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2)1.1编制依据 (2)1.2编制原则: (2)二、工程概况: (2)三、重点难点分析 (4)四、施工进度计划 (4)五、施工工艺技术 (6)5.1施工准备 (6)5.2总体施工方案: (6)5.3施工工艺: (6)六、资源配置计划 (9)6.1劳动力计划 (10)6.2混凝土原材料准备 (10)6.3材料计划 (11)6.4设备计划 (11)七、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2)7.1安全目标 (12)7.2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12)7.3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12)7.4安全管理制度 (13)7.5安全保证措施 (13)7.6应急预案 (15)八、其他技术保证措施 (16)8.1质量保证措施 (17)8.2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8)单线铁路桥面系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1、《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设计文件及说明书。
3、黄泥河大桥、清龙河特大桥、恶河大桥、姜家沟大桥、白浆河1#特大桥、白浆河2#中桥及爬犁沟大桥施工设计图纸。
4、施工现场调查资料。
5、沈阳铁路局宇松建设指挥部、监理单位等上级部门相关文件及要求。
6、其他有关技术资料。
1.2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标准和设计文件,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实现工程项目的全部功能;(2)、全面履行工程合同,满足建设单位要求,有效的集中施工力量,按期交付使用;(3)、在仔细考察工程现场,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及设计文件的基础上针对工程的特点,科学的制定施工方案,合理的安排施工顺序,配齐所需资源,确保安全、质量、工期作为施工重点。
(4)、以确保水土保持、保护地下管线和既有构筑物且减少扰民、配合公共交通的原则指导施工,切实维护建设单位及地方群众的利益。
有效保护地下管线和既有构筑物,确保周边道路畅通,减少扰民、做好公共交通配合,切实维护建设单位及地方群众的利益,创建文明标准工地。
二、工程概况:本单位工程为新建铁路靖宇至松江河线工程。
本施工段桥梁桥面系包括特大桥2座、大桥4座及中桥1座、桥梁主体工程已全部施工完成;桥面系剩余共计2654.77延长米,其中清龙河特大桥桥面系剩余943.2延长米;白浆河1#特大桥剩余桥面系工程379.7延长米;黄泥河大桥剩余桥面系工程348.63延长米;恶河大桥剩余桥面系工程212延长米;姜家沟大桥剩余桥面系工程312.8延长米;爬犁沟大桥剩余桥面系工程406.24延长米;白浆河2#中桥剩余桥面系工程51.2延长米;主要技术条件:黄泥河大桥:本桥位于直线上,桥上线路坡度为0‰,设计荷载为“中-活载”,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Tg=0.35s,桥台采用T台,桥墩采用圆端形实体墩。
清龙河特大桥:本桥位于直线及半径R=1200m曲线上,桥上线路坡度为0‰、-8‰,设计荷载为“中-活载”,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Tg=0.35s,桥台采用T台,除2、3号墩采用矩形实体墩,其余均采用圆端形实体墩。
恶河大桥:本桥位于1.5‰的坡道及R=1200m的曲线上,设计荷载为“中-活载”,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Tg=0.35s,桥台采用T台,桥墩采用圆端形实体墩。
姜家沟大桥:本桥位于5.0‰的坡道及直线上,设计活载为中-活载,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加速度<0.05 g,Tg=0.35s,桥台采用T台,桥墩采用圆端形实体墩。
白浆河1#特大桥:本桥位于-14.0‰、-12.0‰的坡道及R=1200m、直线、R=1200m的曲线上,设计荷载为“中-活载”,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Tg=0.35s, 桥台采用T台,桥墩简支梁桥墩采用圆端形实体墩及圆端形空心墩, 连续梁桥墩采用矩形空心墩。
白浆河2#中桥:本桥位于-1.6‰及-11.5‰的坡道及直线上,设计荷载为“中-活载”,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Tg=0.35s, 桥台采用T台。
爬犁沟大桥:本桥位于-14.0‰的坡道及R=1600m和直线上,本桥设计活载为中-活载,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加速度<0.05 g,Tg=0.35s,桥台采用T台,1-3、10、11号桥墩采用圆端形实体墩,4-9号桥墩采用圆端形空心墩。
三、重点难点分析1、桥面系施工均为高空作业,特别是白浆河1#特大桥、爬犁沟特大桥均为高墩,必须做好高空作业的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2、桥面湿接缝混凝土标号为C55混凝土,必须保证砼的施工质量。
3、为了满足铺架的施工工期要求,桥面系施工工期紧。
