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表达孩子长大了的随笔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在这一学期里,孩子们的成长我们有目共睹。
和小编一起去看看《新学期表达孩子长大了的随笔》!新学期表达孩子长大了的随笔【第一篇】:新学期表达孩子长大了的随笔我们的生活因为孩子而变得多姿多彩。
春天,我们一起踏青,去山间田野寻找春的足迹;夏天,我们一起游泳嬉水,享受清凉的乐趣;秋天,我们一起品尝收获的喜悦;冬日,我们一起感受皑皑雪景的美丽。
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每一个日子都是美好的回忆。
每个家长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体会和方法。
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能使孩子终生受益。
我们既然理解了这个道理那么就要有所行动培养孩子的兴趣。
记得一年级刚开始写作看图写话,短短的两三句话都不能在我这里通过,更何况想在老师那里批优?每次流着泪要擦掉几遍重写。
于是我就开始把他的动漫书转化成一些小学生的故事,比如《快乐星球》《马小跳系列》这些孩子特别感兴趣。
遇到了问题寻求网络帮助已经成为我的思维定势,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与孩子一起探讨问题,看着他像个小老师一样为我们解释题意时,感觉他与从不同,体现出了自己独特的个性,从内心真正体验到与孩子在一起的快乐!当我们在为孩子指出错误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很多我们以前没学到的或已经忘却的知识。
我从中体会到了幸福。
我不会要求孩子在学习上望子成龙,生活上包办代替。
孩子每天放学回来能把开心的或不开心的情况都讲给我听,不管考试考的好与不好都能自觉的说出来,让我有所体会:一定要努力去学会和孩子沟通和交流,去尊重孩子。
改变以往在孩子面前盛气凌人的态度。
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每一位家长更多的付出和努力,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坚持学习,不断实践,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付出自己的全部心血。
新学期表达孩子长大了的随笔【第二篇】:新学期表达孩子长大了的随笔同学们约好周末出去玩,并约我一起去。
回家跟妈妈一说,妈妈不同意,理由是不放心我,怕出什么危险。
我不服气,执意要去。
晚上,爸爸回家,同意我去了,还对妈妈说:“让他去吧!他也长大了,没事儿!”听完,心里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
既有长大后的自豪感,也有离开父母全盘操纵后的失落感。
与以前木偶办的生活告别,有说不出的喜悦,也有丝许莫名的酸楚。
以前的天真无邪,逐渐变成现在的老成稳重,也换来旁人的,短短的一声“孩子长大了啊”!我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也许正是因为我们“长大了”,生活也改变了一些应有的色彩。
同学来借习题对答案,我们会委婉地用“没做完”和“借给别人”的借口来推辞;老师安排的义务劳动,我会找个借口来溜掉,你也会,他也会,大家,都会!红领巾失去了应有的色彩,队徽也不再闪光,集体的荣誉变成了若有若无的幌子。
本来嘛,我们长大了,不会再冒“傻气”,不会再出风头。
过早的所谓成熟,所谓长大,挫伤了我们积极向上的信心,扼杀了我们的自信,增添的,也只是对事物的无所谓与不真诚。
是的,我们不能总停留在那孩童时代,不能总幼稚,无知。
但我们增长的不应该是那些庸俗的市汇思想,而应该是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及自己的信心。
否则我们非但长不大,而且会越来越无知,越长越小。
新学期表达孩子长大了的随笔【第三篇】:新学期表达孩子长大了的随笔懵懂早恋,还来不及触摸青春的色彩,已被推进未婚妈妈的班车。
一边与幸福并肩,一边与苦恼作战,本该享受美好年华,无忧无虑的季节,在孩子的牵绊下,变得遥不可及。
哭过,痛过,后悔过,但最终无法挣脱责任的纽带。
