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分析杨春来 2016年7月2016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较去年试卷的难度略有提高,知识点分布较为均匀,中国史(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世界史(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涉及均匀,试题难度适中,符合《河南省考试说明与检测》的难度要求以及课标的考查范围,体现出时代性和选拔性特征。
一、试卷整体分析试题设计新颖灵活,突出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基本学习能力与方法的考查,关注重大的历史事件、著名人物和人类的文明进步,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贴近社会现实生活,多为开放性题目,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展示。
二、试卷特点分析1.布局精巧,图文结合选择题:第1题恢复为中国古代史内容,中外部分分别为1和0个。
中国近代史2-6题,共5分;中国现代史7-10题4分;世界近代史11-16题6分;世界现代史17-20题4分。
非选择题:21题: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5分;22题:中国近代史7分;23题:中国现代史7分;24题世界近代史6分;世界现代史5分。
事物组图2幅;;场景图2幅;世界文化遗产图3幅;文字材料20个。
2.强化课标,立足基础本试卷考查知识点基本上每题都能找到课标依据。
如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中国在反对外来侵略所涌现出的英雄人物”,选择题第2题既考察了这一知识点。
如选择题第3题考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民主与科学”第12题考查的英国《权利法案》的内容。
第7题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等均属基础知识,但题目的切入点很新颖,现代气息浓厚。
3.组合知识,重视专题本次中招考试非选择题每道题均为一个小专题。
如第21题是“中外文明的发展与交流”(史记与荷马史诗风格的区别),第22题是“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实业救国对探索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第23题是“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意义;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第24题是“近代法德国家关系,二战后法德和解的因素”,第25题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这些专题知识从整体上看体现的理念: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共鸣;近代化;改革与发展、科技进步推动本国和人类社会发展。
4,突出最基础的主干知识题目中所涉及的仍然是最常规的重要历史事件、现象、人物、概念、线索等。
如:甲午中日战争、北伐战争、西安事变、土地改革、人文主义、《权利法案》等。
但每一个题目设计的角度都非常新颖灵活,大多从某个特定的角度切入,以考查学生实践能力为主,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比较、综合,解决实际问题。
5.周年大事,时政热点,16年中考试题考查的事件多是属于大事周年纪念。
如第4题北伐战争开始90周年;第5题西安事变80周年,第6题解放战争开始70周年;抗战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第13题美国独立宣言发表240周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375周年等等。
三、试卷试题分析如下(一)选择题:按照命题点分析命题点1:中国古代文明(近5年考查2次)1.下列三幅图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A.中华文明的演进 B.成产工具的进步C.耕作技术的发展 D.古代纹饰的演进【考点】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华文明的演进.【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图片涉及陶器、青铜器和铁器,其中前两幅图片都不属于生产或耕作工具,古代纹饰也不准确,能够全部包含这三个图片的只有中华文明的演进.故选A.【总结】解答本题需要全面分析题目给出的图片和选项,注意需要寻找最大共性.命题点2:甲午战争(近5年考查3次)2.在我国近代的反侵略抗战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与下表中爱国将领英勇事迹相关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考点】甲午中日战争.【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的史实.【解答】依据表格关键信息“邓世昌,黄海大东沟”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故选C.【点评】要求学生熟记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的史实,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命题点3:新文化运动(近5年考查3次)3,这一时期“科学”的呼声响彻云霄,仅以“科学”命名的杂志达70余种,卷入这一科学浪潮的刊物更有数百种之多,这一时期是()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考点】新文化运动.【分析】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解答】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陈独秀、胡适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故选D.【点评】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内容、意义及性质等内容要重点掌握命题点4:近代民主革命(近5年考查3次)4.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考点】北伐战争.【分析】本题考查了北伐战争中人民群众的支持.【解答】题干给出的“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表明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材料型选择题,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命题点5:西安事变(近5年考查2次)5.“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召集各党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国方针“,促成以上协议达成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中共七大的举行 D.重庆谈判的成功【考点】西安事变.【分析】本题考查了西安事变的爆发.【解答】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逼蔣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所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安事变爆发的相关史实.命题点6:新民主主义主义革命(近5年考查5次)6.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00多处,材料主要反映了()A.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 B.全面内战已经爆发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D.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考点】全面内战的爆发.【分析】本题考查全面内战的爆发.【解答】据题干1946年得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进入和平发展的极好时机,国共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是,这些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不顾舆论谴责,大肆进攻解放区;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内战全面爆发,因此这个事件指的是撕毁《双十协定》;B选项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向中原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C 选项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D选项1947年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故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全面内战爆发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命题点7:土地改革(近5年考查3次)1953年,我国农民战争净货币收入1949年增长123.6%,每人平均净货币收入增长111.4%,农民的购买力有了成倍增长,这直接归因于()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胜利 D.土地改革完成【考点】土地改革.【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解答】依据题干信息“1953年,我国农民战争净货币收入1949年增长123.6%,每人平均净货币收入增长111.4%,农民的购买力有了成倍增长”结合所学可知是土地改革的影响.1950年6月,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故选D.【点评】重点识记土地改革的内容与影响.命题点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近5年考查3次)8,1955年8月,武汉钢铁公司开始施工,它的建设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援,先后有18个省(自治区)、48个城市、1000多家工厂为武钢制造设备和配件.这表明()A.农业对工业建设的支援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优势 D.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考点】一五计划.【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及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解答】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在1953年到1957年编制并实施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题干中的信息体现了我国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的优势.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信息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点9:新中国的外交(近5年考查4次)9.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政府正式宣布建立外交关系.推动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关键是()A.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D.第一届亚非国际会议召开【考点】中日建交.【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推动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关键.【解答】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政府正式宣布建立外交关系.