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小学科学教师职称考试试题五套.doc

2019小学科学教师职称考试试题五套.doc

小学科学教师职称考试试题(一)学校:姓名:分数:一、填空题。

(每空2分,共62分)1、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徳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

3、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4、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一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目标。

5、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四大领域中共有18个主要概念,这些概念又被分解为75个学习内容。

6、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7、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

8、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

9、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基础自然科学。

10.学情诊断有多种方法,如测试、访谈、让学生画思维导图、观察等。

11> 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的课程组织方式。

二、判断题。

(每题2分,共10分)1、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不能作为目标,因此2017新版课标对此做了适当调整。

(V )2、探究式学习是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

(X )3、由科学教师兼职实验室管理员工作的,不应当折算相应的课时量。

(X )4、技术的核心是发现。

(X )5、金星、木星、天王星、冥王星等都属于八大行星。

(X )三、选择题。

(每题2,共10分)1、教师要讲究为学生的科学活动提供帮助的艺术,这样的形式有(ABC )oA、变告诉为启发B、变单向传输为师生互动C、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D、变集体教学为小组活动2、下面属于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有(ABCDF) oA、戏剧表演B、科学游戏C、模型制作D、现场考察E、综合实践F、科学辩论会3、(B)是科学课程的宗旨。

A、考高分B、培养科学素养C、提高科学操作水平D、传授科学知识4、工程的核心是(C )oA、发现B、发明C、建造D、发展5、生命科学领域包含有(A )个主要概念。

A、6B、18C、4D、3四、简答题。

(每题3分,共12分)1、“科学素养”指什么?请根据新课标加以阐述。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2、小学科学课程性质是什么?(1)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2)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3)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3、小学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1)面向全体学生。

(2)倡导探究式学习。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1)重视探究活动的各个要素。

(2)精心设计探究问题。

(3)处理好探究式学习中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的关系。

(4)不要把探究式学习作为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

五、论述题。

(6分)小学科学教师职称考试试题(二)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科学课程的三个分目标是(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3、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4、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的重要时期°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5、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评价主体应该是(多元化),评价方法应该是(多样化),评价内容应该(全面化),评价时机应该(全程化),评价主体则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

6、科学实验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模拟实验)和(探究性实验)。

新课程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

7、学生是科学的学习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8、(科学探究)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永无止境的活动。

9、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10、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1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习的(动力因索),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

16、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主要包括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对待(自然)四个方面。

17、物质世界这部分所涉及的许多(知识)与(技能)都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的基础,在这一部分应该充分体现出其与(技术)的关系。

18、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人)、(物)、(环境)三大资源。

19、“生命世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应拘泥于生物学上的(专有名词)和(概念),要让学生深入探究生物(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

20、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 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21、国际科学教育主要发展趋势是: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手、脑)结合;进行“真实”(问题)的学习;釆用(探究)法;重视(交流)技能的培养;实施(写实性)评价。

22、邓小平同志曾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3、基础教育是一项(明天)工程, 今天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将决定明天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及(社会质量)和(国家前途)c24、课程标准从目标上更加注重学到知识的(学以致用),强调(应用于)日常生活,并(养成习惯)。

25、新课和标准强调用(科学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学习科学探究。

26、课程标准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资源、关心(科技发展)等现代(科技价值观)方而的要求。

27、科学课程是进行科学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o28、科学启蒙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正确认识(周围世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打下基础。

29、常常科学课程的定位是(科学启蒙)。

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过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他(科学素养)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0、教师要建立学生也是具有(主体能动性的人)的学生观。

31、小学科学的内容既要满足(社会)可持续民展需要,又要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

32、在探讨公民的科学素养时,我们必须将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置于重耍位置。

33、教学大纲关注的是(具体教学)工作;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国家对国民在某一方而或某一领域应该具有的(基本索质)提出要求,这是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本质区别)。

35、不要轻易否定和逃避孩子的(问题或怀疑),试着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你会有意外的惊喜。

36、在科学探究中,没有明确的(科学问题)就是没有目标;(科学问题)应由学生在活动中遇到不解和(矛盾)时自己提出来,不应该,也不可能在教师的追问下(“逼”)出来。

二、判断(丁)1、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

(X) 2、探究是科学学习的唯一有效的学习模式。

(X) 3、科学课程的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教师,而不应包括家长。

(")4、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探究是一种本能。

(X) 5、科学探究的重点应着眼于科学探究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上。

(X) 6、涉及知识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会、能够。

(J) 7、专题研究是小学生开展科学学习活动的一种类型。

(X) 8、课程标准中对静电这部分内容提出了要求。

(丿)9、和自然教学大纲相比,标准中有关太阳和月球的内容要求从总体上看是降低了(V ) 10>低估儿童的科学学习潜能比高估更可怕。

(J) 11>教学大纲的出发点是直接指导教学工作的,而国家的课程方案应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各方面素质的基本要求。

(X) 12、课程标准是直接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J) 13、教学大纲内容偏难、偏深、偏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

(V ) 14.教学大纲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其它环节。

(X) 15、科学探究的答案是唯一的。

(J) 16、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X) 17、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就能形成科学素养。

(X) 18、科学素养的形成通过教师的讲授就可以学会。

(J) 19、教师要建立学生也是具有主体能动性的人的学生观。

(X) 20、科学索养中的智慧、能力、情感态度等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

(V) 21、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X) 22、科学课程的内容只需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

(J) 23、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X)24、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无需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

(X) 25、以科学探究为主的科学课是一个完全可以预设的过程。

(丁)26、以科学探究为主的科学课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

(X)27、科学课程中的总目标分为三个分目标,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

(V) 28、科学课程的评价应伴随在教学过程之中。

(V) 29、教学评价不再完全是教师的事,同学、家长、学生自己都可以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

(X) 30.科学探究的重点在探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上。

(丁)31、我们应在重视学生成绩评价的同时,同样重视学习机会的评价。

(X) 32、在增进科学知识方面,最重要的是记住大量的知识。

(V) 33在增进科学知识方面最重耍的不是记住大量知识,而是形成合理的、高质量的知识结构。

(J) 34、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存有己见。

D、限制较死3、教学大纲对教师教学的影响是(B) A、选择空间很大B、硬性的C、弹性的D、间接的4、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评价的影响是:(B) A、直接的B、指导性的C、限制较死D、控制严格5、发展学生运用数据解释问题对实验数据有怀疑时:(C) A、凭感觉判断B、随意涂改C、重复实验,重获数据D、以上方法都不可行6、“科探究的内容标准框图”不包括:(D) A、提出问题B、制定计划C、表达与交流D、大服想象7、“对待科学”的具体内容标准有:(A) A、不迷信权威B、尊重证据C、想知道、爱提问D、珍爱生命8、“对待科学学习”部分的具体内容标准有:(C) A、科学是不断发展的B、珍爱生命C、尊重证据D、选择探究的问题9、“认识科学探究”部分具体内容标准包括:(A)A、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