会。
(1)教师带领全体幼儿边念儿歌,边坐在椅子上自由做动作,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动作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儿歌念完后,教师自己故意先动,然后伸出一只手让全班幼儿边说边打3下,给幼儿练习游戏语言的机会。
(2)教师和个别幼儿游戏,及时给予纠正个别发不准的音。
4、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安排幼儿和同伴结队,自由组合,自主开展游戏。
注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和同伴友好合作游戏。
游戏儿歌:山上有个木头人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三、三、三3个好玩的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
【篇二:小班语言游戏教案】小班语言游戏教案:听指挥一、活动目标1、在游戏中体验按指令活动的愉快。
2、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态度和习惯。
二、重点和难点听清完整的指令才能行动。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1、场景布置:草地、路。
(山洞、蚂蚁洞)。
2、录音“小鸟的叫声”、“树叶”、沙袋等。
四、设计思路对于刚进入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来讲有一明显的特点即“自我为中心”。
在游戏中也是以“自说自话”的个体活动为主,还不习惯于听他人的指令集体行动。
因而让孩子通过游戏活动积累有关“只有听得清,才能做得对,玩得开心”的经验和体会是很有必要的、从情感人手,培养孩子逐步养成注意倾听的态度、习惯也是可行的。
本活动设计的内容编排思路是:指令的语句从短到长,语速有快有慢,指令所包含的信息量由少到多:要求孩子完成的动作由小到大,游戏时的环境干扰因素由少到多。
这样的编排意图旨在使孩子的有意控制时间增加,有意记忆的信息量不断扩大。
本活动设计的过程是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激发孩子倾听的兴趣,并在游戏中体会儿歌的意义,乐意跟着学念。
同时结合体育活动、认识秋季的活动,及相关的数活动开展游戏,综合地完成教育目标。
五、活动流程室内听指令动作——室外听指令动作(一)室内听指令动作。
1、引发倾听兴趣。
放录音:“小鸟的叫声”设问:听听是什么声音,你是用什么来听的?说明主要是突出耳朵能听的主题,并提出以听为要求的游戏规则。
强调听得清楚,听完整游戏会玩得开心。
2、听指令动作。
(1)脸部动作。
a翘起嘴巴,做只小猪。
b捏下鼻子,做只狐狸。
c一眼睁,一眼闭,做只调皮的小猴子。
说明一开始语速可慢些,接下来可快一些并变换指令例:“拉拉小耳朵,捏捏小鼻子,梳梳黑头发,拍拍小嘴巴。
”小结:玩得开心吗?为什么开心?因为你们听得仔细做得对。
老师念儿歌:“小耳朵,真正灵,听得清,做得对,我们玩得真开心。
”(2)手指动作。
a变把手枪“嗒嗒嗒”,b变个相机“喀嚓,喀嚓”,c变把小鎯头,修修小椅子,“叮咚,叮咚”。
小结:小耳朵,真正灵,听得清,做得对,我们玩得真齐心。
(3)身体动作。
a站起来,转个圈,b做只母鸡,拍拍翘膀,下个蛋。
c做只青蛙,呱呱跳,去抓花蝴蝶,倾听的小游戏:3. 利用“辨错误游戏”来发展幼儿的倾听能力。
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
常常发现有的孩子在听说一件事,只听到其中的一部分就听不下去了.回答问题时出现风马牛不相干的事情,这说明孩子倾听的质量不高.听得不仔细,不专心和不认真.因此在日常活动中经常开展一些辨别错误的游戏,让孩子去判断语言的对错,吸引孩子注意倾听,并加以改变.如“小鱼在天上飞,鸟儿在河里游,兔子尾巴长,猴子尾巴短”等等,让孩子挑出其中错误的地方并纠正.辨错误游戏不但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而且更好地促进倾听习惯的形成。
二、利用游戏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1. 利用“指令性游戏”发展孩子倾听能力。
培养孩子倾听习惯。
带过小班孩子的老师都知道.小班的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倾听能力、倾听习惯比较差,常常出现你说你的,他说他的现象.根据小班孩子好动的特点,在小班中我们常常开展“指令性游戏”.如准备许多动物的头饰,教师和孩子们玩小动物吃东西的游戏. “旺旺旺,小花狗来吃肉骨头.”带着小狗头饰的幼儿就去拿肉骨头,其他动物就不能拿了. “小白兔跳过来”等等.对听清的幼儿给予奖励,对没有听清指令的幼儿不给予奖励.这样经常性的开展,幼儿的倾听习惯就能逐步产生。
2. 利用“传话游戏”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
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传话游戏可以训练孩子的记忆能力.这种方法既可以在幼儿园专门开展,也可在家庭中专门开展.如让爸爸告诉孩子一句话,请孩子告诉妈妈﹙或爷爷,奶奶﹚.在幼儿园可以分组进行.利用比赛的游戏方式,教师告诉每组排头,让排头的幼儿依次向后传话,看哪一组传得又对又快.这样经常性的开展,能逐渐培养孩子仔细倾听的能力和习惯。
1、专注性倾听:集中注意地倾听(包括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动作);2、辨析性倾听:分辨不同内容(如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的声音等)的倾听;3、理解性倾听:掌握主要内容、连接上下文意思的倾听(包括回答问题情况和执行指令情况等)。