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命题点10:改革开放后的我国科技成就(近5年考查2次)10中国联系集团成功建设“深腾6800”巨型计算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端计算机系统能力的国家,这对推动中国国防、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这表明我国()A.“863计划”已完成 B.信息技术取得重大突破C.科技军已实现 D.高等教育形成相当规模【考点】历史文化常识.【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科技成就.【解答】材料““深腾6800”巨型计算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端计算机系统能力的国家”说明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这对推动中国国防、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说明的是信息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作用.不能反映“863计划”已完成、科技军已实现、高等教育形成相当规模.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解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命题点11:西方人文主义(近5年考查2次)11.米兰多拉在《论人的高贵的演说》中借上帝之口说道:“亚当…你就像一个拥有主权和自由的设计者,你可以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来塑造你自己.”作者的观点属于()A.君权神授思想 B.人文主义思想 C.启蒙思想 D.民主科学思想【考点】文艺复兴运动.【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结合所学即可解答.【解答】分析题干材料“1463-1494年”、“你可以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来塑造你自己”可知,这种观点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符合人文主义思想.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需要掌握人文主义核心思想.命题点12:英国次产阶级革命(近5年考查3次)12.这一文件以法律的形式限制了国王征税、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等权利,确定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它是()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拿破仑《法典》【考点】《权利法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点.【解答】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等.《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命题点13:美国独立战争(近5年考查1次)13,1770﹣1780年间,美洲是整个欧洲的注意力中心…政治思想不仅仅由欧洲向美洲传播,也发生了反向的交流;大西洋彼岸的事件也影响了欧洲人,使他们希望改革甚至废除君主制.下面示意图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 .B .C .D .【考点】美国独立战争;启蒙运动.【分析】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的知识点.【解答】1775年至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美国获得了国家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推动了欧洲和拉丁美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美国独立战争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命题点14:国际共产主义(近5年考查1次)14.恩格斯曾评价:“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这位巨人是()A.牛顿 B.马克思 C.列宁 D.达尔文考点】历史文化常识.【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马克思的知识.【解答】“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出自《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句话表达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巨大贡献.马克思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最锐利的思想武器,有力的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解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命题点15:日本明治维新(近5年考查2次)1872年建成的京滨《从东京到横滨》铁路是日本的第一条铁路,倍称为“日本铁路之祖”.以下与日本修筑第一条铁路直接相关的措施是()A.废藩置县 B.允许土地买卖 C.发展近现代工业 D.提倡文明开化【考点】日本明治维新.【分析】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解答】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明治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交通落后.这严重影响日本的近代化的进程.日本为了发展近现代工业的需要,1872年建成京滨《从东京到横滨》铁路,这是日本的第一条铁路,被称为“日本铁路之祖”.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注意识记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命题点16:工业革命(近5年考查过4次)16.如图反应的情景主要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A.提高了生产效率 B.拉大了贫富差距C.改变了生活方式 D.加速了战争爆发【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解答】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图片反映的是电话发明后,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很多女士通过电话与别人进行交流,被人称为电话女士.ABD与图表表述不符合.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解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命题点1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近5年考查2次)17,20世纪20年代早期,苏联进口了成千上万台拖拉机,大部分来自美国的福特公司和国际收割机公司.就连斯大林也说:“俄国革命加上美国的效率,这就是列宁主义的本质.据材料,这里”美国的效率“是指()A.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B.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C.允许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D.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考点】历史文化常识.【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关内容.【解答】美国的效率在这里指的是来自美国的福特公司和国际收割机公司的拖拉机,体现了美国的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故选A命题点18: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近5年考查3次)18罗斯福曾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材料中的“这场战争”()A.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 B.刺激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C.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制度 D.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考点】罗斯福新政.【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危机.【解答】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特点是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百分之四十,各国的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贸易总额减少三分之二,资本主义失业人数达到3000多万,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政局的动荡.故选A命题点19: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近5年考查3次)19.从1990﹣2007年,全球经济从22.8万亿美元增长至53.3万亿美元,全球贸易增长了133%,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直接得益于()A.美苏两极格局瓦解 B.多极化趋势发展C.亚太经会组织成立 D.经济全球化加速【考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认识.【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1990﹣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全球贸易增长…”,联系所学可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AB与经济发展无关,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组织,其影响仅限于亚太地区.故选D命题点20:现代艺术(近5年考查3次)20.一项礼帽、一撮胡须、一条肥大的裤子、一根手杖、一双特大号的破皮鞋,再加上独特的走路姿势…这一银幕形象会出现在()A.《乱世佳人》 B.《摩登时代》 C.《泰坦尼克号》 D.《阿凡达》【考点】现代音乐和电影.【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电影的认识.【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查理•卓别林1889年生于英国伦敦,是享誉世界的喜剧演员.肥裤子、破礼帽、小胡子、大头鞋,再加上一根从来都不舍得离手的拐杖,卓别林用他的表情和动作将美国默片带到最高峰.这一银幕形象最早出现在《摩登时代》中.故选B(二)非选择题:按照题号评析21题:古代中国文学作品与世界文学作品的比较21.(5分)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图一至图三的文字和作品均在不同程度上记述了历史.它们在记述历史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2)综合所学知识,图一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历史价值?图二和图三的作品在记述风格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考点】材料解析题;文字的演变;司马迁与《史记》;古代的文学与戏剧;阐述见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了甲骨文、《史记》、《荷马史诗》在记述历史方面分别具有特点【试题点评】本题提供了三幅中外古代历史的图片,要求回答出图片所呈现的文字和作品在记述历史方面的特点;再回答出图一所示甲骨文所反映的内容的历史价值,并且概括《史记》、《荷马史诗》在记述风格上的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