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水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4)1.1工程概况 (4)1. 3 天然建筑材料 (15)1. 4 弃渣场 (16)1.5对外交通条件 (16)1.6 本合同工作范围 (17)第二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概述 (18)2.1 建设情况182.2 施工组织编制原则及编制依据182.3 工程总目标192.4 工程项目施工关键技术实施202.5前期组织202.6 施工总体部署212.7施工组织与管理22第三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24)3.1 生产、生活用房布置243.2 交通布置253.3 风、水、电布置263.4 通讯系统273.5 施工辅助设施的布置27附:《施工总平面布置图》30第四章施工导流 (31)4.1 施工导流简介314.3 围堰设计、施工324.4 施工渡汛32第五章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34)5.1 进度计划安排原则345.2 施工总进度计划34具体见:《施工总进度计划》365.3 工期保证措施365.4 缩短工期的主要措施385.5 进度计划承诺39第六章主体工程施工方案及关键性技术措施 (40)6.1 施工测量406.2 土石方明挖工程416.3 隧洞开挖工程426.4 砼工程496.4.5隧洞混凝土衬砌46.5 钻孔和灌浆工程86.6 基础防渗墙工程216.7 土石方填筑工程336.8 砌体施工366.9 屋面和地面建筑工程386.10 闸门及启闭机制造和安装工程426.11 压力钢管制造和安装工程446.11.1压力钢管制造446.11.8工艺流程和焊接工艺 (51)6.11.9单个构件 (52)6.11.10铸钢件 (52)6.11.11锻件 (52)6.11.12压力钢管防腐 (53)6.11.14安装材料 (54)6.11.15安装前设备检查 (54)6.11.16安装前土建工作面清理 (55)6.11.17计量器具和检测仪表 (55)6.11.18焊接 (55)6.11.19螺栓连接 (55)6.11.20涂装施工 (56)6.11.21压力钢管安装566.11.22现场水压试验 (56)第七章施工组织机构 (59)7.1 施工组织管理机构597.2 拟派驻现场管理人员配备607.3 职能部们职责60第八章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63)8.1 质量方针与目标638.2 质量管理保证措施658.3 质量管理技术措施718.4 技术保证措施778.5 本工程执行规范、规程85第九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89)9.1 安全目标网络899.2 安全目标达标措施899.3 现场施工安全措施89第十章施工信息化管理 (100)10.1 施工信息化管理资源配置10010.2 施工信息化管理制度10110.3 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内容及要求10210.4 信息传递106第十一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10911.1 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目标10911.2 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11011.3 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110附件三 (118)附件四 (119)施工总平面图 (119)附表五 (120)第一章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三岩龙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境内,三岩龙河系雅砻江中下游左岸一级支流,位于川藏高原南缘、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东南部。

三岩龙水电站是三岩龙河干流上梯级开发的第三级水电站,工程由拦河坝、发电引水系统、支流引水工程、发电厂房及升压站等组成。

坝址以上集水面积159km2,支流引水面积67.9km2,电站装机容量为40MW,多年平均发电量18165万kW·h。

三岩龙水电站主要开发任务为发电。

三岩龙水库调节库容26万m3,装机容量40MW。

本工程为Ⅳ等工程。

主要建筑物为4级建筑物,次要建筑物为5级建筑物。

1.2 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1) 水文气象(1) 流域概况三岩龙河系雅砻江中下游左岸一级支流,位于川藏高原南缘、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1°12′~101°27′、北纬28°40′~28°59′。

三岩龙河流域东与九龙河干流及支流铁厂河接壤,南与西北宫沟相邻,西接雅砻江干流及支流秦家沟与张牙沟,北邻九龙河支流伍须海沟。

三岩龙河发源于久鲁祝群山,源头最高点海拔5256m,流域分水岭海拔一般在4500m以上,由东北向西南流经地汪、石埂、色脚、三岩龙乡,至三垭宫口与最大支流三垭宫沟汇合后,再向西流至石多附近注入雅砻江,河口海拔2040m。

按河流的综合特性划分,河源至若达沟与干流汇合口为上游段,河长12.5km,河道比降67‰;若达沟与干流汇合处至柏林沟与干流汇合处为中游段,河长15.7km,河道比降51‰;柏林沟汇口以下为下游段,河长10.0km,河道比降48‰。

三岩龙河全长38.2km,河道比降55‰,流域面积404km2(三岩龙河流域水系位置见附图“川三电可-3-01”)。

其中三岩龙电站坝址集水面积159km2。

三岩龙河流域地处横断山脉北段,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貌为中山、高中山、高山,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地层,由燕山期岩浆岩、上三迭系和第四系全新统组成。

流域内分布有较多天然海子。

受立体气候变化影响形成典型高原区土壤和植被群落,河源为高山草地,林木以灌木为主,中、下游分布有乔木、灌木丛及草地,全流域植被良好。

(2)气象三岩龙河流域属川西高原气候区,受高空西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干湿季节分明。

由于地处川藏高原南缘,地形复杂、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每年11月~翌年4月,高空西风带被青藏高原分成南北两支,本流域受南支气流控制,将印度北部沙漠地区所形成的干暖大陆气团带入域内,使本区天气晴和,降水很少,气候温暖干燥;每年5~10月,由于南支气流逐渐北移到中纬度地区,与北支西风急流合并,造成西南季风盛行,携入大量水汽,使本区气候温暖湿润,降雨集中,降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90~95%,雨日占全年的80%左右,具有雨日多,持续时间长,且雨量随海拔高程升高而增加的特点。