声音。
父母和孩子轮流扮演录音机,听到一句话,赶紧录下来并且播放。
超过一定的时间还不播放或者播放错误的话,表明录音机坏了,需要修理了,相应地父母可以拍一拍孩子的肩膀、刮刮鼻子。
如果播放正确,可以亲一下:)听话的木偶(听觉记忆、理解和执行)。
一个人假装木偶,不能动,只能听主人的话来行动。
但主人的指令只说一遍,如果行动错误或没有记住怎么行动,那就只能乖乖地呆在原地一段时间(比如一分钟,十秒钟,或者数几下的时间。
)可以故意出一些连贯性、迷惑性高的指令,比如方位词、否定词相关的指令。
听声音编故事。
播放一些音乐片段,或者随机取生活中的一段笑声、脚步声,跟孩子一起发挥想象力编个小故事,肯定很有意思。
听故事,做动作游戏(听觉理解)。
结合图片、故事书给孩子讲一个故事,让孩子边听边做动作来表演,或者先读一遍,第二遍读的时候表演。
一、定时倾听——用美吸引幼儿注意力首先教师要努力创造适合幼儿“倾听”的氛围,给予幼儿“倾听”的心情,引发幼儿“倾听”的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幼儿“倾听”的质量。
据有关专家介绍,幼儿一天中精力集中最快、大脑最灵活是在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左右。
因此在我进班的时间段我尽量安排定时倾听活动。
倾听活动集音乐美,语言美,文学美,形象美为一体。
活动中可以让幼儿边反复倾听生动、形象的故事,边看相应的图画;边倾听音乐性质对比很明显、情节鲜明的音乐,且这种音乐配有生动的故事介绍。
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去发现,感受这些美。
如,当优美、舒缓的间奏音乐响起,让幼儿把小人书当娃娃轻轻地抚摸;当欢快的音乐响起,教师和幼儿一同拍手、动作;让幼儿大声地学放羊的孩子喊“狼来了”!体会故事中角色的心情、语气的变化;让幼儿模仿故事中的角色,感受插图中生动、可爱的形象,总之,让幼儿在美的感受中获得满足,不知不觉中学会倾听。
二、游戏中倾听——幼儿边玩边听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在游戏中幼儿往往只注意游戏过程,而忽视老师的要求。
为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些专门培养幼儿倾听的游戏,如体育游戏《我是顺风耳葫芦娃》、智力游戏《猜猜我是谁》、音乐游戏《黑猫警长破案》、角色游戏《小兔乖乖》、《汪汪看家》、传统游戏《猫和老鼠》等。
显而易见,这些游戏中的角色都是幼儿熟悉的对象,心中的偶像,而且它们有一个共性:都有一对会听的耳朵。
在游戏中巧妙地把“耳朵”作为玩具,且游戏,儿童特色浓,具有趣味性,具有一定的角色,情节性,让幼儿百玩不厌,倾听习惯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三、课堂中倾听——采用电话录音法有老师常常为这一事情感到困惑:课堂上“幼儿抢嘴”确实是幼儿积极动脑的表现,我们是否应该加以阻止?阻止吧,多多少少会扼杀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不阻止,幼儿从小就会养成抢嘴的坏习惯,不尊重他人,不能学到他人的知识,养成“自我为中心“的毛病。
到底该怎么做呢?为此我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采用了一些有趣的方法,迫使幼儿改正抢嘴的坏习惯,“电话录音法”就是其中的一种。
下面是一个游戏《买冬装》中的一个活动片断:教师以妈妈的身份带领幼儿“开车”去服装店买围巾、帽子、衣服。
幼儿自选服装,最后以“和爸爸打电话”形式组织大家集体交流:1.听电话。
妈:是谁打电话来了,让妈妈来接。
喂,请问你是谁?录音:“我是爸爸,我现在在上海,很想念你们,孩子们冷吗?”妈:“不冷,今天我带他们去买东西了” 录音:“真的!让孩子们告诉我,他们买了什么?”(幼儿自由争说)幼1:我买了件衣服,上面有小猫的。
幼2:我买了一条围巾,围在脖子里很温暖。
幼3:我买了一个帽子,有耳朵的。
录音:“哎呀,那么多孩子一起说话,爸爸听不清楚,怎么办?”(让幼儿思考)妈:那我们把讲的话录下来送给爸爸听,好吗?(评析:幼儿争着表述,告诉爸爸他买了什么冬装,但是能强力控制自己,专心听同伴交流,而且有时还帮助同伴改正错误呢!)2.幼儿录音。
妈:谁来告诉爸爸,妈妈给你们买了什么东西?先录2-3人的话,然后播放给大家听,进一步引起幼儿专心倾听、积极交流的兴趣。
“电话录音”的方法巧妙地培养了幼儿的倾听习惯,生动、形象地迫使幼儿养成了控制自己,轮流交流,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活动中努力将教师的要求转变为幼儿的需要,如学说一句话,把说话完整的要求都隐藏在其中,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共同生活的乐趣,师生情,同伴友爱,分享快乐、共同体验等在活动中较充分地得到了体现。
另外,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同样需要我们成人的垂范及家园的配合。
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
老师是孩子们的偶像,老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孩子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倾听,决不在孩子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
在孩子发言的过程中,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不打断孩子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