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华师《劳动经济学》考试复习题参考答案

最新华师《劳动经济学》考试复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 名词解释1. 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

2. 工资刚性货币工资水平一般没有向下浮动的可能性。

3. 自然失业率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供给,也不存在过多的需求时的失业率。

4. 就业弹性就业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变动百分比。

5. 工资指导线政府提出的关于工资增长比重的权威性建议。

6. 统计性歧视因统计标志的缺陷而使部分劳动力承受不公平的失业比重。

7. 家庭生产函数说明市场劳动时间、家务劳动时间、消费结构及余暇时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式。

8. 理性经济人市场经济下以自利为原则同时又在一定规则下行为的经济主体。

9. 劳动力生产费用指从母亲怀孕起到把子女培养成为劳动力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10. 内部劳动力市场指企业中工作岗位上的劳动力供求不通过外部市场,而是通过企业内部原有人员之间进行调剂而实现的一种调制。

11. 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短期分析中,其他生产要素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当等量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时,最初会使增加,超过一定量时产量开始递减。

12. 劳动力参与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加市场性劳动程度的相对数。

13. 余暇时间劳动者在单位时间(24小时)内从事市场性劳动以外的全部剩余时间。

14. 非均衡分析指在市场不完全竞争、主体非自愿、供求不相等的情况下而又研究市场的大致趋向和稳定状态的分析方法。

15. 职业流动率指某两年中改变职业的就业人数与总就业人数与之比。

16. 补偿性工资差别对某些职业必须支付较高的工资以补偿不同职业间的非货币差异从而形成的一种职业间的工资差别。

17. 就业结构指社会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各领域的分布、构成和联系。

18. 磨擦性失业指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的失业现象。

19. 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指以国家和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而发生生活困难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基本生活的制度。

20. 帕金森定律帕金森定律:增加劳动时间可能不会增加工作量,也不会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可能不会减少工作量,会降低工作效率。

换句话说,劳动时间的增长和产量的增加并不总是成正比,而呈现单峰形曲线,增加劳动时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产量反而会下降,这一规律被称为“帕金森定律”。

二. 判断题1. 劳动力交换是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结合。

T2. 失业是价值规律调节劳动力供求的必然现象.T3.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组织原理是源于价格或经济关系。

F4. 人均收入最大化目标的企业存在着让劳动力流动的倾向。

F5. 从劳动力供给的意愿性看,劳动力供给量即劳动力资源数量不等同于劳动力的实际使用量。

T6. 道格拉斯——有泽法则认为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参与率越低。

T7. 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既有选择性又有流动性,而雇工只有选择性而没有流动性。

F8. 福利按人而论,所以与劳动者的个人劳动量相关。

F9. 计划经济假定人具有很高的觉悟,而市场经济假定人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

T10. 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性的,惟有劳动力资源是相对过剩的。

T11. 对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分析,是劳动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T12. 劳动力的生产费用即人力投资的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之和。

T13. 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式是其供给主体和供给客体分属于不同的劳动者。

F14. 劳动力价格等于人力资源成本。

F15. 劳动力市场即买卖劳动者的市场。

F16. 劳动力供需均衡是经常的、永久性的。

F17. 劳动投入收益理论,是揭示劳动投入与劳动成本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理论。

F18. 劳动力资源同一切经济资源一样具有稀缺性。

T19. 规范分析方法不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评价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制度政策的利弊。

F20. 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关系是一种内部制度性与外部价格性的关系。

T21. 劳动力的需要是一种不需要以货币支付能力作为后盾的主观愿望。

T22. 在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时,单个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就不同于产品边际生产力曲线。

F23. 劳动力需求交叉弹性是指A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B类劳动力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T24. 政府就业政策的限制会降低企业总成本。

F25. 经济周期波动通过劳动力供给变化而影响劳动力需求。

F26. 劳动经济学中的一级劳动力是指主要劳动力、二级劳动力是指辅助劳动力。

F27. 收入约束式是劳动主体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的约束下,所能消费余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

F28. 非劳动收入是一种不劳动而获的收入。

F29. 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增加。

T30. 劳动力过剩的含义是劳动力有效供给大于初始供给的情形。

F31. 工资职能是由工资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工资的作用。

T32. 基本工资是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实际工作时间得到的实际工资。

F33. 维持生存工资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著名的剑桥学派的马歇尔。

F34. 集体谈判工资理论认为,工资的决定取决于劳资双方在工资谈判中交涉力量抗衡的结果。

T35. 劳动分红制是对企业税后利润的一种外部再分配。

F36. 劳动者工资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实质上是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成果的关系。

T37. 企业内员工之间的劳动差别主要表现为个体劳动差别。

F38. 最低工资是指行业、部门、企业等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实行的最低等级工资标准。

