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种子专业调研报告

种子专业调研报告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调研报告一、职业领域种子生产经营人员(包括种子生产技术员、种子加工技术员、种子质量检验员、种子仓库保管员、种子营销员、种子企业办公文员等种业企业从业人员)二、技术与管理系统分析我国种子生产企业主要采用作物杂交种生产技术系统,国内主要进行玉米、水稻、棉花、油菜、向日葵、西甜瓜、蔬菜、花卉等作物杂交种子生产,一般采用人工去雄授粉杂交种子生产法,化学杀雄杂交种子生产法,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杂交种子生产法和光温敏不育系、恢复系“两系”杂交种子生产法,核不育系、恢复系“两系”杂交种子生产法,自交不亲和系杂交种子生产法等途径。

常规种生产技术含量低,农户自留种比例高,知识产权保护难度较大,经济效益低,种子生产企业一般只生产少量的蔬菜、花卉等作物常规种,而以杂交种生产为主。

作物生产采用杂交种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除小麦等少数种类的作物外,大宗作物已基本实现杂种化,瓜菜、花卉等小作物也逐步向杂种化发展,杂交种采用率越来越高。

种子生产企业主要依靠杂交种生产获取利润,常规种只是作为少量补充。

种子生产通常采用公司+农户的生产组织方式。

作物杂交种生产技术系统由产业链上游的杂交品种选育(研发)机构(或企业)选育并进行田间试验,从而获得优良杂交品种,然后向系统提供亲本(自交系)。

系统获得的杂交种子成品(经过加工包装)经由下游的物流和销售部门(或企业)销售给种子用户(一般为农户)。

种子生产企业普遍采用根据“计划—做—检查—执行”的管理理念制定的种子生产质量管理系统(QMS),本着重点满足客户要求,促进高质量目标,保证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来满足客户要求的质量方针,通过质量目标分解、质量管理系统计划、生产收购加工仓储过程控制(文件控制和记录控制),以及检测、分析和改进,提高质量,满足客户要求。

企业设有独立的质量检验部门负责质量检验、监督和保障。

种子生产质量管理系统以ISO9000族标准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为广大种子生产企业所采用,只是质量管理的严谨程度有一定差异。

种子生产质量管理系统发展的最终趋势是采用全面质量管理(TQM)。

根据对部分高层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进行的调查,种子生产经营企业更为重视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与责任心、与人共处与合作、思想品德、纪律性和法制观念等思想品德素质指标,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等职业素质,人际交往能力等社会能力,专业核心能力等专业能力,专业知识等专业技术知识,认为人文社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方法论知识等科学文化知识,专业基础能力等专业能力,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等科学文化素质,经济观念等职业素质,身体素质等身心素质指标比较次要。

其他指标比较一般。

因此,可以认为,上述系统设计者对从业人员的假设是:具有基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素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和一定的人际关系能力,只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文件和制度,经过一定培训,能够组织、指导农民生产,履行岗位职责,而不需要更高的知识积累、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在现阶段企业从业人员由少量本科种植类专业毕业生、高职种植类专业毕业生、中职种植类专业毕业生和其他专业高职、中职毕业生,有农业生产经验的初、高中毕业生。

三、典型工作组织与工作计划、任务分配多数种业企业以订单生产为主,没有自有品种,由客户提供亲本,回收产品或由销售商负责销售,不设专门的研发部门(科研部)和销售部门(销售部),主要采用订单→计划。

→生产→客户的营运模式(主营运模式)。

也有少数企业拥有自有品种,自研、自产、自销,采用计划→生产→销售→客户的营运模式(次营运模式),设有科研部和销售部。

一般种业企业均设有行政部,负责日常行政事务和人力资源管理,协助公司高管工作。

生产部和加工储藏部是种业企业的主要业务部门,集中了企业的大部分人员,负责种子生产、收购、加工和储藏,以及部分物流工作(大部分物流工作外包),小型企业的加工储藏部的主要加工技术员由生产技术员兼任。

质量检验部独立负责质量监督控制和产品检验工作。

财务部负责财务工作。

企业一般聘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担任技术顾问,也聘请专家作为经营顾问对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咨询和指导。

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同时采用两种营运模式。

种业企业编制计划的第一步一般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获取订单,或由销售部提出年度销售目标,由高层管理人员协同部门经理,在行政部协助下制定企业年度营业目标。

第二步由财务部据此编制财务计划,估算收益,做出资金预算;由生产部编制生产计划,根据种子及自交系产量目标计划生产基地种子等生产要素和生产过程,生产计划需要逐月修订,并编制收购计划;由质量检验部编制质量管理计划。

与此同时,销售部编制销售计划,科研部编制研发计划。

第四步由行政部人力资源助理编制人力资源计划,这一计划在第五、六步后应当修订。

第五步由加工储藏部编制加工、储藏、物流计划;由销售部门编制客户服务计划。

第六步编制基建、购置和设施维修计划。

工作任务根据计划流程由各部门逐级分配到个人。

四、行业发展状况分析农作物种子生产分为自交系品种种子、杂交种品种种子和营养器官种子生产三类。

种子生产经营的程序依次是基因库(育种资源)建设(含转基因技术)→品种选育→品种试验→种子生产加工→种子销售,其中前三个阶段属于研发阶段,我国主要由科研院所进行,种子生产加工主要由种子生产企业承担,种子销售由种子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承担。

