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教孩子学会自我征服【教学目的】针对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等不良习惯,教给家长解决此类问题的对策。
【教学重点】使家长了解怎样帮孩子学会自控和正确处理情绪,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教学方法】导入法,谈话交流法,案例分析法,总结讲授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在孩子从幼儿成长为一个懂事的、有礼貌的、有一定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小学生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孩子的不少缺点和不良行为。
如: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坐不住,到了学校,孩子忘了带书、忘了带红领巾,或者写字时把字左右写反了等系列问题。
我们举行一场现场调查:凡是发现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粗心大意毛病的家长请举手。
家长们也仔细回想一下,童年的自己或现在成年的你,有没有注意力不集中和粗心的问题发生?有的请举手。
通过这两个调查,家长可以了解到孩子在这方面的问题具有普遍性,甚至我们成年人有时也会发生这样的问题。
这就是说,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错误,所以家长不必过于着急、担心和焦虑。
今天的家长课程我们将针对孩子这方面的问题,找出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教孩子学会自我征服,让孩子学会自己控制、运用和处理好自己生活、学习中的情绪、责任等事宜。
建立自信、树立责任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总结:这个情景对话说的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文中的妈妈一开始就居高临下,对孩子透露出极大的不满,想一想,在座的家长是不是有时也以这种姿态和孩子交流?孩子说他不是故意的,窗外的小鸟可好看了,这说明孩子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好奇心是孩子学习的原动力。
可是妈妈却没有看到这一点说别的同学怎么没看到呢?这个妈妈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上看六七岁的孩子的问题,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同时忽略了孩子的好奇心和个体间的差异,拿自己的孩子和人家的孩子比。
孩子说只不过我看的时间比其他同学长了点。
这说明这个孩子对感兴趣的东西(窗外小鸟)注意力还是满不错的。
很明显在课堂上犯这样的错误,这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但这位家长也同样没有看到孩子的优点,反而用恫吓的手段简单的处理了孩子的问题,这个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家长们认为怎样的沟通是正确的呢?请家长发表见解,教师最后做一总结:不管儿子怎样回答,家长先要引导孩子了解更多的鸟的知识,但问题解决后,要给孩子提出一个小小的建议。
就是下次上课时,两眼紧盯着老师,看自己能不能控制着不去看窗外的小鸟,相信孩子会逐渐稳下神来。
教师总结并讲述专家课堂内容。
上课开小差在低年级孩子中非常普遍,这与孩子的稳定性和自控力有关。
注意力是一种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而批评和威胁是无济于事的。
这样只能增加孩子的恐惧,刚才我们读的情景对话中的父亲的做法真是堪称一绝,既形象生动又有说服力。
但是孩子的注意力并不是经过一次深刻的教育可以提高的,家长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要解决上课开小差的原因,首先要弄明白开小差的原因,请家长们讨论一下孩子开小差都有哪些方面的原因呢?讨论发言后请家长们在书中画一画,教师总结:主要是这几个方面的原因:(出示幻灯)孩子的年龄特点。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长:孩子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很容易被外界事务所干扰,尤其是新奇和感兴趣的事情。
老师新换的发型、衣裳,甚至新换的项链等都可能会干扰、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教室两侧墙面上张贴的光荣榜、优秀作文等也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窗外的各种情形,如从窗边走过的人影、飞过的小鸟等,也都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各种声音,比如说话声、汽车声、鸟叫声甚至其他孩子上体育课的声音也会让孩子分散注意力而开小差。
课堂内容是导致孩子开小差的一大因素。
有些老师讲课枯燥无味,引不起孩子听的兴趣,这时孩子就容易开小差;有时老师讲述的内容孩子早就掌握,缺乏新鲜感,孩子也会开小差,去想令他感兴趣的事情。
学习兴趣有的孩子不愿意学习,对学习有抵触情绪,上课自然就开小差;还有的孩子学习困难,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烦躁不安,或者干脆就不听了。
怀有心事。
孩子的自控能力差,缺乏对自己注意力的约束。
有些孩子上课时因惦记着连续播放的动画片、饲养的小蝌蚪、小鸭子等,而分散了听课的注意力。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应该具体问题集体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孩子解决上课开小差的问题。
请家长们看书29至32面,画出书上提出的解决措施,并针对措施谈一谈自己以前在哪些方面做的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教师应该重点强调给孩子积极的期待这一条。
教育活动:家长自学课本32至37页内容。
教师可向家长强调其中的部分内容,如:孩子做事时给孩子规定完成某项任务的时间,循序渐进的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不可操之过急;和孩子一起做游戏,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如:数数、划消、玩扑克牌、丝带等游戏)见课本第29—31页。
和孩子一起学习书中的两个故事,并和孩子一起分析故事含义。
第二节都是粗心惹的“祸”一、同家长一起学习情景对话和心灵独白。
请家长说说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感慨和无奈,针对这一现象,继续学习教育故事中成功妈妈的教育案例,找有成功经验的家长起来说一说他是怎样做的。
二、教师讲述专家课堂内容:粗心,看起来是一个小问题,似乎很多家长和孩子都在面对,但是问题虽小,却又十分普遍,而且很难克服。
无论是孩子自己还是家长,实在很难理解为什么总是在一些简单、很基本的问题上出错,并对如何克服粗心问题显得束手无策。