自古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有失必有得,远离外面的精彩,囚禁在狭小的空间里,孤独的时候常常偷偷流泪,想想外面的世界,心便蠢蠢欲动,难道这辈子就只能做笼中之鸟,再无飞翔之日?那份心底的痛也许只有自己知道,说出去只能成为别人的笑柄,得到的安慰也只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好在儿子的聪明可爱磨平了寂寞的菱角,充实着平庸的生活,儿子是我的命,也将我从一个小怨妇脱变成一个幸福的母亲。
一路上欢笑代替了泪水,儿子在一天天长大,爱人一如既往地呵护着我们的家,转眼儿子高中毕业,在成绩出榜时刻,儿子拿着手机短信,抱着我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是高兴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还是压抑的发泄,我不想去细想,只听见儿子流着泪说:“妈妈,你辛苦了”。
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三个月的暑期在旅游中结束,本着让儿子出去见见世面的打算,趁着时间充足,也算是一种成长的磨练,从儿子的行为处事中可以看出,期间收获不少,仿佛长大就在一夜之间。
转眼又要开学了,虽然儿子填的是本地大学,我们也随时都可以去看他,但,十八年来,儿子住校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闹钟在凌晨五点钟准时把我们叫醒,匆匆洗漱,清点行李,赶上第一班汽车,柔柔的晨风在耳边低吟浅唱,希望就在前方。
上车找了个双排座位,儿子挨着我坐下,揽着我的头靠在他肩上,儿子知道我有晕车的不良习惯,想要照顾我,这种大人版的举动让我很是感动。
车子徐徐启动,记不起是从什么话题开始,聊起了儿子的小时候,儿子清楚地记得,我打过他三次,第一次是拖欠作业,被我把作业本撕了,全部重写,恨他不诚实,狠狠地打了一顿,直到求饶,写检讨书,从那以后,他被吓得再也不敢拖欠作业。
第二次是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儿子偷偷地在家里拿钱,不小心掉在课桌底下,被班主任发现,儿子谎称是妈妈给钱叫他买水果,老师知道我管教严格,心生怀疑,负责任的班主任找到我证实事实,那天,儿子放学回到家,我问他是否拿了我的钱,并声明,说实话便可以从轻处罚,儿子怎么也不肯承认,后来只好家法伺候,儿子才承认偷拿了好几次,最多的一次拿了一百元,我当时气疯了,打过之后,我也崩溃了。
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儿子上初二的上学期,期中考试成绩一落千丈,本来我也没怎么责怪,只要他继续努力还可以赶上来,事情就是那么凑巧,那天,突然发现儿子的床底下一大堆小说、漫画,当时,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念头刷地就冒出来,继续这样下去只能缀学了,想想街上那些无法管教的孩子,整天游手好闲,无事生辉,难道这就是儿子的明天吗?我不敢想,不敢想下去,拿起扫帚叶疯了一般地打向儿子,还不许他爸爸拉扯,但,理智之神任然清醒,告诉自己,不能拿粗棒打,一不小心会毁了孩子。
打累了,在儿子的跪地求饶下,才肯停手,扫帚叶子打在身上又痛又痒,我的心何尝不是痛的,儿子说,他记得我打完他之后,一天没吃饭,眼睛红红的,晚上还偷偷地去看他,摸着他身上的伤,流着泪。
听着儿子点点滴滴的记忆,那么清晰,时间、地点都描述细致,我懵了,半晌也说不出话来,莫非儿子心生怨恨,一阵酸楚涌上心头。
儿子看出了我眼里的忧郁,拍拍我的肩膀,像是在安慰。
我半开玩笑地问儿子是不是在记恨妈妈,儿子认真地说,他是记住了,但没有恨,对父母,他只有感激之心,如果不是当年的三打,他也不可能有今天,不可能拿着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也许早就放弃学业,投入到混混行业。
听着儿子的感言,我眼眶发热,儿子终于长大了,能分辨是非,理解父母,感慨之余,我轻声叹道:真羡慕别人的教子方法,有时听别人说,他家的小孩从小到大,都舍不得动一下手指头,而我却只能愚蠢到,用最原始的家庭暴力试教育。
儿子揽着我,安慰地说,哪有小孩不犯错?小错不改大错临身,小洞不补大洞必生。
你若放纵我,才是你的错,每个人的成长方式不同,因人施教才是最正确的方法,不管哪一种方式都是爱,听了儿子的话,心底里好感动。
一个小时的车程很快进入大学校门,我们拖着笨重的行李,儿子在前面问新生入学的报名程序,在大二、大三的学哥学姐们的带领下,儿子办好了一切手续,回想儿子从小学到高中,每期都是我操办入学手续,这次,我只是扮演书童的角色,那份感觉很幸福,很幸福。
