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曾国藩家书

读曾国藩家书

读《曾国藩家书》
近读《曾国藩家书》,诚获益匪浅,感悟至深者,欲行“有志,有恒,有胆,有量”八字。

曾国藩者,晚晴中兴名臣,湘军统帅,官至总督、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出将入相,有千古完人之誉。

李鸿章说过:吾师道德功业,固不待言,即文章学问,亦卓绝一世。

盖曾氏志慕圣贤之道,常以“进德”、“修业”自勉,故垂不朽。

笔者观其家书,大抵曾国藩论及两个大方面的问题,一是人格修炼,二是须躬行实践修齐治平之道。

其思想核心在于格物与诚意,所谓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则大器可成。

原本以为修身自律是迂腐之举,殆读曾氏家书,诚觉律己严苛则可成伟事,人格建构与修养境界直接影响到个人道德事功的成就。

曾国藩性本愚钝,三十岁以前也是一个浮躁、傲慢、虚滑的人,然而后来痛下内在修炼工夫,故能立能达而德业并茂。

人格修炼之第一要务,即欲立坚卓之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曾国藩深受儒家“修齐治平”文化熏陶,立志不甘居下流,而欲求高世独立,崇德广业的圣贤之道。

曾国藩志之所行,“莫问收获,只问耕耘”,此谓拿得起、放得下;曾国藩常言其有“好汉打脱牙和血吞”咬牙之举,有“本其素志,死而无憾”慷慨之愿,此足见其坚忍。

志之立,犹如金丹换骨,而困而勉,而知而行,则日进无疆,终有理想达成之一朝。

有志更须有恒,有恒谓日积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终久必有豁然
贯通之候。

曾国藩谓其“生平坐无恒之弊,致万事无成”,而针对无恒这一致命伤,曾国藩终生攻伐不懈,后来即使是在军旅生活中,每天只要有闲暇,他都坚持读书写字。

其后来家书有了交代:“四十六岁以前作事无恒,近五年深以为戒,现在大小事均尚有恒。

”曾国藩深谙事物发展规律,认为欲成大事,须如种树畜养一般,日见其大而不觉,终可脱胎换骨。

故曾氏务积劳而不急于求功,务耕耘而不问收获,持之有恒,量的积累终致质的飞跃,曾国藩的付出终究得到丰厚的回报。

曾国藩善于论“气”,于个人修养中,常论及“人身之气”,气者,有阴阳邪正之分。

笔者所悟:立身行事,欲有强毅之气,而务力戒骄气惰气。

读曾国藩之家书,感受到曾国藩之人格充斥着阳刚不屈之气,内敛而不虚浮,畜之其内而不外泄。

盖强志之所帅,气自浩然,曾氏志气归一,明强而致圣贤之道。

曾国藩亦常诫其诸弟子侄要力戒骄逸惰散之气,曰“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骄气惰气,于成事有大碍,为曾国藩所痛诫,故不可不慎,不可不猛然反省而决然去之。

曾国藩人格中最大亮点是一个“诚”字,“诚”字位于曾国藩修身五字诀之首,曾国藩提出“血诚”两字,即言诚欲发自内心。

他涉世倡导推诚守正,抱朴守拙,以诚愚应对巧诈,以笃实浑含应对权机。

盖曾氏之“诚”论及三个方面:一是慎独而不欺己。

意诚心正,老老实实做好自己,所知之则行之,俯仰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二是敬恕而不欺人。

内仁外礼,以至诚待人,言忠信、行笃敬,有云“以诚待
人者,人亦以诚应之”,故一言不欺,一事不假,则能得人信任。

三是凡事欲专一。

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度,凡事皆贵专,方能有大成。

至于修齐治平之道,曾国藩在治家,用兵,为官方面颇具建树。

曾国藩之治家教子,深得世人称道,曾家后人人才辈出,已创造了历逾五代而不衰的成就。

曾国藩治家之要义,在于勤俭之家风建设。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倡导勤俭,主张承袭自其祖父传承下来的家风,以“早,扫,考,宝,书,蔬,鱼,猪”八字传为家训,保持耕读孝友的家风,力戒骄奢淫逸,“须作代代做士民之想”,毋染上官宦子弟习气。

对于家中男子,他甚至要求“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家中女子则“于衣食粗细四字缺一不可”,此足见其治家之严谨细致。

盖曾氏深知骄奢淫逸之害,故家中事无巨细,都提倡从简从俭,戒奢戒逸,故得持盈保泰,盛美长存。

曾国藩以一介书生身份打造出晚晴最具战斗力的军队,并剿灭了天平天国,建功封侯,可谓卓绝。

其治军思想,一是爱民,一是着力打造军队的战斗力。

爱民如子,带兵如父兄之带子弟,用兵不扰民,故得民心。

高举维护孔孟之道的旗帜,打出保卫家乡,封妻荫子的招牌,让读书人和普通乡民都能够寻找参加湘勇、奋勇杀敌的精神动力,此谓统一军魂。

身为统帅,善于扬长避短,自知将兵打仗非自己长项,能够做的,是推行人才战略。

曾国藩精于相人、用人之术,重饷养兵,日日申诫将领,训练士卒,恩威并施,以仁以礼对待士卒。

用兵作战
则通筹全局,讲究积蓄士气,留备余力,敢扎硬营、打硬仗,此之谓坚稳踏实。

虽屡败而犹屡战,终得来大功告成之一日。

曾国藩之为官,曾在十年间连升十级,后来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安分竭力,泊然如一无所求”是其治官之经验精华。

他以“劳”、“谦”、“廉”自律,常存兢兢业业之心,办事不苟不懈,虽居高位却不忘恐惧修省,进不求虚名,趋不为私利。

其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面对高官高位、大名大权能够保持冷静与清醒,常存危机意识,以“不与、不终、不胜”居官,以保身避祸。

盖其“寸心兢兢,且愧且慎”,不敢稍染官宦习气,常作抽身上岸之计,故得慎终。

至于为官涉世之道,曾国藩讲究有识有才,目光远大而考虑细密,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既倔强又懂得适度妥协,处逆境则能耐能忍,处顺境则勉力打造出新局面,其方圆进退之道,通权达变之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之法,诚为可鉴。

当然,为政之要,首在得人,曾国藩冷眼识英雄,亦为世所称颂。

曾国藩的一生,以其人格修炼为基石,进则谋国,退则治家,德业恢弘,臻于圣贤之境。

他的身上闪耀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光芒,其民胞物与的道德追求,其内圣外王的事功理想,其文功武治、智谋权变的用世哲学,诚足以为后世者之师。

“书生自有平成量,地脉何曾独效灵”,大浪淘沙,千古英雄,独服曾文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