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学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

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和阅读经验,重点要从识字、写字,过渡到对词句的把握,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本单元,要求孩子们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那就是要求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学会用独特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这就需要孩子们学会积累这样的词句,进一步生成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另外,要培养孩子写作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意愿,丰富他们的见闻和感受。

三、单元目标学段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3-4年级)解码:(一)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四)口语交际1.能用普通话交谈。

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单元目标1.认识28 个生字,会写26 个生字,正确读写本单元34 个词语,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式正确理解和运用。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并进行摘抄积累。

3. 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品读重点段落或是词语,学习表达方法,进行仿写实践。

4.能清楚地讲述自己的暑假生活经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交流。

5.丰富儿童体验,引导学生进行习作积累,鼓励学生大胆习作,调动习作积极性,激发习作乐趣,进行习作实践。

作业目标1.寻找、画出文本的新鲜词句,了解什么是新鲜词句。

2.借助摘抄、背诵画出来的相关语句来积累、模写这类词句。

3.通过仿写这样的句段来提升对新鲜词句的认识,学会运用。

4.借助图片或是实物来阐明新鲜事的具体内容。

5.利用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孩子们对习作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朗读、感知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运用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进行习作实践。

五、教学建议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适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2.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把学习习惯的养成落实到学习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儿童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

3.改进阅读教学方法,在阅读学习的各个阶段,要把指导学生读书与加强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

4.本组教材围绕“学校生活”展开,课文接近学生的生活,这也是打开和学生交流的窗口。

5.引导学生关注文中主人公的情感。

让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友情和亲情。

六、本单元分了 8种课型,共 11 课时单元导读课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读单元导语,了解单元学习主题,明确本单元学习要求。

2.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规划单元学习活动,形成单元学习思路。

【教学重难点】1.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分析句子表达效果,体会作者表达感情。

【教学过程】一、单元导读,感知主题学生齐读导语,明确本单元主题——学校生活,让学生对本单元有个大框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两人互读课文,纠正字音问题。

3.课堂个人阅读才艺展示,让学生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学校生活的美好。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1.默读课文,借助老师的阅读提示,掌握课文基本内容。

2.通过多次的阅读,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预设一:《大青树下的小学》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预设二:《花的学校》花孩子想象花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预设三:《不懂就要问》文中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3.集体交流,修改订正。

四、总结反思,主题升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五、作业布置1.完成自学导航2.绘制单元思维导图框架整体识字课整体识字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识字、随文识字、游戏识字、集中识字、变换语境识字、识字检测、教师点拨等方式,学生会认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

(会认拓展课文中的字词)2.利用语境识字、归类识字等方法,激发识字兴趣,分享学生的识字成果,促进学生掌握各种识字方法、增加识字量。

3.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进行简单运用。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识字、随文识字、游戏识字、集中识字、变换语境识字、识字检测、教师点拨等方式,学生会认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进行简单运用。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导入通过单元导读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第一单元课内的三篇课文,它们分别是:《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这三篇课文都是围绕“学校生活”展开的。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整体识字课,来学习三篇课文中的52个生字。

1.自主识字经过一个假期,相信大家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提高了。

下面就是你表现自己的好机会。

看看这些字宝宝你都认识吗?坝、汉、艳、扮、杨、读、摔、跤、凤、洁、荒、笛、罚、假、裳、晨、绒、球、服、装、扮、静、停、粗、影、落、舞、狂、互、所、够、猜、扬、2.随文识字大家可真了不起,几乎能够跟所有的字宝宝交朋友了。

现在你瞧,字宝宝又跑到课文中了,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出示三篇课文)3.游戏识字字宝宝没能逃过你们的火眼金睛,不过它们不肯认输,又跑到了生字卡片上,下面前后四人为一组,每一组来我这里随机领取十个生字卡片,组内人员进行计时认字比拼,完成的小组举手示意,最短时间内完成的小组获得小红花。

4.识字检测拿出检测单,检测单上有一棵苹果树,可是现在苹果树上只剩下了拼音苹果,生字苹果都被我摘下来放到这个大篮子里了,现在请你们帮每个字苹果找到家。

5.归类识字大家现在对这些生字宝宝都非常熟悉了,现在看着我们的检测单第二题,题目给出了我们第一单元的52个生字,下面给出了四所小房子,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独体结构。

现在请大家把这52个字宝宝正确的送回属于他们的房子里。

二、学习小结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你”“我”“他”。

通过本节识字课的学习,我们也在与前人及民族的文化进行交流。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回家跟自己的爸爸妈妈交流,也可以把你今天在识字课上学到的知识讲给他们听。

第二课时一、故事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两个小故事,听完故事后大家用自己的火眼金睛找到不同颜色的字。

(出示拓展的两篇课文《焦耳求知好学》《不懂就要问》)二、识记生字出示课文中变颜色的字,然后同桌之间互读检测,圈出依然拿不准的字词,全班答疑。

郊外、旅游、玩耍、躲、踢伤、勤学好问、恍然大悟、背、诵、例、圈、段、练、糊、涂、呆、戒、厉、挨、楚、三、勇士大闯关把本单元的所有字词做成卡片,每组同学认领一定数量的词卡,先在小组内闯关,最后每组选出最优一个学生然后再全班进行PK,最终决出一名“字词勇士”并给予奖励。

四、作业设计完成《语文基础训练》第一单元字词部分精读指导课——以文带文《大青树下的学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汉、艳、扮、扬、凤”,翘舌音“摔”,通过归纳识字的方法来正确书写“绒、装、停、晨”等字。

2. 朗读课文,通过寻找感知新词、新概念、不熟悉的表达,关注具有新鲜感的句子。

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3.用品读有新鲜感的句子的方法阅读《不懂就要问》,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

【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出示民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问学生:图片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么样的呢?(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生字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课件,逐组出示词语:第一组:蝴蝶孔雀舞凤尾竹坪坝(注意蝴蝶都是虫字旁,理解蝴蝶是一种昆虫;舞字的书写,当场书空)第二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引导学生发现这组都是名族的名称,顺势引导学生说出我国有56个民族)3.请学生说说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师概括: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一)再读课文画出有新鲜感的句子,进行交流。

1.指名学生读句子。

……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学生可能会回答:小学生很多,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句子中出现了“有…,有…,有…,还有…。

”感觉很新鲜。

)出示:下课了,操场上可热闹,有…,有…,有…,还有…。

引导学生造句,更深刻的体会民族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来自不同的民族。

2.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句子含义深刻,写出了民族间的团结友爱。

)3.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绚丽多彩”这个词用的好,“打扮”把学校想象成了人。

)4.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把小鸟看成了人,它向一名小学生一样心情欢快,尊重老师,热爱校园的情感。

)5.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周围很静,好像都在听孩子们读书,创设了一种安静的情景。

)6.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的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校园的一切吸引着大家前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