F39. 隐性失业是指经济部门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等于或小于零的现象。

T40. 普遍在职培训即企业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对本企业实际有用。

F三. 单选题1. 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的,但 ---是相对过剩的。

B. 劳动力资源2. “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润,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是描述---。

B. 看不见的手的理论;3. 劳动经济学是---现象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

A. 劳动力市场4. 比较明确的劳动力生产部门是---。

C.家庭。

5. 收入指某个时间内个人和家庭的劳动所得和---。

B.非劳动所得6. 劳动是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

C.有目的的。

7. 雇佣调整函数是指企业---与最佳目标雇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C.现有雇佣量。

8. 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间内,在---下雇主愿意并且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A.某种工资率下9. 企业在雇用劳动力时,企业愿意支付的工资率定义为---。

B.劳动力需求价格;10. 长期成本曲线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都可变动时,若干短期平均成本的---的连辍轨迹。

A.最低点11. 等成本线是在总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可以购买到的劳动和---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A.资12. 劳动力需求有弹性的状态是指---线段。

(见图.doc.)C13. 政府补贴政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B.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14. 非营利企业潜在利润为正值的含义是---。

C.要求企业利润低水平。

15. 劳动力参与率M 形周期变化规律表现的是---。

B.女性劳动力参与率16. 劳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状态叫做---。

A.供给富有弹性17. 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劳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状态叫做---。

C.供给缺乏弹性。

18. 劳动时间与余暇时两者之间是---关系。

A.此消彼长;19. 劳动经济学中的非劳动收入是指---。

C.劳动工资以外的收入。

20. 当市场劳动供大于求时,政府一般应---。

;B.下调最低工资21.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则会出现---。

A.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增加22. 在U —V 分析中,V 表示---。

A.职业空缺。

23. 劳动力过剩表现在企业外部就是---。

B.显性失业W E = ∞E = 1 E = 0 A. BC ;B. AC ;C.AB 。

24. 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必须着眼于提高我国农村---指标。

C.人均土地经营面积。

25. 实际工资是货币工资与---之商。

B.物价指数26. 福利分配是工资的---。

A.转化形式;B.实物支付形式;C.延期支付形式。

27. 工资的职能是由工资的---所决定的.C.本质属性。

28. ---提出了均衡价格工资理论。

C.马歇尔。

29. 劳动股权制的基本原则是包括了---。

C.按劳分配原则。

30. 劳动分红制是对企业---的一种内部再分配形式。

B.税后利润;31. 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包括了---。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32. 从理论层面讲,劳动力是---。

B.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33. 劳动力供求规律表现为---。

A.供过于求,工资下浮;34. 利息、工资与就业的互动关系为---。

B.实际利息率高,现在就业增加;35. 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的假设是---。

A.完全自由竞争市场36. 人力资本的特点包括---。

B.不能静态货币计量37. 教育的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的差异表现在---。

C.两种成本的考核时间不同。

38. 劳动力市场是指---。

B.买方市场的劳动力市场。

39. 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的涵义是指---。

C.单位弹性40. 从基尼系数看,劳动者收入分配不公的警戒点是指---。

B.J=0.4四. 问答题1. 什么是劳动力市场的U—V分析?(1)从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关系出发研究劳动力市场资源分配功效的方法;(2)目的是说明均衡失业率;(3)划定U=V的分界线。

2. 实际储蓄利率与劳动就业之间存在什么关系?(1)Sl = f[(1+r)Wt/(Wt+1)];(2)储蓄利率高,现在就业增加,将来就业减少;(3)储蓄利率低,现在就业减少,将来就业增加。

3. 效率工资理论及其应用是什么?(1)工作绩效优劣与工资水平高低成正比;(2)高工资高激励高失业成本;(3)失业率存在的客观性。

4. 政府转移支付和补贴对劳动力市场有何影响?(1)增加相关部门的派生劳动力需求;(2)导致市场商品价格下降的连锁反应;(3)改善个人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条件;(4)对弱质劳动力供给产生政策性保护。

5. 收入政策实施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哪些?(1)权威性劝说政策;(2)工资—物价指导线或路标政策;(3)补偿或税收性收入政策;(4)工资—物价管制或冻结政策。

6. 调控劳动就业时,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1)调节法定准备金率;(2)调整再贴现率;(3)伸缩公开市场业务。

7. 在物价上涨时,政府对实际工资的保证通常采取哪些主要的方法?(1)工资指数化;(2)工资非指数化;(3)提高工资标准。

8. 简答统计性歧视理论的主要内容?(1)统计性歧视的定义;(2)用群体典型特征取代个体个别特征;(3)原因是统计方法不科学和信息不完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