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疲劳测试

疲劳测试

7050合金疲劳强度的测试[摘要]作为材料疲劳抗力指标的疲劳强度是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指标,对疲劳强度与材料及工艺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有利于指导材料的疲劳设计。

本文采用常规的疲劳试验方法和升降法对7050T7451铝合金的疲劳强度进行的测试,结果分别为147MPa和142MPa,并介绍了实验结果的处理方法。

[关键字] 疲劳强度载荷S-N曲线前言随着对航空航天结构件完整性、可靠性和耐久性要求的日益提高,对所用材料的高周疲劳性能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

7×××系合金是以Zn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铝合金,属于热处理可强化铝合金。

7050铝合金属于Al-Zn-Mg-Cu合金,是在Al-Zn-Mg合金的基础上通过添加Cu发展起来的,其强度高,被称为超高强铝合金。

该合金的主要用途是:飞机结构件用中厚板、挤压件、自由锻件与模锻件,这就要求该合金的抗剥落腐蚀、应力腐蚀开裂能力、断裂韧性与疲劳性能都高,此外还可用作飞机机身框架、机翼蒙皮、舱壁、桁条、加强筋、肋、托架、起落架支承部件、座椅导轨、铆钉等。

目前,7050合金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和航天领域,并成为这个领域中重要的结构材料之一。

在机械设计中,疲劳应力判据和断裂疲劳判据是疲劳设计的基本依据,其中作为疲劳抗力指标的疲劳强度是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指标,认识、改进和应用这种性能,对选用材料、制定工艺及改进设计均有重要意义。

疲劳强度定义为在指定疲劳寿命下,材料能够承受的上限循环应力。

根据要求,指定的疲劳寿命可为无限周次也可为有限周次。

本文采用常规的疲劳试验方法和升降法对7050T7451合金的疲劳强度进行了测试,并绘制出合金的S-N曲线。

1 试验1.1试验材料试验采用的原材料是由压延厂提供的7050铝合金,通过热处理使该合金的热处理状态为T7451,其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

其中,Zn、Mg是主要的强化元素,它们共同存在时会形成η(2MgZn )和T (322Zn Mg Al )相。

表1 7050合金的主要化学成分1.2 7050T7451合金抗拉强度的测试将采集到的7050T7451合金按照GB/T16865机加工成圆形截面标准试样,工作部分的直径为12.5mm ,头部直径为16mm ,取样方向为横向,取样数量为两个。

将制备好的试样按照GB/T228《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在日本岛津公司生产的型号为AG —IS100KN 的电子拉伸试验机上进行力学性能检测,试验过程中参数的设置符合试验标准的要求。

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7050力学性能试验结果从上表可以得出,该7050T7451合金的抗拉强度为b σ=540MPa 。

1.3 7050T7451合金疲劳强度的测试 1.3.1 试验方案(1)常规疲劳试验方法采用常规疲劳试验方法测定7050T7451合金的疲劳强度。

该试验方法是在每个应力水平下试验一个试样,所以试验费用少,周期短,易于实现。

试验时,一般从最高应力水平开始,逐级降低应力水平,记录在各级应力水平下试样的疲劳寿命(断裂时的应力循环次数),其中选择合适的应力降低量是试验中的一个重要程序。

关于加载的选择,第一根试样选择b σ32,测得断裂周次为1N ,然后依次减去0.2b σ,测得相应的断裂周次。

对于7050T7451合金来说,其疲劳曲线当应力循环次数超过710时仍未趋于水平,其破坏循环数为710所对应的最大应力称为“条件疲劳极限”,即指定循环次数下的疲劳强度。

测定7050T7451合金的疲劳强度按下述方法进行。

试样超过预订循环数710而未发生破坏,称为“越出”。

在应力水平由高到低的试验中,假定第6根试样在应力6σ作用下,未及710次循环就发生了破坏,而依次取的第7根试样在应力7σ作用下越出,并且两个应力的差(6σ-7σ)不超过7σ的5%,则6σ和7σ的平均值就是7050T7451合金的疲劳强度:)(2176σσσ+=,如果差数(6σ-7σ)大于7σ的5%,那么还需要取第8根试样进行试验,使8σ等于6σ和7σ的平均值,即)(21768σσσ+=。

试验后可能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若第8根试样在8σ作用下仍然越出,并且差数(6σ-8σ)小于8σ的5%,则可以认为疲劳极限或条件疲劳极限介于6σ和8σ之间。

第二种情况:若第8根试样在8σ作用下未达到710次循环就发生破坏,并且差数(8σ-7σ)小于7σ的5%,则可以认为疲劳极限或条件疲劳极限介于8σ与7σ之间。

(2)升降法上面讲述的常规疲劳试验方法,是测定疲劳强度的简便方法。

即在邻近的两个应力水平下,给出相反的试验结果(一个破坏,一个越出),则这两个应力水平的平均值就是疲劳强度。

但由于试验是在低应力水平下进行的,试验结果的离散性较大,因此不能给出疲劳强度的精确值。

因此需要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升降法,就是在常规疲劳试验方法测定的疲劳强度的基础上,通过单点法的多次重复试验,从而得出较准确的疲劳强度。

升降法的原理如图1所示,试验从高于疲劳强度的应力水平开始,然后逐级降低。

在应力水平0σ下试验第1根试样,该试样在达到指定寿命N=710次循环之前发生了破坏,于是,第二根试样就在低一级的应力水平1σ下进行试验,一直试到第4根试样时,因该试样在应力水平3σ下经710次循环没有破坏(越出),故依次试验第5根试样就在高一级的应力水平2σ下进行。

