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材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材

目录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标准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1汽车发动机技术及检修课程标准9汽车电器与辅助电子系统技术与检修课程标准27汽车专业英语课程标准57汽车传动系统技术及检修课程标准64汽车行驶转向与制动系统技术及检修课程标准80汽车网络系统检修课程标准90汽车保养与维护课程标准103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课程标准114汽车综合故障诊断课程标准129汽车新技术课程标准142汽车构造认知实训课程标准153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修实训课程标准161汽车电控实训课程标准169汽车底盘拆装与检修实训课程标准176汽车电气系统检修实训课程标准186汽车保养与维护实训课程标准197汽车综合故障诊断实训课程标准202岗前综合技能实训与考证课程标准213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标准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代码:汽车机械基础 0712001总学时数:60适用专业:汽车运用技术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能力必修课程。

(二)课程定位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汽车中各种典型机构、传动装置及通用零部件进行结构、工作原理分析,并具备基本的设计计算与分析、国家标准的使用与执行等工作能力。

培养工程意识和职业素养,具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设计思路在课程的教学设计方面,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这一主线,结合汽车制造与装配、维修与技术服务企业相关职业岗位群,与企业合作开展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

按毕业生需要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所需的汽车机械基础知识、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进行本课程内容的选取及重构,以此进行本课程的设计。

突出对汽车机械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服务后续课程为原则,充分考虑教学内容与《汽车发动机技术检修》等后续专业课程内容的衔接,使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与实用性。

课程教学注重“实践性、开放性”,实行在专业教室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达到降低教学成本的目的。

开展机械创新设计实践教学活动,将理论学习与汽车结构实际案例及应用结合起来,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互相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二.课程基本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够认识机械识图;1.能够独立分析零件受力;3.能够掌握常用机构和机械传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4.能够独立分析轴系零件和液压传动等内容。

(二)职业技能目标1.绘制及识读简单机构运动简图。

2.学会分析汽车常用机构与传动装置的运动的方法。

3.掌握汽车部分零部件结构及工作原理。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培养学生对汽车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对汽车相关行业前景的向往。

(四)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保证学生初步具备汽车高级工的素质。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四.实施建议(一)教学组织建议1.课堂讲授教学与直观教学相结合为了加强学生必要的感性认识,在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适当让学生认识机械零部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对一些典型的汽车传动系统、结构特点、设计方法等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根据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工程性强的性质,时刻把握将理论内容与实际紧密结合,不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工程理念的培养,将具有工程应用背景的实际例子恰当地引入课堂中,既丰富了课程内容,又加深了学生对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3.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在多媒体课件中,多应用图片、动画和一些影视等来讲解课堂的内容。

(二)教学评价建议1.期末考核评价及方式评价方式为理论闭卷考试。

2.教学过程评价根据学生上课的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动手操作情况来整体评价。

3.课程成绩形成方式其中包括期末考核、过程考核两部分。

1.期末考核:占总评成绩的70﹪。

其中理论考核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各占一半。

2.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

(三)教材的编写与选用本课程教材选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由霍振生主编的《汽车机械基础》,此教材是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系列教材,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四)课程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要求说明课程负责人应是本专业骨干教师,同时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和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从事汽车教学行业五年以上经历。

对于教学团队的成员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同时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有一线教学和实际生产经验。

(五)课程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求多媒体教室,绘图室和相应的绘图工具,拆装实训室和相应的设备、工具。

(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课程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一体化教学,拆装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看各种机构的运用。

编制人:杨少波编制单位:汽车工程系汽车运用技术教研室审核人:王刚教学团队负责人:王刚系部主任:孟繁营汽车机械基础课程项目载体设计项目一机械识图模块一机械识图教学目标:能够学会投影法与三视图、能够认识基本体、能够认识零件常用表达方法的基本知识、能够认识标准件与常用件的基本知识、能够认识零件图和装配图。

工作任务:1.能够独立完成识读三视图的技能练习。

工作模块;2.独立制作各种基本体。

工作任务:3.独立绘制零件图与装配图。

项目活动1:认知三视图。

项目活动2:制作基本体。

项目活动3:识读零件图与装配图。

相关知识:投影法与三视图的基础知识、基本体的基础知识、零件常用表达方法的基本知识、标准件与常用件的基本知识、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础知识。

