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数量性状遗传分析精品PPT课件

9-数量性状遗传分析精品PPT课件


h2=VA/VG×100%
需知道回交世代VB1、VB2的方差组成 : F1与2个亲本回交后,回交后代分别为B1、 B2。
人类群体中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率(或遗传 度)的估算方法:
H2=b/r 其中,b: 回归系数,r:亲缘系数
已知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时: b=(xg-xr)/ag
若缺乏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时:b=pc(xc-xr)/ac
基因的累加效应(A):许多微效基因的总和, 可遗传,且固定,育种值。
显性离差(D):基因在杂合状态时,显性效 应所产生的方差.基因纯合时消失,可遗传但不 固定,与杂种优势的产生有关。
上位效应(I):非等位基因间互作产生的方差, 与杂种优势有关。
⑵ 遗传率(heritability):亲代将其遗传特 性传递给子代的能力。
9.2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的基本方法 9.2.1 数量性状分析的统计学基础
⑴ 平均数:反应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某一性 状的几个观察数(表现型值)的平均值。
X X 1 X 2 Xn 1 n xi
n
n i1
⑵ 方差(V):表示一组资料的分散程度,是全部 观察数偏离平均数的重要参数.
F2 红色∶白色=15∶1 ↓
深红 红 中红 淡红 白 1/16 4/16 6/16 4/16 1/16
C P 红粒 × 白粒

F1
粉红
↓自交
F2 红 色 ∶白色=63∶1

极深红 深红 次深红 中等红 中淡红 淡红 白
1/64 6/64 15/64 20/64 15/64 6/64 1/64
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分析(以第B 组实验为例):
严格的连续变异性状:如人的身高、作物的株 高、产量等。
阈性状:如分蘖数(穗数)、产蛋量、产仔数、 死亡率、抗病力等。
9.1.2 数量性状的特征
⑴ 数量性状的变异表现为连续性
⑵ 对环境条件敏感
玉米穗长的遗传
穗长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假定小麦耔粒颜色是由A-a,B-b这两对基因 共同控制的结果。A对a为不完全显性,B对b也 为不完全显性。A和B在作用程度上是相同的,且 不连锁。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两 亲本杂交,子一代和子二代的基因型和表型如下 表:
AaBb X AaBb
\ + ab aB Ab A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两个纯合亲本,VG=0,表 型变异则完全来自环境变异; F1的表型变异也完全来自 环境变异,即 VE1=VF1,VE2=VE1.
假如两亲本 杂交得F1和 F2,则VP用
VF2表示
① VE可用F1的 表型方差来计算, VE=VF1
②VE =VF1=1/2(VP1+VP2) 或③=1/3(VP1+VP2+VF1)
利用双生子资料: h2 CMZ CDZ 1 CDZ
CMZ:一卵双生子的同病率,CDZ:二卵双 生子的同病率。
一个或少数几个 微效多基因
对环境的敏感性 不敏感
敏感
研究方法
系谱或概率分析 统计分析
9.1.4 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⑴ 实验依据: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
A P 红粒 × 白粒

F1 红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交
F2 ¾红粒:¼白粒

¼红粒:2/4中红 :1/4白
B P 红粒×白粒 ↓
F1 粉红色 (介于两亲之间) ↓自交
9 数量性状遗传
学习要点: 1 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区别 2 多基因假说 3 简单的统计学分析及应用 4 数量性状遗传率的分析 5 近交与杂交的遗传效应分析 6 杂种优势的显性学说和超显性学说
9.1 数量性状及其特性 9.1.1 数量性状的概念 数量性状:连续变异的性状 (quantitative traits),分为严格的连续变异性状和阈性状。
V越大,表示变异程度越大。
V
1 n 1
n
( xi
i 1
x)2
9.2.2 数量性状的遗传率 ⑴ 表型值及方差的分量
表型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 即:P=G+E 各种变异可用方差来表示,表型变异用VP表示, 遗传变异用VG表示,环境变异用VE表示 。 则:VP=VG+VE
基因型值由3部分组成: G=A+D+I
0 1/16
1 4/16
2 6/16
3 4/16
4 1/16
白 淡红 中红 红色 深红
结论:
子二代的表现型决定于基因型中大写字 母的数目,可分为五类:
1) aabb,占1/16,与白粒亲本相同; 2) Aabb、aaBb,占4/16,表型介于两亲本之间; 3) AAbb、aaBB、AaBb,占6/16,其表型介于两
亲本之间; 4) AABb、AaBB,占4/16,表型介于两亲本之
间; 5) AABB,占1/16,其表型与红粒亲本一样。
6)类型出现的次数相当于(1/2+1/2)2n展开式的 各项系数。
⑵ 数量性状遗传的微效多基因假说 (multiple factor hypothesis)
1 数量性状受一系列微效多基因支配,每个基因的 效应是独立、微小、相等的,每个基因的作用可以 累加,使后代的分离表现为连续变异。 2 微效多基因之间通常不存在显隐性关系,表现为 不完全显性或无显性,或表现为增效和减效作用。 3 微效多基因的遗传仍遵守遗传的基本规律,同样 有分离、重组、连锁和互换。
P1 4 21 24 8
P2
3 11 12 15 26 15 10 7 2
F1
1 12 12 14 17 9 4
F2
1 10 19 2647 73 68 68 39 25 15 9 1
9.1.3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区别
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
变异类型
种类上的变化 数量上的变化
表现型分布
不连续
连续
基因数目
① 广义遗传率:遗传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率。
H2
基因型方差 表现型方差 100%
VG VP
100%
②狭义遗传力(heritability in the narrow
sense):加性方差占总表型方差中的比值。
h2
育种值方差 表现型方差 100%
VA VP
100%
9.2.3 估计遗传率的方法
H2=VG/VP×100% =(VP-VE)/VP×1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