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03组织行为学2知觉.pptx
03组织行为学2知觉.pptx
4.1 感觉与知觉
感觉: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个别属性 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应。
知觉:
客观物体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是感觉,对同一物体所产生 的各种感觉的结合, 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整体的认识,也就 是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知觉。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 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感觉 vs 知觉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 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同一个问题呢?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第二节 知觉(第四讲)
主要内容:
4.1 感觉与知觉 4.2 社会知觉 4.3 社会知觉偏差 4.4 改善知觉和印象管理 4.5 归因理论 4.6 归因偏差
物是相对静止的,人在感知事物时,人是能动的 ,知觉的对象是被动的。而对人的感知就不同了。 当人知觉人而不是物时,他(她)并不是停留在被感知 者的音容笑貌、身体姿态、举止言行等外表上,而 要依据这些人的外部特征去知觉对象整体的另一部 分——内部心理状态,即他(她)的态度、动机、观点 、个性特点等
4.2 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
在一些极端的案例中,我们的情绪过滤掉大量威胁我们 信仰和价值观的信息,这一现象被称为知觉防御。 知觉防御在保护我们自尊的同时,也可能形成一种减缓 压力的短期机制。
2. 光环效应(晕轮效应)
人们在观察别人时,对这个人的某个方面、品质或特 征有非常突出的知觉,起到了一种类似于晕轮的作用, 从而影响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的知觉,造成以点概面、 以偏概全的后果,这就是晕轮效应(haloeffect)。
“自悟”
2.7.4 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一)认知者的主观因素 (二)知觉对象的特点 (三)知觉的环境特点
1.知觉主体的主观因素
✓ 兴趣爱好 ——“ 见微知著”vs“熟视无睹” ✓ 需要和动机 ✓ 知识和经验 ——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 个性特点
2.知觉对象的特点
“ 知觉的简明性原则”
知觉的特性
选择性 人总是对少数刺激知觉得格外清楚,而对其余的刺激知 觉得比较模糊。 整体性 人并不是孤立地反映事物的部分、属性,而是把它们结 合成有机的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理解性 人在感知当前的事物时,总是借助于以往的知识经验来 理解它们,并用词语把它们标志出来。 恒常性 当知觉的对象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了的时候,知觉的映像 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知觉的选择性 ——什么样的事物容易被注意呢?
强度大的、对比明显 的刺激 在空间上接近、连续 ,形状上相似的刺激 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上 ,运动的物体 与人的需要、愿望、 任务及以往经验联系密切 的刺激
知觉的整体性
社会知觉中的“知觉”与普通心理学的“知觉”
有所不同。
后者一般指个体直接用于他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 性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不包括判断、推理 高级认识过程。
社会知觉就是对人的知觉,对人和社会 群体的知觉,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他人的知觉 人际知觉 自我知觉
听其言观其行而知其人——对他人的知觉
外部特征 ——仪表、风度、言 谈、举止和各种外部 表情
动机、感情、 意图、性格、 品格等
判断依赖于: 一是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 二是知觉的组织结构(或称知觉的认知结构)
在时间、空间上接近的对象有被知觉为同类的倾 向。
具有相似性的对象易被知觉为一组。 一组分散的知觉对象包围一个空问,同样容易被
人知觉为一个单元。 在空间、时问上有连续性的对象,容易被知觉为
一个整体。
知觉对象的颜色、形状、大小、声音、强度和高低、 运动状态、新奇性和重复次数等因素都会影响知觉的结 果(见知觉的选择性)
3.知觉的环境因素
适应。 “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 久而不闻其臭”
对比。 “万绿丛中一点红”
敏感化。在某些因素影响下,感受性暂时提高。
感受性降低。“欢娱嫌夜短,寂寞恨夜长”
4.3 知觉偏差
1.选择性知觉与知觉防御。 选择性知觉(selective perception)是指人们选择那些与自 己的个性、定型的知觉及心理预期相同或相似的东西, 而本能地忽略或歪曲那些使他们觉得不舒服或威胁到他 们观点的信息。 选择性知觉使我们能快速地解释他人,但这可能是危险 的,因为我们看到的是我们想看到的东西。
人际知觉
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 对人们交往中的动作、表情、态度、言语、礼节等进
行感知。
特点在于有明显的情感因素参与知觉过程。 人们愈是彼此接近、交往频繁就愈容易产生友谊和好感,
反之亦然。
自我知觉——对自己的看法
主体对自己身心及行为状态和特点的认识,它包括对 自己的身体、欲望、能力、性格及思想等的综合性的 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
共同点: 都是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当前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所产 生的主观映象都是具体的感性形象。 区别: 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形状、色泽、气味、温度 等),知觉则是对事物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 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过程。 联系: 感觉是知觉的成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 础上产生的,它依赖于人脑中储存的一系列感觉信息组 合,没有感觉,就不会有知觉。
组织行为学
一只蜘蛛和三个人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 ,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摔下来, 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 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 ,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 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 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情人眼里出西施”
3. 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stereotype)是指过度推论、过分简单化地对 人们的个性的自我知觉信念。它是基于人们在某一社会 群体中的身份,把某些特征赋予他们的过程。
4. 参照框架
参照框架(frame of reference)是指我们依据自己的观点去 看待事物。
知觉捷径在组织中的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