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时立法。
实行8争的目标。
(2)带薪年休假立法(3)职业安全与卫生立法。
如美国1970年颁布了安全卫生法》,1977年颁布了《联邦矿山安全卫生法》。
(4)最低工资立法。
重要法律,也是工人争取生存条件的重要目标。
美国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中对最低工资做了规定。
(5)社会保险法。
(6)劳动合同立法(7关系,处理劳动争议的立法。
(8)前苏联的劳动立法。
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于1918法》,1922年重新制定了《苏俄劳动法典》,1970了1922(2)劳动法适用范围不断扩大。
(3)劳动法已成为完整而系统的法律体系。
(4机构。
(5)为保障劳动者的最基本权利,各国劳动法一般均规定了各项主要劳动条件的最低标准。
(6际劳工组织成立以来,织。
1922机关。
《劳动立法原则》、《劳动立法大纲》、纲》。
(2)北洋政府时期的劳动立法。
1923年我国最早的劳动立法。
(3)广州、武汉政府时期的劳动立法。
《工会条例》、人运动决议案》、《关于工人十条》、《劳动仲裁条例》(4)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工会组织条例》、理法》、《团体协约法》、《工厂法》、《修正工厂法》、重要、最完备的立法。
《关于实施劳动法的决议案》。
1949年至1966年,《关于劳资关系暂行处理办法》、于私营工商企业劳资双方订立集体合同的暂行办法》、营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纲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职工退休处理的暂行办法》、暂行办法》、《关于劳动争议解决程序的规定》、是指劳动者独立支(工作)之保护其生命安全和身从而劳动者所享有的福利18世纪末英美等工业总的说来,可以前④私营企业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若劳动规定的清偿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劳动者本人因故用人单位应报告后,应用最快速的方法立即向企业主管部门,企业所在地劳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和工会报告。
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受到伤亡事故报告的机关,应按照事故的种类和发生事故企业的隶属关系逐级报告,其中重大死亡事故应报告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劳动部。
15不16周岁的未,并保障或者伪造录处以罚井下、强迫劳动罪依法给予纠正、查③在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做出显著成④保护公共财产,防止或者挽救事故有功,使国家和人⑤同坏人、坏事作斗争,抵制歪风邪气,事迹突出的⑥维护财经纪律,抵制歪风邪气,事迹突出的⑦一贯忠于职守,积极负责,廉洁奉公,舍己为人,事⑧其他因当给予奖励的(2)奖励的种类有:记功,记大功,晋级,通令嘉奖,属于全国劳动模范或劳动英雄称号的,应经省级1)处罚条件①违反劳动纪律,经常迟到、早退、旷工、消极怠工,②无正当理由不服从工作分配和调动、指挥,或者无理③玩忽职守,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或者违章④工作不负责任,经常生产废品,损坏设备工具,浪费2)处罚的种类有:1)行政处分。
其主要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1-2表现好的恢复为正式职工,重新评定工2)经济处罚。
是指企业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纪律的职强制违反劳动纪律的职工承担一罚款(只能是一次性的,而且处罚的金额不得超过被20%);停发工资(是指在一定时间;降低工资最多也不能超过两级)和(具体赔偿数额由企业根据其自身实际情况。
3)刑事制裁。
刑事制裁是指职工违反劳动纪律情节严利用处分职工进行打击报复构成了犯罪,应追究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业保险费。
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1%纳失业保险费。
金由下列各项构成:1.城镇企业事业单位、保险费。
失业保险费是失业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
2.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
行或购买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并入基金,不贬值的重要措施。
3.一方面政府要组织好失业保险费的征缴和管理工作,方面在事业保险费不能满足需要时,贴的形式保证基金支出的需要。
4.依法纳入失业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定加收的滞纳金及应当纳入失业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业救济;二是用于促进就业。
(1)付给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用,失业保险待遇。
(2)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金(3)其供养的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
(4)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接受职业培训、(1)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
(缴费1年不足512个月;5年不足10年的最长18个月;1024个月。
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
)(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3)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2.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情形重新就业的;应征服兵役的;迁居境外的;保险待遇的;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者被劳动教养的;理由,工作的;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3.失业保险待遇项目包括:失业保险金、医疗补助金、葬补助金和其供养配偶、供养直系亲属的抚恤费、生活补助费等。
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健康保险”在医(1)普遍实(3)(国有企、机关、事6%左分别⑴对象是劳动者。
⑵责任具有赔偿性。
⑶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
⑷劳动者不缴费,由用人单位负担。
⑵补偿损失、维持生活⑶减轻企业负担,稳定保险待遇支付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害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力等意外伤害的;4.患职业病的;5.因工外出期间,故下落不明的;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7.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伤害的;3.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1.因犯罪或者范围治安管理伤亡的2.醉酒导致伤亡的3.自残或者自杀的(二)职业病的范围职业病:是指企业、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002年4月18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2条规定,颁布了新的业病目录》,将职业病范围确定为10大类,共115种。
(三)工伤或职业病的认定程序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定为职业病,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遇有特殊情况,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保确定费求出一个总的每年对各用于法律1)符合工伤保70%发给所需原工资福利待12按照有关(二)工伤伤残待遇1.劳动能力鉴定。
度的等级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2.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的为十级。
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即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50%)、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40%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30%)(三)工亡保险待遇职工因工死亡,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金:1.丧葬补助金: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个月2.供养亲属抚恤金:配偶每月40%月30%增加10%。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2)实行生育保险是对妇女生育价值的认可。
集资金,办机构缴纳生育保险费,但最高不得超过工资总额的1%“职工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二)生育保险的待遇(识记)⑴产假。
现法定正常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假期为15天产后假期为75天。
难产的,增加产假15生育,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流产产假以个月划界,其中不满4个月流产的,给予15—30天的产假;满4个月以上流产的,产假为天。
⑵生育津贴。
行业或单位为满足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的一定生活质量而提供的工资收入以外的津贴、务的社会福利项目。
职工福利的含义(1应当及时立调解协议当事人应当15日内未达成调解协工会代表;企业代表2.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讨论重大或者疑难的劳动争议案件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劳动争议仲裁参加人1.当事人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双方当事人。
劳动者死亡的,加仲裁活动。
劳动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为共同当事人。
2.第三人与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仲裁活动。
3.代理人费用(2)坚持原则,秉公执法,作风正派,勤政廉洁(3和独立办案的工作能力(4)从事劳动争议处理工作3处理工作有关的(劳动、人事、工会、法律等)工作5以上,并经过专业培训(5加仲裁庭(2争议事实有关的调查(3方案(4实行一仲为了决的劳动争议依据居中裁断的一种争议处理方式,包括了对劳动争议依法进行分析、判断、调解和裁决的一系列活动。
仲裁时效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通知仲裁庭开庭5日前书面通知当事人组成人员、时间地当事人接到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在开庭证据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
调解书经双发生法律效力。
调解不成或者调解书送仲裁时限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45日内结束。
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15日。
逾期未作出仲裁裁60日结案,案情复杂需要延报仲裁委员会批准后可适当延长,但最长延期不超过日。
)先予执行仲裁庭对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1)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2)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2.裁决:“一裁终局”和“量裁两审”“一裁终局”: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1)追索劳动报酬、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2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例外情形:不是终局裁决:(1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的※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行为的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裁两审”当事人对实行“一裁终局”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法律效力。
3.调解书和裁决书的执行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规定的期限履行。
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必须符合法定条件1.起诉人必须是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
2.必须是因不服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诉。
3.必须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将仲裁委员会作为被告向人民法院起诉。
4.起诉不得超过法定的时效期限。
5.起诉必须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