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区主题活动
区域活动指导教案——表演区
单位:中国科学院第三幼儿园
班级:小一班
姓名:邓力源
活动由来:4—5岁的幼儿正处于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由于我班孩子在小班组中年龄偏大,较中班组孩子的年龄又略小一些,同时具备中小班幼儿共有的一些特点,也可以说是开展音乐活动的优势条件。
在托小班时他们就已经接触了相当一部分音乐作品,并积累了一定的音乐学习经验,具备了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他们的年龄特点同时也决定了他们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表演区对于这个时期的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孩子的已有水平制定和调节适合孩子发展的区域活动指导内容和指导方法等等。
适合年龄:中小班组
活动一:什么乐器在唱歌
教学目标:1、认识小号木鼓、铃鼓、撞铃和沙锤;
2、感知上述乐器的声音并知道其演奏方法。
教学准备:节奏乐器:木鼓、铃鼓、撞钟、沙锤,动物头饰,录音机,磁带。
教学重点:能敏锐地感知这四种节奏乐器的声音;知道其正确的演奏方法。
教学过程:1、老师要介绍几个好朋友给你们认识,(依次出示小号木鼓、铃鼓、撞铃和沙锤),请幼儿猜猜各种乐器的名字。
2、请幼儿闭上眼睛听歌曲《小动物新年好》,教师依次使用木鼓、铃鼓、撞铃和沙锤伴奏,每乐句末请幼儿猜一猜是这几种乐器里面的谁在唱歌。
3、请给出答案的幼儿说一说为什么认为是该种乐器,该乐器的音色有何特点,并选择一种声音特点与其相近的小动物。
如(木鼓:声音低沉,像小狗的声音;铃鼓响亮,比较像小猫在叫;撞钟声音尖锐,像小鸡在唱歌;沙锤声音比较柔和,像小鸭子等等。
)
4、分别请幼儿上台演奏,教师个别指导,并介绍乐器的演奏方法。
5、再次播放音乐片段《小动物新年好》,幼儿自由选择与乐器音色相搭配的小动物头饰进行表演。
拓展与延伸:乐器可以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随时进行更换,在幼儿熟悉表演区的节奏乐器和打击乐器后,还可以适当添加一些简单的拉弦乐器与弹拨乐器的学习,以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与听辨能力。
效果分析:指导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需要来设计不同的导入形式,本次指导我选择了开门见山的方法,直奔主题。
考虑到幼儿音乐能力方面的个体差异,本次课开始的乐器名称并不是直接由教师做介绍,而是将主动权抛给了孩子,突出孩子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音乐是抽象且极富表现力的,同一首音曲不同的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