儿子终于长大了,也许儿子早就长大了,是我没有放手让他自己走,是我舍不得放手。
在很多人眼里,我们更像姐弟,这次也不例外,学校有规定,门口写着偌大的八个字:男生宿舍,女生止步。
在开学期间,家长可以出入。
我走进宿舍,就被门卫叫住,还高喊:“那女生,你不能进去。
”我解释说我是家长,门卫迟迟地哦了一声,儿子在前面笑得前俯后仰。
我们像朋友一样打打闹闹地上了楼,这种感觉真好。
吃完午饭,我该回去了,儿子坚持要送我到公交车站,上午出来给儿子买生活用品,来来回回的公交车,已经坐得有点头晕了,儿子不放心我一个人走,也跟着上了车,直至转车到汽车站,送我上车还念叨给我买些零食控晕车,之后才挥挥手离开。
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儿子已经长大了。
新学期表达孩子长大了的随笔【第四篇】:新学期表达孩子长大了的随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孩子的成长悄然无声却又滋养着每一个家庭。
记忆中,每一次经历与成长的片段已然是一幕幕最精彩生动的画面;每一次惊喜与感动的日子都将陪伴着我们渡过最美好的时光。
在博大精深的教育领域,我们并非是行家,但却有着参与体验的乐趣与感悟,在孩子教育的进程中,我们不仅扮演着家长的角色,同时也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而如何与孩子共欢乐、共成长才是我们终生学习的课程。
很难想像孩子的成长变化是如此之快,当我们在埋头工作,以为孩子年幼可以暂时离开,她们却已经在默默期许我们的陪伴;当我们随心所欲言论,以为孩子单纯不懂人事,其实她们早已经在注视与模仿。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和精灵,她们有天赋、有思想,伴随着每天的成长,而我们在孩子们的成长蜕变中也渐渐学会了爱与付出,参与、聆听、感受着孩子成长的点滴与收获。
教育无痕,家教尤是,父母的表率作用,家庭的浓浓亲情,以及没有固定主题、没有刻意营造的教育环境,都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而又不可估量的影响。
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去教育孩子,去寻找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一、好东西学会分享女儿对于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总是会有那么一点小自私,即使不是自己最需要的都不会给其他人。
于是家里在吃东西的时候,我都会要求她先给长辈或客人挑选,一开始有点不情愿,但是听到家人和朋友的夸赞,她就会有种自豪感而乐意去与别人分享,甚至还会提醒并影响身边的小朋友。
记得去年春节,家里来亲戚,还有一个比她大一岁的小姐姐来家里座客,女儿表现出了小主人的热情与大方,好吃好玩的一同分享,当小姐姐在吃自带的糖果而没有给她的时候,女儿情不自禁的说了一句:“姐姐,好吃的东西要分享。
”我们全家人都笑了,虽然是她想吃的表达,但是她已经有了分享的习惯与快乐。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当孩子出现一些坏的习惯,我们会时常会训斥让其纠正,后来发现这样说教式的方法并不能完全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而又会重复发生。
为了让女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我决定与她好好沟通。
有一次,我拉着女儿坐在面前说:“宝贝,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她一听游戏很有兴趣,急忙问什么游戏呀?我说:“我们来做个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游戏。
”她一听批评眉头一皱又不解的表情。
我又说:“你先来帮妈妈看看我身上有哪些缺点,我来听听。
”她一听让她来找缺点,有些满意,便像个小老师一样开始念起来:“妈妈你呀,平时工作太忙不能陪我、答应我的事经常不能做到、还有我不听话的时候你太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