练习:参考某公司汽车发动机设计图纸,根据图纸要求,学生分成4组,每组5到7人,每组学生进行训练。

项目二常用机构和机械传动模块一常用机构和机械传动教学目标:能够熟悉常见机构,能够独立分析机械传动。

工作任务:认知常见机构并独立分析机械传动的原理。

项目活动1:认识平面连杆机构。

项目活动2:认识齿轮机构。

项目活动3:认识轮系传动、带传动和链传动。

相关知识:熟悉平面连杆机构,齿轮机构,轮系传动、带传动和链传动。

练习:学生分成4组,每组5到7人,每组学生在汽车上查找以上各种机构并说明其作用。

项目三轴系零件模块一轴系零件教学目标:认识轴系零件。

工作任务:认识联轴器、离合器与制动器,轴与轴承。

项目活动1:计算并分析各轴的受力。

项目活动2:认知联轴器、离合器与制动器。

相关知识:联轴器、离合器与制动器的基本内容,轴与轴承的基本内容。

练习:某车主的离合器与制动器出现问题,学生分成4组,每组5到7人,每组学生认知离合器与制动器,并查找故障原因。

项目四液压传动模块一液压传动教学目标:认识液压传动。

工作任务:认识液压传动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元件,能够独立分析液压基本回路及实例。

项目活动1:认识液压传动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元件。

项目活动2:能够独立分析液压基本回路及实例。

相关知识:液压传动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元件,液压基本回路的内容。

练习:某汽车的液压回路出现问题,学生分成4组,每组5到7人,每组学生绘制油路,并检查故障。

汽车发动机技术及检修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代码:汽车发动机技术及检修 0712014、0712023总学时数:112适用专业:汽车运用技术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必修课程。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总体结构与布置、汽油机工作原理、柴油机工作原理等知识基础上掌握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润滑系、汽油电喷系统、进排气控制系统、怠速控制系统、点火控制系统、柴油供给系、柴油机电控系统等系统的认识与检修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发动机的装配调试和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与维修的能力。

本课程要以《汽车机械基础》、《汽车认识》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汽车综合故障诊断》、《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等课程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汽车运用技术分析表”中的“发动机诊断”工作任务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先让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总体结构与布置、汽油机工作原理、柴油机工作原理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基础上,通过设计曲柄连杆机构的认识与检修、配气机构的认识与检修、冷却系的认识与检修、润滑系的认识与检修、汽油喷射式供给系的认识与检修、进排气控制系统的认识与检修、怠速控制系统的认识与检修、点火控制系统的认识与检修、柴油供给系的认识与检修、柴油机电控系统的认识与检修等项目,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上述单一系统的诊断与维修的过程中学会相应系统的诊断与维修技能的同时构建相应系统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发动机的装配调试和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与维修等项目的设计,让学生掌握发动机诊断的技能并构建相应的知识。

项目设计以发动机相关系统的认识与检修为线索来进行,并最终达到掌握发动机诊断技能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开放实训室等形式,充分开发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

通过过程评价、知识评价和实践操作评价的形式来评定项目教学,对项目评价的重点要突出实践操作的评价,以此重点反映学生对相关项目的技能的掌握,并体现学生对相关职业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课程基本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功用2.掌握发动机的常用术语和基本工作原理3.掌握曲柄连杆机构主要机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4.掌握配气机构的功用、组成、布置及驱动方式、配气相位等知识5.掌握配气机构主要机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6.认识电喷系统的构造7.掌握电喷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检修方法8.认识进排气控制系统的构造9.掌握进排气控制的工作原理与检修方法10.认识怠速系统的构造11.掌握怠速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检修方法12.认识点火控制系统的构造13.掌握点火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检修方法14.认识柴油机供油系统的构造15.掌握柴油机供油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检修方法16.认识电控柴油机的结构17.掌握冷却系的功用、组成、冷却液循环路线18.掌握冷却系主要机件构造及工作原理19.掌握润滑系的功用、组成、机油压力润滑循环路线20.掌握润滑系主要机件构造及工作原理(二)职业技能目标1.掌握曲轴轴向间隙的检查和调整、连杆检验与校正、缸体缸盖检验、活塞环选配等技能2.掌握曲柄连杆机构常见故障的诊断的技能3.掌握气门与气门座的检验与修理技能4.掌握气门间隙的调整技能5.掌握配气机构常见故障的诊断技能6.掌握燃油喷射系统主要零部件的检测技能7.掌握电喷系统的检修技能8.掌握进排气系统的检修技能9.掌握怠速控制系统的检修技能10.掌握点火控制系统的检修技能11.掌握柴油机供给系的维护与简单故障诊断的技能12.掌握冷却系主要部件的维护与检修13.掌握冷却系常见故障的诊断技能14.掌握润滑系主要部件的维护与检修15.掌握润滑系常见故障的诊断技能(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责任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