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精品PPT课件

第九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精品PPT课件



RBC内在异常
分 类
2、溶血性 RBC外在因素
3、失血性
急性 慢性
➢3.按贫血时RBC形态分类:
正常值
正细胞性 大细胞性 单纯小细胞性
小细胞低色素性
MCV(fl) MCH(pg) MCHC(%)
80~94 80~94
>94 <80 <80
28~32 28~32
>32 <28 <28
32~38 32~38 32~38 32~38
–诊断标准:
<6月者: ⑴生理性贫血:为轻度贫血(Hb>90g/L) 水平 ⑵病理性贫血:新生儿期:Hb<145g/L
1~4月 : Hb<90g/L 4~6月: Hb<100g/L
– 6月~6岁: Hb<110g/L – 6岁~14岁:Hb<120g/L
– 海拔每↑1000米,相应诊断标准中 Hb↑4%
小儿造血特点
胚 胎
中胚叶造血期:胚胎第3-6周的 主要造血部位(胎儿早期)

肝、脾造血期:胚胎2月-胎儿6

月的主要造血部位(胎儿中期)

骨髓造血期:胎儿6月之后的
主要造血部位(胎儿后期)
• 胚胎期造血的三个阶段不是 截然分割的。
生后造血
• 1.骨髓造血:为生后主要造血部位,制造各种
血细胞。
• 骨髓分为 红骨髓 骨髓现实的造血能力
三种HB(一般正常人RBC内)
HBF 出生时 70%
HB 30%
HBA2 <1%
1岁 <5%
2岁 <2% 95% 2-3%
新生儿占体重 10%(300ml)
儿童(10岁) 8—10%
成人
6—8 %
小儿贫血
• 一、概念 –单位体积末梢血中的RBC数 和Hb量低于正常或其中一项 明显低于正常标准者称为贫 血。
黄骨髓 骨髓潜在的造血能力
婴儿期:全部为红髓 儿童期(5-7y前):红髓多,黄髓少 年长儿:红髓少,黄髓多
❖2.髓外造血(EMH)
正常小儿正常情况下髓外造血极少 当机体需要增加造血时(如:感染、 溶血、贫血、骨髓异常细胞浸润、骨 髓纤维化等情况),由于小儿生后头 几年(5-7岁前,尤其是婴儿期)缺少 黄髓,骨髓造血储备能力甚少,此时 肝、脾、淋巴结可适应需要恢复到胎 儿期造血状态,称为EMH。
【治疗】主要原则为去除病因,铁剂治疗.
1、一般治疗: 加强护理、避免感染、注意休息、保护心功能。 根据消化能力,适当↑铁质食物。 注意饮食合理搭配。 轻度贫血→改善喂养可恢复 中度以上贫血→配合药物治疗 2、去因治疗: 安排饮食、饮食习惯、食物组成,偏食纠正; 驱虫、治疗肠道畸形、控制慢性出血。
♨铁在体内储存不足:
胎儿后期储铁量最多
♨铁的入量不足:
正常婴儿铁的需要量0.6mg/d,食物是获得 铁的主要来源。乳类含铁量均少。
单纯乳类喂养、年长儿偏食
♨生长发育快:
生后3~4个月时,先天储铁已经用尽,小 儿生长快,血容量增加快,需铁量多。
♨吸收障碍: ♨铁的丢失过多:
①慢性失血 ;②大量牛奶喂养
• 二、贫血的分类方法: 1.按贫血的程度分类:
轻度 中度
Hb
90~ 60~
(g/L) 120 90
RBC 3~4 2~3
×1012 /l
重度 极重度 30~60 <30
1~2 <1
贫血分类
营养性贫血:造血物质缺乏
1. RBC和 再生障碍性贫血: HB 生成 其他:感染 炎症及癌性贫血 不足
慢性肾脏病贫血
• 出生时:N 0.65 L 0.30
• 4-6天:第一次交叉

然后:L 0.60 N 0.35

4-6岁:第二次交叉

7岁后:达成人比例
白细胞分类变化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4-6d
4-6y
白细胞分类变化图示
血小板
HB种 类
血容量
(骨髓巨核细胞的胞质脱落形成) 与成年人相似 150-250×109/l (15-25万/㎜3)
血浆
小儿血液特点
• 一、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及其变化规律 –RBC数:由高→低,出生时5.0×1012-7.0×1012/L –Hb量:由高→低,出生时150-220g/L –RBC特性: 1、出生时为大细胞 2、出生RBC寿命短,足月儿为80-100d,早产 儿为60-80d 网织红细胞数:高→低→正常
<3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nurt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一、概述: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合成减 少所致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 6个月-2岁发病率最高
二 病因:
三 临床表现 – clinical manifestation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起病缓慢,6-24月 最多见。
• 1、一般表现 皮肤黏膜苍白,以唇、口 腔黏膜、甲床明显。乏力、头晕。
• 2、髓外造血表现 肝、脾、淋巴结肿 大。
• 3、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减退、可有异 食癖、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
①较多RBC破坏 ② RBC寿命较短(100天) ③ RBC生成素↓ ④循环血量↑(发育↑) ⑤骨髓暂时造血功能↓等因素
较多RBC于 短期内破坏
※ 生理性贫血 Physiological anemia
2-3月出现 轻度贫血
※ 生理性贫血
❖二、白细胞数和分类及其变化规律
–白细胞数:高→低→成人水平
–白细胞分类:
生理性贫血
–时间:生后一周开始下降,至2-3月(8-
12周)达最低,6月时恢复正常水平,平均 每周下降Hb10g/L
–程度:轻度贫血,自限性。
足月儿最低100-110g/L 早产儿最低70-90g/L,早产儿出现早而重
–意义:有利于确定病理性贫血的诊断标

①自主R建立 ②血氧含量小 ③RBC寿命短等因素
• 4、神经系统症状 烦躁不安、萎靡不 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 5.粘膜的改变:口角炎、舌 炎、舌乳头萎缩。咽下困难, 或咽下梗阻感
• 6.皮肤:皮肤干燥、角化、 萎缩无光泽。毛发易断易脱。 指甲扁平、脆薄易裂,甚至呈 勺状,亦称反甲。
• 7、心血管系统症状 心率增快、 心脏扩大。
• 8、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易合 并感染。
胚胎期(或胎儿期) 造血变化图
复习
男性:4.0-5.5 ×1012/l RBC 女性:3.5-5.0 ×1012/l
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50-70% 嗜酸性粒细胞:0.5-5%
红细胞 WBC
嗜碱性粒细胞:0-0.75%
血液
无粒细胞 淋巴细胞:20-40% 单核细胞:1-8%

Pt (100-300) ×109/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