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话考试技巧之朗读技巧

普通话考试技巧之朗读技巧

课前音乐赏析听音辩音正音春泥 - 庾澄庆 - 哈林天堂课前音乐赏析听音辩音正音稻香-周杰伦 - 金曲单曲一、朗读技巧朗读是有声的艺术,朗读要做到以声传情,就要运用朗读表达的外部技巧:语调、停连、重音、节奏。

(一)朗读技巧语调语调是指说话或朗读时一句话或一个语言片段在语音上的高低重音的配备。

语调和声调都是语音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形式,但二者有着不同之处:声调是字调,是一个音节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形式。

语调是从声调发展而来的,他是贯穿于整个句子的高低升降变化形式。

不同的语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和对事物的不同态度。

语调的趋势可以分为四类语流中的语调不是平直的,而是曲折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变化的,在语流中,语调呈一种抑扬起伏、波澜跌宕的行进趋势。

语调的趋势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 波峰类2. 波谷类3. 起潮类4. 落潮类●波峰类。

语流像水流中的波浪的峰巅一样,在句子中间呈波澜涌起的趋势。

如: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波谷类语流像水流中的波浪的低谷一样,从句子中间呈往下行的趋势。

如: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起潮类语流像潮水涌来一样,呈一层一层往上升的趋势。

如: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的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没,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落潮类语流像退潮一样,呈一层一层往下降的趋势。

如:这时候,光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二)朗读技巧停连停连指的是朗读或说话的时语流中的停顿与连接。

同一句话或一个语言片段,停顿与连接不同,就可能得到几种不同的理解。

如: 1. 有文凭的和尚未取得文凭的护士一律参加考试。

2. 荆州、孝感、黄冈、咸宁、武汉有中到大雨。

如果机械地按照标点符号停顿,就容易误解。

因此在读第二句话时,要将几个地名有意识地连接在一起,要在武汉前稍作停顿,使语意更加明显。

一般来说,为了反映文章的层次、脉络,段的停顿应大于句,句的停顿大于逗,逗的停顿应大于顿。

但是有时受到作品内容的影响和语意表达的需要,不能拘泥于上述固定的格式,有时没有标点的地方需要停顿,有标点的地方需要连接。

如: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珍珠鸟》)。

(三)朗读技巧重音与轻声掌握根据感情需要加重语气掌握中重式句轻声即可(四)朗读技巧节奏节奏是说话或朗读时的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回环交替的声音形式。

在朗读中把握节奏,是指正确处理好朗读中速度(快慢)和力度(强弱)的关系,使语言更准确形象地反映生活图景,更鲜明地体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节奏服从于作品的基调,朗读时应根据作品的基调来采用相应的节奏。

节奏通常分为六种类型高亢型轻快型紧张型凝重型低沉型高亢型●高亢型这种节奏语速较快,音强有力。

一般用来抒发激烈的情感和发出振奋人心具有号召力的呼唤。

朗读高尔基的《海燕》可以多用这种节奏。

●轻快型这种节奏语速较快,声清不着力,有时有些跳跃感。

它常可以描绘欢快、诙谐和幽默的生活图景。

若朗读杨朔的《雪浪花》可以多用这种节奏。

●舒缓型这种节奏语速是缓慢的、柔和的,声清不着力,用来表现心胸较为舒展,描绘抒情或异常幽静的场面。

若朗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可以多用这种节奏。

●紧张型这种节奏语速较快,音强有力。

一般表现较为激动并难以控制的心情,或以表现紧张急迫的情景。

若朗读小学语文课文《跳水》可以多用这种节奏。

●凝重型这种节奏语速缓慢,音强而着力。

它往往运用在感情色彩偏暗,或是受到压抑,正在努力控制的情况下,有时也运用用于描绘庄重、肃穆、悲痛、沉重的气氛场景。

●低沉型语速较慢,声清而着力。

往往用来表现沮丧、抑郁的情绪或用来渲染凄凉的气氛。

六种类型小结以上几种节奏类型,绝不是孤立地运用的,随着作品内容和感情的发展变化,也应将这几种类型进行转换,把六种节奏合理地、恰如其分的互相配合,产生对比,增强音乐性,增强感染力。

