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6×5′=30′)1.自然法:萌发于古希腊哲学,最早的定义为:世界都处于一种必然性与自然律的支配下,具有永恒性;神与人一样,都服从于这种永恒的自然律;对自然律所确定的秩序,便是一种正义。
2.宗教改革(路德):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有马丁路德、加尔文及慈运理等,随后发展出来新教教派。
3.法的精神(孟德斯鸠):一个国家的法律与该国的政体、自然环境、宗教、贸易、风俗习惯、人民的生活方式、制度架构、人文传统的关系,以及法律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总和。
4.公民(积极、消极):1791年法国宪法取消等级的划分,将法国人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
其中经济上独立,叫积极公民,享有选举权。
经济上没有独立性和其他不具备“积极公民”条件的人,叫消极公民,不享有选举权。
5.主权(布丹):主权是国家的主要标志,是对公民和臣民的不受法律限止的永恒的绝对的最高权力。
主权是对内具有至高无上、对外具有独立平等的权力。
6.国家(黑格尔):国家是道德理念的现实——即作为显现可见的、自己明白的实体性意志的道德精神。
国家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必然产物,而不是任意或偶然的结果。
7.人民主权(卢梭):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人民是主权者,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主权遵循主权神圣、不可转移、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的原则。
8.乌托邦(莫尔):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莫尔的代表作,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乌托邦”是一个幸福的、理想的国家,财产公有、人人平等、没有压迫。
二、简答题(5×8′=40′)1.斯宾诺莎的自由观念思想自由权在国家生活中,每一个人保留他的权利的一部分,由其自己决定,不由别人决定,即思想自由之权。
(1)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
(2)每个人是自己思想的主人,不能转让也不可放弃。
(3)维护个人的思想和言论自由,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最好方法。
(4)政府应允许自由争论。
(5)人在行动上要守法。
(为此,提出“思想自由、行动守法”,这便是西方政治自由的核心。
)2.格劳秀斯的自然法(1)理性与意志是法的基础。
(2)法分为两类:①自然法:起源于人的理性②意定法:起源于意志,包括神法和人为法(3)自然法源自理性,高于神法。
(4)自然法是合理、永恒而又普遍的。
(5)维护私有财产,初步提出自然权利。
(6)共同的道德标准是人类社会的结合力。
3.霍布斯的主权学说(1)主权强大而广泛:臣民得不到君主的允许就不能抛弃现存的政府,无权返回自然状态,重新选择主权者。
(2)主权至高无上:主权者不受前人的法律制约,也不受自己制定的法律的制约,因为不可能想象还有一个凌驾于主权者之上的权力,如此类推的话,国家必乱必亡。
(3)主权不可分割:主权者享有立法、行政、司法、言论监督等广泛的权力。
(4)主权不可转让:因为主权不可分割,权分则国分,国分则不国,所以,主权者也无权转让自己的权力。
(5)国家权力的专制性:臣民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权者,没有借口去反对主权者,否则就是不义。
4.洛克的分权思想分权原因: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
为了使权力始终处于被约束状态,不能单单寄希望于掌权者的个人品德。
他将国家权力分为三种: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
他对这三种权力定义为:✿立法权:享有权利来指导如何运用国家的力量以保障这个社会及其成员的权力。
✿执行权:负责执行被制定和继续有效的法律且经常存在的权力。
✿对外权:包括战争与和平、联合与联盟以及同国外的一切人士和社会进行一切事物的权力。
这三种权力必须分别有不同的机关行使。
其中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和外交属于君主。
PS:找了半晚也没找到关于洛克分权理论的系统性阐述,所以这题…………5.边沁的功利主义(1)边沁的功利主义是以苦乐感情为基础的,他从人追求快乐的本性中推论出趋乐避苦是道德的本质。
(2)功利主义的最高道德原则是获取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3)功利是衡量和检验一切德行的标准。
判断一切事物和一切行为好坏的标准,在于它是否能产生功利。
(4)是对契约论的批评。
6.伏尔泰的平等思想(1)平等包括人身、权利、法律和经济平等(2)平等的最大威胁是特权阶级(3)不平等源自社会分工及人的能力差异(4)批判卢梭的不平等源自私有制7.密尔的自由思想(1)密尔关心的问题是政府的政治权力和被管理者的政治自由之间的关系。
(2)自由被限制的唯一条件是自由受到约束仅仅是为防止上海伤害别人。
(3)思想和言论必须是绝对自由。
(4)自由必须限制在不损害他人的范围内。
(5)社会行为的最终目的是“确保一切人的行为完全独立和自由”。
(6)个人主动性优于社会控制的理由,绝大多数事情由个人做比政府做优越得多。
8.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把国家权力分为三部分:议会有立法权、国王有行政权和法院有司法权,用这种方法来限制王权,防止国王暴政。
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三种权力间制约与平衡:(1)立法机关分贵族院与平民院,受行政机关否决权制约,何时召集由行政机关决定(2)行政机关为执行机关,可以通过反对权参加立法,有权阻止立法机关的专断。
(3)司法机关对立法和行政机关有违宪监督权。
三、论述题(老师没说,猜测而已,仅供参考)(2×15′=30′)1.莫尔的乌托邦和柏拉图的理想国的的异同点?都主张财产公有,妇女解放,但他们对财产的态度截然不同。
柏拉图是禁欲主义态度,莫尔却持乐观主义态度。
柏拉图主张共产主义制度的原因在于实现最高的善,完全是出于道德的考虑;莫尔出于经济问题,以改变当时社会贫富不均的实际状况。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统治者都是有闲阶级,科学、艺术使他们的专利,而乌托邦中任何人都必须劳动;柏拉图主张在高贵阶级中实现共产主义,莫尔主张在全社会实现共产主义。
