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国家行政制度 PPT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国家行政制度 PPT


4.概而言之,有三种意义上的“行政” 广义的行政,即管理; 中义的行政,即指各类国家机关的管理; 狭义的行政,指除立法、司法机关以外的国家行政机关对社
会事务的管理。
本章学习采用狭义的“行政”,为了强调其国家属性,故前 置“国家”两字。
5.国家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即政府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 务进行组织管理的活动。它是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的结合, 是国家职能两重性的具体体现。
动沿着正规化道路推进。
3.严重破坏阶段(1966年至1976年) (1)1966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国家行政制度造成
了严重的破坏。 (2)在中央,“中央文革领导小组”一度凌驾于最高国家行政
机关之上,使国务院各部门的工作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 (3)在地方,“革命委员会”取代了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国家
5.1992年以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发展,转向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2.现代学术界,一般将“行政”定位于国家对社会事务的 管理。
3.马克思对“行政”的定义: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 该定义明确了: 第一,行政是一种国家活动,而不是个别人或一般社会
组织的行为,这就使行政区别于企业管理、商业管理等 非国家的管理活动; 第二,行政是国家对社会事务的组织与管理,这就使国 家行政区别于立法、司法等国家机关的活动。
积极性相结合。 二是行政组织内部,在权力领导体制上采取行政首长负
责制。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 首长负责制。
(4)行政效力的强制性
国家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使对国家制定的宪法和法律的 全面贯彻和实施,因此国家行政机关在其法定的管辖范围内, 其权力行使具有普遍的强制效力,任何个人、单位或社会团 体必须服从。
(5)1950年,政务院先后公布了省、市、县、大城市的区、乡 (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
(6)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民族区域自治实施 纲要》。由此,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家行政制度已经初步形成。
(7)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和 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政务的最高执行机关。
(3)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政务院及所属各机关
组织通则》,规定了政务院所属厅、司(局)、处、科、室等的职
责,接着进行了地方政府的创建工作。
(4)同年底,政务院通过了《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组织通 则》,确定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或军政委员会为一级地方政权, 同时又作为政务院的代表机关。
国家又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在形式上不能仅仅服务于统治阶级 的利益,必须同时以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目标,进行社会事务 的管理,推动社会发展,表现在国家行政机关履行社会职能。
国家职能的双重性决定了国家行政的双重性质。
(3)行政体制的集权性 国家以行政效率为首要目标,因而体制上强调以集权为
主,行政机关一般实行首长负责制。 在中国,国家行政体制的集权发挥地方
同时,宪法和组织法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组成以及主要活 动程序都作了明确规定。这标志着中国国家行政制度的正式形成。
2.初步发展阶段(1955年至1966年) 1955年国务院颁发《监察部组织简则》,确定了国家行政监
督机关。 国务院又分别制定各所属机构的组织条例,颁发了行政工作
人员任免与奖惩的办法和暂行规定。 以上规定,充实了当时中国的国家行政制度,使国家行政活
第一节 国家行政概述
一、行政及国家行政制度
1.行政:广义的理解,即指管理。任何组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都 要进行计划、控制和协调等管理活动,而非国家所独有。
只是在国家产生之后,才形成大量的以国家机关为主体的行政活动。 至此,行政活动的对象范围拓宽了,非仅限于某一固定组织内部,而 涉及整体社会事务;国家的形成也为国家行政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物质 和法律基础,使国家行政活动有了相对固定的机关、人员和活动依据, 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
1949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行政制度从形成到发展,大体经
历了四个阶段:
1.初步形成阶段(1949年至1954年)
(1)1949年9月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为
新中国的行政制度创建确立了民主集中制、厉行节约、反对官僚主
义等基本原则。
(2)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随即设立政务院为国家
具有下特性: (1)行政主体的公共权威性 国家行政的主体是带有公共权威性质的国家行政机关,国家
行政权力只能由国家行政机关来依法行使。 在中国,国家行政主体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任何
其他个人和组织都不能取而代之。
(2)国家行政活动兼具社会性与政治性
国家行政是对国家意志的执行,因此国家行政活动必然受制于统 治阶级的意志而带有浓厚的政治性,表现在国家行政机关履行国 家政治职能;
行政职能难以得到有效的履行,发展中的国家行政制度受到严重 损害。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975年四届人大召开才有所改变。
4.恢复与发展阶段(1977年至1991年) 文革结束后,原来比较好的行政制度逐步得到恢复。 (1)1979年《地方组织法》的修订,尤其是1982年新宪法
和新的国务院组织法的颁布,对国家行政组织、行政职权、 行政领导体制等重新作了规定。以此为基础,中国国家行政 制度进入了全面的改革和发展阶段。 (2)1987年中共十三大规定了政治体制与行政体制改革的 目标和步骤,提出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 此后中国国家行政制度改革主要是沿着转变政府职能和建立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方向前进。
6.国家行政制度 国家行政制度是指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体制、权限、
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规范。 国家行政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当代中国国家行政制度的历史发展
中国的国家行政制度,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总结革命和建
设过程中行政制度建设的实践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