朗读以下内容:例子:他一个箭步跳出来,飞也似的向敌人猛冲过去……。

一场激烈的战斗结束了。

他缓缓地、一步一步向着牺牲了的战友的墓地走去。

二、大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1.测试人准备不充分,对作品不熟悉,以致于读错字、漏字、添字、重复,以及停连不当,语速过快或过慢等。

应试人应在测试前把规定的作品完全读熟,挑出自己的难字多读几遍并记准确,做到胸有成竹。

2.应试人对轻声规律掌握的不好,尤其是在长篇语流中没有注意到轻声的读音,造成普通话语调音高变化的不协调。

3.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不能一字一顿,而要分词按句地朗读,注意语调、停连、重音、节奏的把握,这样才能突显语义,达到朗读效果。

三、普通话的吐字归音汉字的音节结构分为声、韵、调几个部分。

声,又叫字头;韵,分为韵头、韵尾、韵腹三个部分;调,字神,体现在韵腹上。

汉字的发音应该以遵循汉字的音节结构特点。

要求得“珠圆玉润”,应该尽量将每个汉字的发音过程处理成为“枣核形”,以声母或者韵头为一端,以韵尾为另一端,韵腹为核心。

要达到枣核形是让自己的普通话更纯正的关键,但是,不可能,也不要片面强调字字如核,这样必然会违背语言交流的本质,去追求技巧和方法,削弱声音的感情色彩,破坏语言的节奏。

一个汉字的音程很短,大多在三分之一秒就会结束。

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兼顾声韵调和吐字归音,必须从日常训练开始严格要求:1、出字——要求声母的发音部位准确、弹发有力。

2、立字——要求韵腹拉开立起,做到“开口音稍闭,闭口音稍开”。

3、归音——干净利落,不可拖泥带水,尤其 i u n ng等做韵尾时,要注意口型的变化。

(一)如何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普通话中舌尖前音(又叫平舌音)z、c、s 和舌尖后音(又叫翘舌音)zh、ch、sh这两类声母的发音部位一前一后,完全对立,很多人会把舌尖后音读成舌尖前音。

若想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熟练掌握这两类声母的发音特点及规律,其次要能准确区分含有两类声母的不同的字词。

具体的区分方法是:●第一,利用普通话声韵配合关系来区分。

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显示:(1)以ua uai uang 作韵母的字,声母是zh ch sh,如“抓、耍、拽、庄、床、双”等;(2)以en作韵母的字,除了“怎、参(差)、岑、森”几个字外,以eng作韵母的字,除了“层、曾”和以“曾”做声旁的少数字外,其余字的声母都是舌尖后音。

(3)以ou作韵母的字,除了“凑”等少数字外,其余的声母是ch;(4)以uen作韵母的字中,只有“顺、吮、舜、瞬”四字的声母是sh,其余字声母是s;(5)以ong作韵母的字中,声母只有s,没有sh。

●第二,根据形声字声旁的表音功能,利用已知的声旁推断出同声旁的一批字的读音。

这种方法虽有例外,但不妨一试,只是用时须谨慎,以免有出入。

(二)如何区分鼻音l和边音n普通话中,辅音声母n是一个纯粹的鼻音,气流全部从鼻腔通过。

有些人发n听上去好像是l,那时因为软腭下降不够,舌身收得比较紧,口腔阻塞部位封闭不完全,使部分气流沿着舌头两侧漏走了。

而发l时,听上去又有鼻化的色彩,则是因为软腭提升不够,舌身放的比较宽,致使鼻腔内有残余气流泄出。

怎样体会n和l正确的发音方法呢?不妨试一试以下对比做法:做法一:按照n的发音要求做好发音准备。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孔并试图发n音。

