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郑东新区城市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 -------------------------------------------------------------------------------- 2008年6月11日—13日,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安排,副市长刘民胜率领市政府城建考察团前往郑东新区考察学习。
市建设、规划、执法部门负责人,两区分工区长、城建局长,高新区、雪野旅游区管委会分工主任、规划建设局长等共17人参加了这次考察活动。
考察团认真听取了郑州市副市长、郑东新区管委会主任王庆海同志对郑东新区建设情况的介绍,参观了规划沙盘,然后实地考察了郑东新区。
通过参观考察,大家都受到震撼,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建设精品城市的危机感、压力感和责任感。
一、郑东新区的特点郑东新区位于郑州市东部圃天组团,远景概念规划范围150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3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150万人,主要由中央商务区(CBD)、龙湖区、商住物流区、龙子湖高校园区、科技物流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组成。
郑东新区自2003年1月20日开工建设,截至2008年5月,仅仅5年3个月的时间,建成区面积已达50余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3.5亿元,累计开工项目402个,在建和建成房屋面积1780万平方米,入住人口达23万人,形成了一座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生机勃勃、独具魅力的新城区,郑东新区发展速度惊人。
其特点:(一)规划先行,延伸内涵,做科学发展的示范园。
郑东新区规划引入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风格独特,靓点突出。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生态城市。
通过道路、河渠、湖泊的绿化建设构建生态回廊,并将龙湖生物圈与嵩山生物圈、黄河生物圈有机联结,形成生态城市。
二是环形城市。
通过规划科学,形成了布局合理的环形道路及CBD和CBD副中心的两个环形建筑组团,规划独具魅力。
三是共生城市。
规划重视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相协调和保护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延续性,体现新区与老城、传统与现代、城市与自然、人与其他生物和谐共生。
四是新陈代谢城市。
借用生物学的概念通过组团式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五是地域文化城市。
规划较好的体现了中原文化特色,根据龙的传说及湖的形态,把规划中的人工湖取名为龙湖;CBD和CBD副中心两个环形城市,通过运河联结,构成巨型“如意”;会展中心设计成巨型“伞”,会展宾馆设计成嵩山寺塔的形状,彰显出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鲜明的城市个性和独特的城市空间形象。
(二)以人为本,改善服务,做社会和谐的首善之区。
人是城市的核心,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终极服务对象。
在郑东新区,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
拆迁安置是新区建设的前期工作,他们坚持和谐拆迁理念,切实达到让群众“住的比原来好,生活的比原来好”的要求。
郑东新区安置小区用地标准按人均90平方米进行规划设计,人均安置住房面积70平方米,安置小区住房除享受经济适用房建设优惠政策外,小区道路建设费用新区承担一半。
被征地群众均得到妥善安置,不仅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等一系列保障政策,而且政府还举办免费培训班,帮助回迁农民就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5万余个、安排就业人员1.7万余人。
同时,建立10个派出所,学校16所,两家医院已开工建设,郑州图书馆新馆、郑东新区文化广场、郑州市奥林匹克体育公园正在建设、109家餐饮企业正式营业、143家商业店铺先后入驻,居民生活的安全系数和方便程度得到提高。
(三)探索新路,敢为人先,做改革创新的试验田。
国内新区建设从投资角度归纳,分为政府投资拉动型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型。
前者往往前期发展快,后期乏力疲软;后者先难后易,适于长远和长足发展。
郑东新区选择了后者,5年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求平衡、良性循环、滚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郑东新区采取“搭建优势平台,吸引外来投资,使新区保持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搞城市建设,政府拿钱搞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外部条件。
(四)夯实基础,聚集资源,做对外开放的排头兵。
郑东新区定下了“十年建新区”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争取到2013年将郑东新区建设成为综合交通枢纽中心、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全省企业总部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也就是“三中心三基地”,努力把郑东新区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资本聚集的“洼地”、投资效益的“高地”。
“三中心”是指:集铁路客运、公路客运、轨道交通、城市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依托公路,联结铁路、海港、空港,辐射全国、面向海外的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入驻15家省级金融机构、逐步形成多种特色产业的中央商务区。
“三基地”是指:中石油、中石化、中电投、永煤集团、报业集团、出版集团、盐业集团等30多个总部企业已入驻东区;10所五星级宾馆在建,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网络公司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增多;日产汽车、海马汽车、中铝加工、晶诚科技、百事可乐、广东雅士利等知名企业入驻,五大主导产业框架初具规模。
(五)拒绝平庸,拉高标杆,做跨越发展的先行者。