都主张妇女解放,男女同工同酬,但柏拉图提倡公妻制度,莫尔要求严守一夫一妻制。
2.霍布斯、洛克思想的异同点?相同点(1)洛克与霍布斯思想的相同点在于都主张社会契约立国。
(2)洛克与霍布斯都是以自然状态作为理论的逻辑起点。
(3)霍布斯与洛克作为同一个阶级的代言人,都为资产阶级的合法性进行辩护。
,他们深刻揭露了“君权神授”对人民的欺骗性。
不同点(1)洛克和霍布斯社会契约论的区别①霍布斯认为人们订立契约时转让的是全部权利,洛克认为不仅保全自己生命的权利,而且自由和财产权利都是人们在订立契约时不可放弃、不可转让的权利;②洛克认为人们交出的权利只是保护自己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而不是任意伤害他人的权利;③洛克认为被授予权力的人也是契约的参加者,必须受契约内容的限制,按照社会全体成员的委托行使他们的权力。
(2)关于国家政体理论有着不同的理解霍布认为主权是不可分割、不可转让的。
他认为君主政体最好,因为君主政体最能避免“内乱”。
洛克极力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他指出,在君主专制政体中,君主只是用心血来潮或毫无约束的意志代替法律,而没有任何准绳和规定约束君主的行为。
(3)关于自然状态的不同理解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建立在人性恶的基础上,而洛克的自然状态则建立在人性善的基础上。
霍布斯的自然状态是一种混乱无序的战争状态,而洛克的自然状态是一种和平有序的和谐状态。
(4)关于自然权利理论的不同理解霍布斯认为自我保全是人们的最高自然权利,是人性的最高原则,自然权利是不可剥夺、不可转让的。
洛克则认为人的自然权利本质上有三种,即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
这些权利是不可转让和不可侵犯的。
在三种权利中自由权是最本质的,是其他权利的基础。
霍布斯关注的是生命权,而洛克关注的是自由权。
(5)关于政府建立的目的的不同理解霍布斯认为,政府建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自身,相反,政府实际上对于社会具有某种确定的义务。
洛克认为政府的目的是保护人们的生命、自由、财产,人们基于自己的同意转让的只是一部分权利,而不能转让天赋的生命、自由、财产权利,而且这些权利也不允许剥夺。
以下是老师强调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或人物思想(主要是上面没有涉及到的,可能会在预料之外的论述题中涉及到;要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理解人物思想)一、文艺复兴时期背景?(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农奴大量涌入城市,并未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工场手工业也便随即产生,严重冲击了当时的行会制度。
(2)教会势力的衰弱:中世纪末期最重要的发展是:封建制度渐趋消逝,随之而起的是新兴民族国家的君主专制;(3)社会等级秩序的改变:城市的大量涌现,造就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都市商人。
(4)人文主义与自由精神的兴起:15、16世纪欧洲开始了一场文化革命、思想革命。
这场革命的最初表现就是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
(5)宗教改革运动(现实背景):在德国,文艺复兴染上了宗教色彩,结果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与宗教战争的爆发。
宗教改革运动更加准确地预示了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6)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早期无产阶级思想的反映。
二、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1.人性论(人性恶)马基雅维利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私自利,见利忘义的,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私的欲望。
君主治国与其用爱,不如用威。
2.政策论(君主的统治方法)政治技巧和策略是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是一个坚定的国家至上主义者,他认为,无论国家的利益,为了政治的目的,君主完全可以不择手段,即使采用残忍。
暴力手段也在所不惜。
基于此,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理论很少触及文化和经济政策,他主要关注的是国防、治安和民主问题。
国家强盛的相关政策:武力政策(统治术)、开疆拓土政策(野心)。
(长期的和平会使国家衰弱和瓦解,这启发了后代的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主张了欧洲强国对外掠夺殖民地的野心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战争。
)3.影响与评价(1)政治思想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2)强权政治的信徒(3)客观主义、现实主义的政治观(4)国家利益的理论源头(5)主要贡献:使政治与道德分离;使政治与宗教分离三、布丹的政治思想(主权思想)1.主权理论(1)主权是国家的本质(主权国家是国家真正的基石、核心)(2)立法权最为重要(主权的内容)(3)主权具有绝对性、永久性和不可分性(4)主权之上有神法和自然法(主权者受制于神法和自然法)(5)主权不得侵犯财产权四、路德的政治思想1.路德宗教改革的主旨(1)政教分离(2)否认教权之至尊(3)上帝之下,所以嫉妒教徒平等(4)教徒可以直接于上帝交流,不需要任何中介(5)尊重《圣经》2.国家论(1)神的国家信仰的世界,绝对自由,不得有阶级观念(2)世俗的国家(3)严格区分国家和君主国家的权力渊源在于神意,但君主所有的权力并不代表神的权力,必须限制君主的权力 3.主要影响(1)建立了国家教会;(2)引起了政治革命;(3)使国家摆脱了教会的控制,获得行政上的独立;(4)提倡君权神授,为国家至上论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