按照这个规定,凡前一根试验不到710次循环就破坏,则随后的一次试验就要在低一级的应力水平下进行;凡前一根试样经710次循环没有破坏(越出),则随后的一次试验要在高一级的应力水平下进行,直到完成全部试验为止。

各级应力水平之差σ∆叫做“应力增量”。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力增量保持不变。

σ0σ1 σ2 σ3σ4图1 升降法 指定寿命N=710在处理试验结果时,将出现第一对相反结果以前的数据舍弃。

如图中的点3和4是出现的第一对相反结果,数据点1和2均舍弃,而第一次出现相反结果的数据点3和4对应的应力平均值2/)(32σσ+,就是常规疲劳试验法得出的疲疲劳强度,同样,第二次出现相反结果的数据点5和6对应的应力平均值,也相当于常规疲劳试验法得出的疲劳强度。

如此,把所有邻近出现相反结果的数据点都配成对子:7和8、10和11、12和13、15和16。

最后对于不能直接配对的数据点9和14,也可以凑成一对。

总计共有7个对子,由这7对应力求得的7个疲劳强度取平均值,即可作为疲劳强度的精确值σ:⎪⎭⎫⎝⎛+++++++++++++=22222227132324343213232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化简后得:()4321265141σσσσσ+++=由上式可以看出,括号内各级应力前的系数,恰好代表在各级应力水平下试验进行的次数,如图1所示,在应力水平1σ下只进行过1次试验(数据点2被舍弃),在应力水平2σ下进行过5次试验,......。

如以i V 表示在第i 级应力水平iσ下进行的试验次数,n 表示有效试验总次数,m 表示升降应力水平的级数,则疲劳强度σ的一般表达式可写为:()∑==+++=mi i i m m V n V V V n 122111...1σσσσσ上述公式求出结果的存活率为50%。

如果需要可以对试验结果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求出任意存活率下的疲劳极限。

试验最好在4级应力水平下进行。

当完成了第6或第7根试样的试验后,就可以按照上式开始计算σ值,并陆续计算出第8、9、10、......根试样试验后的疲劳强度值。

当这些疲劳强度数值的变化越来越小,趋于稳定时,试验即可停止。

将完成最后一根试样的试验所计算出的疲劳强度值,作为欲求的疲劳强度,大约需要15根试样左右。

采用升降法测定疲劳强度的关键,在于应力增量σ∆的选取。

一般来说,应力增量最好选择得使试验在4级应力水平下进行。

当已知由常规疲劳试验法测定的疲劳强度时,可取5%以内的疲劳强度作为应力增量σ∆。

1.3.2 疲劳试样的制备疲劳试样的制备对所要测定的疲劳强度有直接影响。

从切取毛坯到准备进行试验,要经过机械加工、尺寸测量、表面检验及防护等阶段。

机械加工是为了获得所需要的尺寸和表面光洁度;表面检验主要是检验表面光洁度是否符合要求;表面防护是为了防止机械损伤和环境腐蚀。

切取毛坯时,要考虑取材的部位和方向,并按一定位置顺序编号,以便加工时记录出现的情况和试验时进行随机取样。

应留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不能用边角料代替原材料加工试样。

在加工过程中为了避免材料过热和加工硬化,并使表面残余应力减到最小,以及保证试样表面状态尽可能一致,采用如下加工工艺:根据标准HB5287-96《金属材料轴向加载疲劳试验方法》,采用如图2所示的直径为7mm的光滑标准试样。

在车削疲劳试样时,要注意保证同心度和避免工作部分横截面的偏心。

为了防止试样表层材料硬化,要用锐利的刀具和较高的转速(5000r/min)。

切削深度应限制在1.2mm以内,并应逐步减少,直至最后的切削深度不大于0.05m,一直车至直径比规定尺寸大0.025mm时为止。

试样经车削粗加工、精加工后需要进行抛光,沿近似于试样轴线的方向抛光,最后使工作部分的表面粗糙度达到0.16~0.32μm,试样表面不应有任何划伤或损伤,工作部分与过渡圆环的连接应光滑。

对抛光试样的工作部分进行尺寸测量时,试样工作部分直径的测量精度为0.01mm。

K=1)图2 直径7mm的光滑试样(t1.3.3试验条件(1)载荷试验所采用的仪器是型号为HFP 5100的高频疲劳试验机。

需满足下列要求:a、静载荷显示值精度:载荷显示值误差不大于±1%,显示值变动度不大于1%。

b、在连续试验10小时内,动载荷显示值波动度:平均载荷显示值波动度不大于使用载荷满量程的±1%,振幅显示值波动度不大于使用载荷满量程的±2%。

c、载荷需轴向施加:上、下夹具应牢固地夹紧试样端部,夹具的中心线应尽量与试验机的施力轴线重合,确保沿试样轴线无间隙地准确传递循环载荷。

(2)频率应力循环频率的选择取决于试验机的类型、试样的刚度和试验要求,所选取的频率不得引起试样试验部分发热,一般在10~200Hz范围内进行试验。

对于同一批试样,应在相同的频率下进行试验,频率相差过大,可能对试验结果有影响。

1.3.4 试验程序(1)安装试样安装试样时必须仔细操作,使试样与疲劳试验机上、下夹具保持同轴,尽量减少试样承受规定轴向应力以外的其它应力。

(2)参数设置在电脑界面上设置实验参数,如动载荷、频率、循环次数、试样工作部分的直径和截面积等。

(3)施加载荷所施加的动载荷为对称循环应力,波形为正弦波。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动载荷显示值波动度要符合试验条件的要求。

(4)终止试验试样在规定循环应力下,通常一直连续试验至试样失效或规定循环次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