四、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总体工期为2015年4月1日-2015年6月30日1、黄泥大桥桥面系施工:湿接缝混凝土施工:2015年4月1日-2015年4月8日湿接缝防水层施工:2015年4月6日-2015年4月10日湿接缝玻璃纤维混凝土施工:2015年4月11日桥栏杆安装施工:2015年4月6日-2015年4月20日步行板及电缆槽安装:2015年4月13日-2015年4月28日2、清龙河特大桥桥面系施工:湿接缝混凝土施工:2015年4月1日-2015年4月18日湿接缝防水层施工:2015年4月6日-2015年4月20日湿接缝玻璃纤维混凝土施工:2015年4月21日-2015年4月22日桥栏杆安装施工:2015年4月6日-2015年5月12日步行板及电缆槽安装:2015年4月13日-2015年5月30日3、恶河大桥桥面系施工:湿接缝混凝土施工:2015年4月10日-2015年4月13日湿接缝防水层施工:2015年4月14日-2015年4月15日湿接缝玻璃纤维混凝土施工:2015年4月16日桥栏杆安装施工:2015年4月17日-2015年4月25日步行板及电缆槽安装:2015年4月26日-2015年5月10日4、姜家沟大桥桥面系施工:湿接缝混凝土施工:2015年4月13日-2015年4月18日湿接缝防水层施工:2015年4月16日-2015年4月20日湿接缝玻璃纤维混凝土施工:2015年4月21日桥栏杆安装施工:2015年4月16日-2015年5月1日步行板及电缆槽安装:2015年5月2日-2015年5月20日5、白浆河1#特大桥桥面系施工:湿接缝混凝土施工:2015年4月25日-2015年5月2日湿接缝防水层施工:2015年4月30日-2015年5月4日湿接缝玻璃纤维混凝土施工:2015年5月5日桥栏杆安装施工:2015年4月30日-2015年5月18日步行板及电缆槽安装:2015年5月10日-2015年5月30日6、白浆河2#中桥桥面系施工:湿接缝混凝土施工:2015年4月30日-2015年5月1日湿接缝防水层施工:2015年5月2日湿接缝玻璃纤维混凝土施工:2015年5月3日桥栏杆安装施工:2015年5月2日-2015年5月3日步行板电缆槽及安装:2015年5月5日-2015年5月10日7、爬犁沟特大桥桥面系施工:湿接缝混凝土施工:2015年5月5日-2015年5月12日湿接缝防水层施工:2015年5月9日-2015年5月14日湿接缝玻璃纤维混凝土施工:2015年5月15日-2015年5月16日桥栏杆安装施工:2015年5月9日-2015年5月29日步行板及电缆槽安装:2015年5月20日-2015年6月10日以上桥梁护轮轨待工具轨施工完毕后,统一安装五、施工工艺技术5.1施工准备1、桥栏角钢支架全部由通化车间集中加工,及时及通化车间沟通,以保证桥栏杆施工的工期要求;2、桥梁步行板由靖宇梁场集中制作,及时及靖宇梁场做好沟通,以保证施工工期的要求;3、对进场材料提前做好提报计划,以保证开工前全部材料进场到位;4、做好对进场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对不合格材料进行清场;5、对需要进场的机械设备提前做好计划,对在场的施工机械设备做好检修保养工作,以保证施工时机械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转;6、开工前做好控制点的施工复测工作;7、对施工驻地的用电线路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整修和拆除,在有火源、易起火的地方配备足够的灭火器具、器材。
5.2总体施工方案:针对本施工段桥梁桥面系剩余工程量情况,主要分为桥面系湿接缝施工班组、桥面系栏杆施工班组,主要采用劳务分包的模式进行施工。
5.3施工工艺:5.3.1湿接缝施工1、模板安装:模板安装前将梁体及湿接缝接茬部位的梁顶混凝土进行凿毛,以凿除混凝土浮浆及松散层、漏出新鲜混凝土面为标准,将残渣及杂物等清理干净。
模板采用竹胶板,用直径12的圆钢做拉杆,每隔1米一排吊住模板,顶部固定在1.2米的方木上,拉杆分别穿过PVC管;模板及梁体的缝隙要采用砂浆封堵,防止漏浆。
模板安装前要打磨、清洗模板面,并在安装前均匀涂抹脱模机。
1、湿接缝钢筋施工:湿接缝施工前对预埋钢筋进行修整,确保钢筋的位置、间距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进场必须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的规范要求,要具备出厂合格证,并按照批次进行取样检测合格,钢筋进场后要按照规格型号进行分类存放。
钢筋在加工场地下料时,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及技术交底进行下料,绑扎完的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钢筋绑扎完成后,必须自检合格并报请监理验收合格以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的施工;2、湿接缝混凝土施工:湿接缝混凝土为细石混凝土,标号为C55,混凝土由靖宇梁场搅拌站集中搅拌供应,罐车运至现场后由实验员对混凝土的性能、坍落度、含气量等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浇筑。
现场采用吊车起吊、吊斗入模的方式浇筑混凝土,吊车吊装过程中应有专人指挥吊车的起吊移动。
振捣应采用“快进慢出”施工原则,振捣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捣半径的1.5倍,距离模板边应为5-10cm,振捣直到该层混凝土面没有汽包排出和混凝土面停止下沉时为止,每一处振捣完成后应边振捣边慢慢提出振捣棒,混凝土施工时要有专人负责模板的看护,如果有跑模的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振捣完毕后,由经验丰富的工人进行顶部修整、抹平混凝土表面,待初凝后在进行第二次抹面压光,确保顶面平整度,平整度用1m长靠尺测量空隙不大于3mm,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每米不应超过1处,抹面时不得洒水,防止出现混凝土顶面干缩起皮现象。
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带模养护,采用塑料覆盖进行养护,已裸漏面保持湿润为标准,防止拆模前混凝土顶面养护不到位产生干裂现象。
混凝土浇筑24小时后方可拆模,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必须到达设计要求,并应注意对模板保护,并轻撬轻放模板,防止模板磕碰变形,模板拆完后,应根据气温条件,进行保温保湿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