如果有很强的憋气的感觉,说明发音的部位和方法正确,松开拇指和食指,带上元音e 或a呼读,n则自然成声;反之则错误。

做法二:按照l的发音要求做好发音准备,用手捂住嘴巴,并试图发l音,如果两腮鼓起并伴有憋气的感觉,说明符合发音要求,移开手掌,带上元音e或a呼读,l则自然成声。

如何解决前后鼻音相混的问题?普通话鼻韵母中,充当韵尾的两个辅音n和ng,都是鼻音,有明确的前后之分,如an-ang,en-eng,in-ing,ian-iang,uan-uang,uen-ueng。

对此,许多地方的方言是不予区分而且是混同的。

一般以后鼻韵母读同前鼻韵母的情况为多数。

想熟练做到区分前后鼻音韵母,除了能准确发音外,还必须分清、熟读并牢记包含前后鼻音的字。

前鼻后鼻练习对比辨音an-ang 南方反抗繁忙 en-eng 本能神圣人证in-ing 聘请新兴心灵 ian-iang 边疆联想勉强uan-uang 观光宽广钻床 uen-ueng 温-翁问-瓮ün-iong 运用军用群雄前鼻后鼻练习——绕口令1.宽扁担,短扁担,宽短扁担担焦炭,短扁担担炭沉甸甸,宽扁担担炭肩不酸。

2.洞庭湖上一根藤,青青藤条挂金铃,风吹藤动金铃响,风停藤静铃不鸣。

3.姓陈不能说成姓程,姓程不能说成姓陈。

禾木是程,耳东是陈。

如果陈程不分,就会认错人。

四、如何使自己的声音更饱满宏亮感觉说话费劲,声音传不远,大致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没有充分利用共鸣器官;其二是气息不稳。

我们所发出的声响都是依靠两片声带震动而成,本质上没有多大的差别,但是震动经过了咽、喉、口腔、鼻腔、胸腔等人体自然的空间后被逐渐修饰、放大,形成自己的风格,最终传达到听众的耳朵里。

在我们说悄悄话(用气声)的时候,声带并没有震动,仅仅依靠气息的摩擦,再怎样用力,也不会有任何声响,因为没有震动,也就没有共鸣!反之,要追求声音洪亮,一味依靠声带的强烈震动,只能造成声带充血,声音嘶哑。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充分利用共鸣腔,让震动在口腔、鼻腔甚至胸腔得到共鸣,放大,自己的声音才会饱满,圆润,高扬。

教你几个小技巧:1、体会胸腔共鸣:微微张开嘴巴,放松喉头,闭合声门(声带),象金鱼吐泡一样轻轻地发声。

或者低低的哼唱,体会胸腔的震动;2、降低喉头的位置:(同上);喉部放松、放松、再放松;3、打牙关:所谓打牙关,就是打开上下大牙齿(槽牙),给口腔共鸣留出空间,用手去摸摸耳根前大牙的位置,看看是否打开了。

然后发出一些元音,如“a”,感觉感觉自己声音的变化;4、提颧肌:微笑着说话,嘴角微微向上翘,同时感觉鼻翼张开了,试试看,声音是不是更清亮了。

5、挺软腭:打一个哈欠,顺便长啸一声(注意周围有没有人哦!)。

注意:不要矫枉过正以上技巧其实就是打开口腔的几大要点,以后在大声说话的时候,注意保持以上几种状态就会改善自己的声音。

但是,切记,一定要“放松自己”,不要矫枉过正,更不要只去注意发音的形式,而把你说话的内容给忘了,这就本末倒置了。

气息的问题发音靠震动,震动靠气息,所以要使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就要有饱满的气息。

呼吸要深入、持久,要随时保持一定的呼吸压力。

平时可以多做一些深吸缓呼的练习,最好在练习说话的时候先站起来,容易寻找到呼吸状态,要坐的话,也要坐直,上身微微前倾。

运用气息的时候,千万不要“泄气”,要在上述的呼吸压力中缓缓的释放,并且要善于运用嘴唇把气拢住。

这样来保持胸腹和嘴唇的压力平衡。

声音的线路问题我们的发音,有一个不易察觉的线路,比如打呼哨,声音很响亮,道理就在于气息畅通,声音集中,通行无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