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精选文档
其次事前控制不是针对具体的人员, 不会造成心理冲突,易于被员工所接受。
但是,事前控制的条件要求比较高, 它要求管理人员能充分认识到控制因素 与计划工作的影响关系,及时掌握和了 解准确的信息。,否则就无法实施事前 控制。由于事前控制可以避免预期出现 的偏差,有利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 因此是人们最渴望使用的控制类型。但 这种控制需要及时和准确的信息,从现 实看,要做到这些往往是比较困难的, 因而人们不得不采取现场控制和事后控 制这两种类型。
12
前馈控制
? 前馈控制:它是指在工作开始前,对工作 中的困难和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预测和 估计并采取防范措施,将可能的偏差消 除于产生之前
? 前馈控制的目的 防止所使用的各种资源在质和量上产生偏
差。。
13
事前控制的优点:
首先,事前控制是在工作开始之前 进行的控制,因而能避免事后控制对于 已铸成的差错无能为力的弊端。
采鉴衡确 取定量定
管偏工标 理差作准 行和 动
前现反 馈场馈 控控控 制制制
灵客控控适 活观制制时 原原适关性 则则度键原
原点则 理原
则
非预 预算 算控 控制 制
3
一、控制基础
? 控制的含义 ? 控制的必要性 ? 控制的功能 ? 控制的目标
4
1控制的含义
控制就是按既定计划、标准 和方法对工作进行对照检查, 发现偏差,分析原因,进行纠 正,以确保组织目标实现的过 程。
8
—— 衡量绩效,评定活动成效,
衡量绩效应注意: 1、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避免“过多”或
“不足”。 2、建立信息反馈网络,将反映实际工作情
况的信息适时传递给管理者,使之及时 发现偏差。
9
——分析衡量结果,如出现偏差 则采取纠正措施。
1、找出偏差产生的原因。 2、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 3、选择适当的纠偏措施——双重优化、原
24
25
26
危机和危机管理
22
预算控制
? 预算的含义 预算就是用数字化的计划,是
用数字来表明预期的结果。 ? 预算控制
是通过编制预算并以此为基础, 执行和控制企业经营活动,在活动 过程中比较预算和实际的差距及原 因,然后对偏差进行处理。
23
预算的危险倾向
? 预算控制失效的危 险倾向 预算过细反而导致预 算失控
? 让预算目标取代了 企业目标 以完成预算为目的而 忽视了企业目标
? 事后控制是最早的控制类型,传统的控制方法 几乎都属于这一类型,在实际工作中事后控制 却得到广泛的应用。
18
控制类型的划分
输入
过程
输出
前馈 控制
现场 控制
反馈 控制
19
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
? 直接控制
着眼于培养更好的主管人员,使他们能熟练地应用管 理的概念、技术和原理,能以系统的观点来进行和 改善他们的管理工作,从而防止出现因管理不善而 造成的不良后果。 ? 间接控制 着眼于发现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分析 产生的原因,并追究其个人责任使之 改进未来的工作。
来计划的影响、消除疑虑,争取更多人 的理解。
10
步骤2
实际结果与标准 比较
步骤3
步骤1 输出建立标工准作
计划目标任 务
衡量实际 工作
修改标准
否
工作继续 进行
步骤3
否 有偏差 是
是 偏差可否接
受 否
标准可否接受 是
分析偏差原因
采取纠正措施
11
三、控制工作的类型
? 根据纠正措施的作用环节可分为:
反馈控制(事后控制) 现场控制(事中控制) 前馈控制(预先控制事前控制)
5
2控制的必要性
? 环境的不确定性 ? 活动的复杂性 ? 管理失误的不可避免性
6
3控制的目标
? 控制有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目的:
第一个目标——限制偏差的累积(维持现 状) 第二个目的——适应环境的变化(打破现 状)
7
二、控制工作的过程
—— 确定标准(Norm)是进行控制的 基础。 标准是评定成效的尺度,没有标准往后的 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就失去了客观依据。 1、计划是确定标准的依据 2、标准的确定必须抓住关键点 3、控制标准必须定量化
20
四、控制工作的原则
?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 合的原则
? 重点控制与全面控制 相结合的原则
? 预先控制与事后控制 相结合的原则
? 有效性与经济性相结 合的原则
21
五、控制的技术与方法
? 预算控制:业务预算、财务预算、专门 预算及全面预算体系。
? 非预算控制:管理审核、计划评审技术、 损益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统计报告法、 专题报告和分析等。
第八章
控制
CONTROL
1
学习内容
? 控制的含义、功能 ? 控制的目标、特点 ? 控制的基本类型 ? 控制的过程、要素 ? 控制的原则 ? 控制的技术方法
2
第七章结构框图
控
制
危机的控制
控制 概述
管理控 制过程
管理控 制类型
管理控 制原则
控制技 术方法
控控控控控 制制制制制
的的的的的 必目特功含 要标点能义 性
16
反馈控制
? 反馈控制
它是在工作结束或行为发生之后进行的控 制。这种控制把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工作和行为 的结果上,通过对已形成的结果进行测量、比 较和分析,发现偏差情况,依次采取措施,对 今后工作活动进行纠正。
? 反馈控制的目的
防止已经发生或将出现的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 度发生。
17
? 事后控制的弊端是,在矫正措施实施以前,损 失、偏差已经产生,只能属“亡羊补牢”。但 是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事后控制又是唯一可选 择的控制类型。事后控制能为管理者评价计划 的制定与执行提供有用的信息,人们可以借助 事后控制认识组织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为进 一步实施预先控制和现场控制创造条件,实现 控制工作的良性循环,并在不断的循环过程中, 提高控制效果,更好地控制循环过程。
14
现场控制
? 现场控制
主管人员通过深入现场亲自监督检查、 指导和控制下属人员的活动。
? 现场控制的特点
纠正措施是作用在正在 进行的计划执行过程。
15
? 现场控制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 作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但 是,现场控制也有许多弊端。 首先,由于受到时间、精力、 业务水平的限制,管理者不可 能对事事都进行现场控制。 其次,现场控制的应用范围 较小。对生产工作就容易进行 现场控制,而对那些问题难以 辨别、成果难以衡量的工作如 科研、管理工作等,几乎无法 进行现场控制。 第三,现场控制容易在控制 者与被控制者之间形成心理上 的对立,容易损害被控制者的 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