教育故事中的专家已经对粗心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提出了一些纠正孩子粗心的好办法。
但造成孩子粗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纠正粗心的方法也有很多种。
下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造成孩子粗心的原因。
请家长从书中42、43面找出答案并画出。
教师总结:(幻灯出示)1、来自家长不适当的强化。
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意识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观念是家长自觉或不自觉强化给孩子的。
其实,低年级孩子,知识结构还没有形成,思维定势也不明显,作业出错的可能性非常大。
父母看到很容易的题目孩子都做错了,就说孩子粗心、不用功,甚至小题大做批评一通。
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家长过分强调孩子的错误,目的是想引起孩子的注意,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而事实上却恰恰相反,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不能解决孩子的粗心问题,而且还严重强化了孩子内疚、恐惧等心理,这就是负性强化。
2、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如分不清b和d ,p和q,漏题,写反字等,这些粗心的孩子是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3、缺乏责任心和爱心。
儿童对学习考试不够重视,做事没有常性,也会使孩子产生粗心的不良心理。
4、粗心有“理”。
对待孩子的粗心问题,家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做出哪些努力呢?请家长看课本44、45面找出答案,教师也可请家长谈谈自己觉得哪方面说的最能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
教师总结家长找出的方法:(幻灯出示)1、耐心等待孩子成长,努力给孩子提供正面强化。
既然注意力不集中、粗心等问题是孩子成长中必然出现的问题,那我们做家长的就没有必要那么焦虑,要耐住性子等待孩子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行为会逐渐退化的。
2帮助孩子安排作息时间,养成认真仔细的作业习惯。
咱们的孩子还小,家长要帮助孩子安排好学习、休息娱乐的时间,教育孩子学会专时专用,引导孩子在完时完得舒心痛快,在做作业时专心致志,决不分心。
3帮助孩子养成检查的习惯。
孩子写作业时,你离他越远越好,让他独立完成。
等孩子写完了,你要让他先自己检查,然后你在帮他检查,但你不要告诉他哪里错了,你只能告诉他哪一行或者哪一段落出现错误,让孩子再自己找出来改正。
4、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三、本讲总结:注意力不集中和粗心问题不是通过一节课就可以解决的,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对这两个问题也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也知道了问题解决的对策。
只要我们摆正心态,积极引导,相信孩子类似的问题会越来越少,也希望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越来越优秀。
家长们对解决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好的办法或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写一写,把您的做法写成案例,让我们汲取您的经验,少走弯路,帮助更多的家长们解决这样的问题。
作业:1、找出生活中孩子自我征服的案例,总结出来并即使鼓励孩子。
2、您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和粗心的问题吗?您是怎样帮助孩子解决的?第一讲重视孩子的人际关系【教学目的】针对当前孩子与人交往时关系不融洽的问题,指导家长明确人际关系对孩子的学习及今后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应重视孩子的人际关系,并掌握一些可操作性的方法,帮助孩子搞好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使家长了解应该怎样协调孩子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并掌握如何在家教实践过程中,协调孩子孩子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方法。
【教学方法】情景演绎法,谈话交流法,案例分析法,总结讲授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节多想让老师喜欢我一、情景演绎课本第一页的对话。
(请一位家长扮演妈妈,一位学生扮演孩子)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家长交流:1、哪个父母都心疼自己的孩子。
然而,心疼之后,我们该怎么办?(给家长思考的时间)2、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你是如何处理的呢?(让家长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虽然各位家长的做法和看法各不相同,但可以看出,家长们正努力寻求一种更圆满的解决方法。
我们来看看案例中的妈妈是怎样处理的吧!二、教师讲述课本第2页的教育故事,请家长谈自己的感想:这位母亲的成功之处在什么地方?教师总结: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的确是这样的,尤其是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孩子只有喜欢老师,才会好好学习,努力表现自己,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获得更好的发展。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孩子身心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孩子年龄尚小,还不能依靠自己的能力与老师建立亲密的关系。
那么,父母对孩子和老师间建立紧密的情感链接,担负着至关重要的责任。
为此,家长一方面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家长还要学会巧妙的与老师沟通,从而让孩子喜欢自己的老师,让老师逐渐喜欢上自己的孩子。
三、家长学习4至10页专家讲堂内容后,与教师和家长进行交流互动。
1、你觉得孩子不愿意亲近和喜欢老师是为什么呢?(家长可以归纳课本上的答案,也可以自己谈自身的体会。
)2、你认为应该怎样和老师沟通呢?(请家长发言)(出示幻灯)教师总结:A、信任老师B、避免批评(可用课本第7页中的例子举例说明)C、与老师分享喜悦。
D、紧密配合老师的工作。
这时可以举教学中的事例,如:当孩子出现不好的习惯时,家长如何和老师配合等。
3、家长自己画出与老师沟通时应该掌握的技巧。
(出示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