跨国企业同时承担种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但有时也进行内部分工,美国先锋国际良种公司(杜邦先锋)在我国就建立了四家合资企业,分别承担资源建设(北京凯拓迪恩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品种选育和试验(铁岭先锋种子有限公司)、种子生产加工与销售(敦煌种业先锋良种有限公司、山东登海先锋种业有限公司)。

国际种子产业一般以跨国企业为主,种子生产经营日趋国际化。

至2006年,9国际种子市场年销售额达到了340亿美元。

目前世界市场上的种子公司可划分为4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以美国先锋国际良种公司、德国KWS种业集团、澳大利亚太平洋种业公司、塞尔维亚泽蒙玉米研究所以及美国迪卡遗传公司和ICI种子公司为代表,通常都经营商品种子,以玉米种子为主,但实行多元化经营。

美国先锋国际良种公司就以经营杂交玉米种子和大豆种子为主,同时兼营小麦、向日葵、苜蓿、高粱、油菜、甜菜等作物种子。

第二种类型的公司以美国的孟山都集团、瑞士的诺华集团、美国的杜邦公司和美国的道化学公司为代表,一般都是投入巨资开展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全面改造传统的种子企业,在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上育成抗虫或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品种,并大面积推广,在农业生物技术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

第三种类型以法国的利马格兰种业集团为代表,由最初的种子专业性公司,发展成为集种子经营、生物技术研究、食品加工、保健服务等相关业务于一体的集团化公司。

第四种类型以美国约克蔬菜花卉种子公司和皮托种子公司为代表,以园艺作物种子和牧草作物种子经营为主,经营的品种特别多。

美国皮托种子公司就经营 18类3000多个蔬菜品种。

我国种业市场的规模已由2000年的250 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50亿元左右,未来随着种子商品化率的提高潜在市场总额将达到900亿元。

其中玉米、水稻、转基因棉花、蔬菜是我国种子市场主要组成部分,约占市场总量的80%。

我国种子行业以生产杂交品种种子为主,主要集中在水稻、玉米、棉花、油菜、向日葵、西甜瓜、部分蔬菜的等作物上。

由于国内知识产权保护不尽如人意,种子商品化程度较低,农户自留种比例较高,种子生产经营企业以利润较高的杂交品种种子生产经营为主,自交系品种种子生产主要集中在一些用量较少的专用粮食品种、花卉、蔬菜、药用植物等种子上。

在国内,品种研发主要由科研机构和大学进行,种业公司以生产为主。

中国拥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大约有8700多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足100家。

而真正实现产业化运作的不足80家。

大多数种子公司是向科研院所购买新品种使用权后进行制种并向市场推广的,属于种子生产经营企业。

国内大多数种子生产分布以作物栽培地域为主,水稻杂交种子主要在南方生产。

以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为核心,地跨甘肃、新疆、宁夏三省区的种子生产区域是我国比较集中的种子生产区域,全国主要种子生产企业,尤其是玉米制种企业都建有制种基地。

甘肃以河西走廊为主,全省2003—2009年杂交玉米平均年制种面积达121.17万亩,制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50%左右。

每年还有杂交油菜制种面积约5万亩,杂交葵花制种面积约5万亩,棉花制种面积约3万亩,以及蔬菜、花卉、西甜瓜等制种面积总和约15—20万亩。

至2006年,全省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种子企业有99家,其中24%的为国营种子公司(良种场),73%的为股份制或集体企业,3%的为科研推广单位,种子产业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

全国种业50强企业有27家在我省建立了种子生产基地和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

美国杜邦(先锋)公司、孟山都公司、迪卡种子公司和法国利马格兰种业集团等国际著名种子企业均以不同的方式落户甘肃。

从发展趋势来看,甘肃制种业对国际著名种子生产企业越来越多,国内大型制种企业越来越多,对企业员工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五、行业人员状况分析种子生产经营行业的人员来源主要分为4个层次: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来自本科院校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生产技术人员和营销人员有来自高职的技能型大专生、来自中职的技能型毕业生和直接招收的农民。

人员入职后,一般先进行短期的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培训,然后进入岗位,由所在部门和班组结合工作过程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培训效果以入职员工的绩效考核评价。

种子行业的国家职业资格是《农作物种子繁育员国家职业标准》,由有鉴定资格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负责鉴定,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五级。

种子质量鉴定人员和种子加工储藏人员由省级种子管理机构负责培训认证。

种子企业招录人才一般从学历、专业、工作经历、人力资源部门考察(通用能力)、用人部门考察(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在职人员以绩效考核评价。

六、行业职业教育根据主要制种作物种植面积统计资料、种子生产技术员对大田作物和瓜菜花卉的人均管理面积,以及抽样调查所得种子生产技术员占员工总数比例测算,河西走廊种业人力资源市场自2003年起容量基本稳定,约为17000人左右。

根据2008年对河西4家企业调查,现有员工中,76.2%的人员接受过中职以上的专业教育,接受过大、中专和职业高中教育的人员达63.5%,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人员是种业员工的主力,接受本科以上教育的人员仅占10.7%。

在受过专业教育的人员中,植物生产类专业毕业人员占67.1%,种子类专业(种子、种子科学与工程、种子生产与经营等)仅占 2.6%。

据测算,种子企业每年人员增长及新老更替平均约15.2%,河西种业人力资源市场每年增量约258人,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要远远大于上述平均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