三岩龙河流域无实测气象资料,处于同一气候区的相邻流域九龙河设有九龙气象站,其资料可作为分析本流域气象要素的依据。

根据九龙气象站历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06mm,多年平均蒸发量1777.8mm(水面蒸发);多年平均气温8.8℃,极端最高气温31.7℃,极端最低气温-15.6℃;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1%,历年最小相对湿度为0;多年平均风速2.7m/s,最大风速20.7m/s;多年平均降雪日数35.8d,积雪深度10cm;多年平均霜日数76d。

九龙县气象站气象要素特征值统计详见表1-1。

致:四川杂谷脑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表1-1 九龙县气象站气象要素特征值统计表页脚内容7(3) 洪水三岩龙河的洪水主要由暴雨所形成。

本流域属川西高原气候区,主要受高空西风和西南季风影响。

每年5~10月,南支西风急流逐渐北移与北支西风急流合并,造成西南季风盛行,携入大量水汽,在本流域形成降雨。

暴雨主要出现在6~9月,且多连续降雨,因受地形影响,暴雨强度相对不大。

据九龙县气象站观测资料统计,历年最大一日雨量为54.0mm。

电站坝址、厂址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见表1-2和1-3。

表1-2三岩龙电站坝址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表表1-3 三岩龙电站厂址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表三岩龙电站厂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见表1-4~1-5。

三岩龙电站坝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见表1-4。

表1-4三岩龙电站坝址断面水位流量关系表(4)泥沙三岩龙河流域河谷两岸多崩塌、坡积及泥石流沟。

流域植被较好,仅中游河段河谷两岸有少量耕地,河道水流平时清澈见底,含沙量很小,汛期由于降水对地表的冲刷,水流含沙量有所增加。

降水对地表的侵蚀冲刷是本流域悬移质的主要来源,而滑坡、崩塌等则是本流域推移质的主要来源。

根据四川省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模数等值线图查得三岩龙河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模数为465t/km2,求得坝址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为0.486kg/m3,相应悬移质输沙量为8.0万t;根据三岩龙河泥沙特性,取推悬比30%计算得各梯级电站多年平均推移质输沙量为2.4万t。

多年平均输沙总量为10.4万t。

2)工程地质条件(1)区域地质工程区地处横断山系北段,地质构造复杂。

大地构造主要属于川西地槽系,整个地势北高南低,高差悬殊。

主要特点是山体宽厚,工程区从地汪~杜柏河谷开阔,以“U”形谷为主,地势相对平缓;杜柏~雅砻江汇合处河流深切,谷壁陡峭,河谷中大于2.0m的跌水屡有所见。

工程区位于九龙幅西部及中部,主要为元古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地层,由上三迭系、燕山期岩浆岩和第四系全新统组成。

中生界上三迭系属海相沉积,主要岩性为新都桥组(Txn)的灰~深灰色或黑色板岩与细砂岩粉砂岩呈3j)深灰、浅灰色薄~块状变质长英细砂岩、粉砂岩呈段互层。

韵律层;居里寺组(T3第四系分布普遍,遍布于工作区。

工程区位于川滇南北构造带北段,亦属滇藏“歹”字型构造体系的北段,工程区主要受南北向构造带和雅江旋卷构造控制。

根据2001年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工程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2)闸坝工程地质条件)的深左岸高程3130.0~3140.0m陡崖基岩出露,基岩为三迭系上统居里寺组(T3j灰色长石石英细砂岩与粉砂岩不等厚互层,岩层产状30°,SE∠60°,节理主要发育两组:350°,NE ∠73°;75°NW ∠72°,为逆向坡。

表部基岩呈强风化状,左岸强风化带厚一般为5.0~8.0m,弱风化带厚约3.0~5.0m。

坡脚为全新统崩坡堆积(col-dlQ)4的碎块石土,细粒土含量较少为黑色粉质粘土,稍湿,可塑。

碎块石多呈棱角状,直径一般5.0~30.0cm,呈强风化~弱风化,母岩成份为变质细砂岩、砂岩,松散~稍密,厚约3.0~7.0m。

强风化岩渗透系数K=3.65E-03~9.24E-02cm/s,属强透水,弱风化岩石透水率q=4.6Lu,属相对不透水层,埋深约15.0~20.0m。

)的砂砾石、含泥砂砾石、漂卵石河床覆盖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堆积(al-plQ4层,上部为砂砾石层,松散,分选性差,砾石直径一般为2~5cm,最大约12cm,次圆~棱角状,见漂石,直径大于50cm。

母岩成分以板岩、砂岩、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局部具架空结构,厚约2.5~6.0m。

中部主要以中密~密实的含泥卵砾石层为主,卵石直径一般为3.0~8.0cm,以扁平状居多,砾石直径一般为1.0~3.0cm,以次磨圆为主,卵砾石含量为52.8~57.2%,砂含量为34.0~37.5%,泥含量约8.8~9.7%左右,含泥量随孔深增大而增高,厚约23.0~25.0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