中部崛起看河南,河南崛起看郑州。
郑东新区所展示的形象就是郑州的形象、河南的形象。
郑东新区建设的标高就是郑州城市发展的标高和城市文明的标高。
从考察的情况看,在中原崛起中,郑东新区有能力也有实力担当起“形象大使”的角色,做跨越发展的先行者。
二、几点启示:(一)高起点规划,并严格执行规划。
郑东新区规划是在时任河南省省长李克强“高起点、大手笔、重新规划郑东新区”的指示下开始的,2001年7月郑州市对东区远景概念规划进行国际征集,经过国内外专家反复评审,9万余市民参与调查问卷,最后选定日本黑川纪章方案。
无论是概念性规划、专业规划还是总体设计,都独具魅力,富有特色。
今后,我们做规划也要舍得投入,请名家、聘高手,多方面征求意见,做到高起点、大手笔,不留遗憾。
一是战略定位要准确。
结合《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编制,借助高层次研究机构,组织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根据我市区位、产业、交通等优势,找准我市在接轨济南,融入“一体两翼”战略规划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搞好城市近期及长远规划。
二是功能分区要明确。
要紧紧围绕打造三大特色产业板块和四个功能区,进一步明确城市功能定位,用规划引导人流、物流、交通流、信息流、资金流,用规划引导产业布局,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竞争力。
三是规划要强调刚性。
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规划面积3.45平方公里,是由两环60栋高层建筑组成的环形城市,内环建筑高度统一控制在80米,外环建筑高度统一控制在120米。
我们的城市规划也要有刚性,规划定下来的事情,必须遵从。
今后凡是搞建设,在提供规划效果图的同时,必须一并提供夜景设计方案。
新建区域必须先做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景观规划。
规划必须有刚性指标,无论是本地投资者还是外来客商都不能突破。
四是规划要彰显个性。
郑东新区规划的“龙湖”、“如意”、巨型“伞”、“嵩山寺塔”等都是结合中原文化特色拿出的方案,可以说是匠心独具,特色鲜明。
我们也要结合莱芜的自然资源、人文历史,拿出具有地方特色,让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振的规划方案。
特别是要立足莱城“五沟五岭三河川”的自然特色,高标准改造城市水系,逐步把莱城现有的河道、沟渠全部改造成水清、岸绿、景美、宜人的生态长廊,使其成为展示莱芜形象的名片。
(二)高标准建设,尤其是要打造精品亮点。
郑东新区每条路、每架桥、每座建筑,甚至连公厕、护栏的建设都是亮点,都别具一格,令人感到新鲜不俗、过目不忘,真正做到了一路一景、一桥一景、一河一景、一楼一景,每一个单体建筑都是精品亮点,影响力比较大、震撼力非常强。
通过考察,看到了差距和不足。
城市建设不能急于求成,要严格按照规划,逐步推开。
我们要着手对建成区进行一街一景、一路一景、一水一景、一楼一景的改造;新建和未建区域要从规划开始就按照这一要求高标准设计、高水准建设,力争让每一个建筑都成为精品亮点,每一片区域都成为让人流连的风景。
(三)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特别是注重探索适合自己的路子。
郑东新区是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成功典型,他们根据地处中原省会城市的优势,探索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求平衡、良性循环、滚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固定资产投资543.5亿元,仅有22亿元的会展中心是政府投资建设,其他投资全部由市场化运作而来。
郑东新区水系、绿化、环卫保洁的管理,全部采用市场化运作的办法,变拿钱养人为拿钱办事,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管理,城市井然有序。
作为莱芜,我们也要结合实际,探索适合我们自己的路子,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吸纳更多的资金投入城市建设。
一是经营好土地,变"黄土"为"黄金"。
坚持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进一步加大储备力度,加强土地收购和招拍挂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加土地收益。
当前要积极做好新一轮土地修编工作,合理确定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争取合理的用地指标。
同时要结合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企业改制等工作,挖潜盘活城中村、破旧厂房、临建占地等存量土地。
二是经营好基础设施,变"死钱"为"活钱"。
要努力盘活公用设施建设和经营,对能够走向市场的城市基础设施要尽最大努力促其走向市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放开市政公用事业投融资市场、经营市场和作业市场,允许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参与投资经营市政公用事业,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
三是经营好无形资产,变"无钱"为"有钱"。
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转让户外广告、路边摊点、停车场等经营权,道路、桥梁、广场、游园等冠名权,增加收益,实现经济收益与社会的效益的双赢。
当前要抓紧对全市城市无形资产进行调查摸底,摸清底数,统筹规划。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优先建设基础设施和优化环境。
舍得花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投资环境,带动土地升值,郑东新区所有基础设施建设均按照规划要求一步到位,以优良的环境吸引外资,聚集人气。
其中有个小区进驻较早当时他们买土地才花90万元一亩,但是目前同样的地价要在600万元以上,他们开发的房子目前市场价在1万元左右,可以说郑东新区在营造环境带动土地升值方面取得了好成效。
郑东新区建设施、造环境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城市升值,但是他们并不是急功近利,更重视的是滚动发展、可持续发展。
郑东新区的绿化率达到49.6%,其中中央商务区绿化率达到51%,而且他们还把称作金边银角的高价地块预留下来,作为城市交通发展的空间。
他们的眼光很远。
作为我们来说,也应该舍得花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投资环境,带动土地升值,力求滚动发展、可持续发展。
(五)节约利用土地,城市建设要向高层发展。
建设高层建筑,不仅能够节约利用土地,还能取得较好的城市景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