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_功夫熊猫_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从_功夫熊猫_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从《功夫熊猫》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周苏萍(漳州师范学院外语系,福建漳州363000)摘 要:“功夫”与“熊猫”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符号,也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形象大使”。

《功夫熊猫》中诸多中国元素的展现以及影片在全球放映的成功,不仅再一次证实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人们看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融合的新趋势,这部电影带给中国的启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首先需要中华儿女有“文化自觉”意识,其次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进行自身调节并吸收国外经典的文化元素“为我所用”,同时依靠对外宣传来推动其国际传播的进程。

关键词:功夫熊猫; 中国文化; 文化传播; 文化自觉; 文化更新中图分类号:G 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08)12-0069-03The I 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T 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mbodied in K ung Fu P andaZH OU Su -ping(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Zhangzhou Normal Univer sity ,Zhangzhou ,Fujian 363000)Abstract :As tw o typically Chinese symbols ,kung fu and the panda are usually regarded as “Image Ambassadors ”in international Chinese culture communication.As the m ovie K ung Fu Panda un folds ,the w orld as well as China learns m ore about the essence and the appe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Besides ,the m ovie prom otes the cultural blending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When it com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refore ,the Chinese should first be aware of the value of their culture ,and then regenerate their culture with selective adoption of foreign cultures ,s o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an be publicized throughout the w orld by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K ey w ords :K ung Fu Panda ; Chinese culture ; culture communication ; cultural awareness ; cultural regeneration收稿日期:2008-10-10作者简介:周苏萍(1979-),女,福建漳州人,漳州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从事英语教学法、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研究。

引 子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是今年暑期国内外各大影院热播的功夫喜剧。

“据新华网报道,影片上映十天,国内票房收入已经过亿。

这个成绩足以傲视所有进口和国产的动画影片。

该片在海外备受青睐,截至6月29日,北美票房已逼近1亿8千万美元。

”[1](P 1)《功夫熊猫》的故事发生在古代中国一个叫“和平谷”(the Valley of Peace )的地方,这也是一个武林高手云集之地。

从小就对虎、蛇、鹤、猴、螳螂等五大惊世护法高手(the Furious Five )崇拜得五体投地的熊猫阿波(P o ),天天都做着“功夫皇帝”的美梦。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他只是一个在父亲的小面馆里帮忙的学徒,体型肥胖但很善良。

有一天,武林圣殿(the Jade Palace )传来了年事已高的龟仙人(Master O og way )挑选神龙斗士(the Drag on Warrior )的消息,整个和平谷的居民,包括阿波在内,都前往目睹这一盛事。

比赛在五大护法高手之间展开,而阿波却意外地卷入了这场竞争,并阴差阳错地被指认为神龙斗士,并肩负起打败成功越狱的雪豹太郎(T ai Lung )、拯救和平谷的使命。

虽然对这一结果,五大护法高手与他们的浣熊师傅(Shifu )都极度失望,但为了尽快能把阿波培养成新一代的功夫大师,浣熊师傅强忍着失望与愤懑,最终对症下药地找到了训练阿波的方法———“食诱法”。

阿波果然不负众望,不仅很快领悟到了“内心”才是真正的力量源泉,而且打败了太郎,把和平宁静重新带回了和平谷,并得到了所有和平谷居民,包括浣熊师傅和五大护法高手的尊敬。

一、《功夫熊猫》中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这样一批熟悉的动物形象,加上好莱坞众多明星幽默、完美的配音以及梦工厂精湛、逼真的动画制作水平,给全球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的盛宴。

当然,真正让广大海内外观众拍手叫绝的还应属影片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好莱坞式的幽默和煽情手法的完美融合”[2]。

有媒体评论,这部历时两年半有余的《功夫熊猫》是梦工厂有史以来最具中国风味的一部动画大片。

[2](P 70)该片中浓郁的中国元素贯穿了影片始末:建筑方面,阿波的家、挑选神龙斗士的比武场地、神龙宝典(the Drag on Scroll )所在的玉石殿以及曲折的长廊石桥正是中国古典江南民居、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宫殿建筑以及中国江南水乡古桥的再现;服饰方面的汉服与斗笠,饮食方面的面条、豆腐、包子,民俗方面的鞭炮、轿子、瓷器、庙会、书法、乐器、高跷,体育方面的武术(虎、鹤、猴、蛇、螳螂是中国“象形拳”的化身[1](P 1)),医学方面的中医针灸,宗教方面的道教太极阴阳、佛教禅宗的坐禅、龟仙人“作为智者所吟咏的‘没有什么是偶然的’的佛教宿命理念、并最终在羽化成仙中完成的道家至高理想”[3]……这些场景、这些画面,在充分展现好莱坞大气的影像视觉效果之余也让观众多角度地感受到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历史与现状第27卷第12期 怀化学院学报 V ol 1271N o 1122008年12月 J OURNA L OF HUAIHUA UNI VERSITY Dec .2008纵观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交流由来已久。

早在中国的汉唐时期,长安(即今西安)就是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而“丝绸之路”的开辟更为东西方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哲学、数学、服饰、娱乐、建筑、园林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4](P27)。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魁奈、莱布尼茨等人都对中国文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其中“魁奈甚至有‘欧洲孔夫子’之称。

儒家的理性精神和人道原则,无神论和‘人性本善’的思想,都被启蒙思想家用来作为同基督教神学作斗争的武器,道家崇尚自然的原则也对法国唯物主义产生了明显的积极影响”[5](P163)。

到了现代,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外交流的脚步更快了。

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产生文化冲突的同时,也带来了中西进一步的文化融合。

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武术、中医、建筑等风靡欧美,而中国传统的饮食,如油条、“老北京鸡肉卷”和皮蛋瘦肉粥等也出现在了“麦当劳”、“肯德基”等外国快餐连锁店的菜单之上。

2001年10月,包括季羡林老先生在内的76位中华文化研究者发表了《中华文化复兴宣言》,认为“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和日本的高速发展,都吸收了中华文化思想的智慧。

当前西方一些有远见之士都在尽力研究中华文化,并提出‘西方的病,东方的药来医’,形成了‘东学西渐’。

这些都说明了中华文化在当今世界仍有无穷的价值”[5](P162)!在21世纪的今天,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资源、文化消费时尚、文化市场日趋国际化”[6](P69)。

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发展在许多方面仍然值得我们感到欣慰:(一)中国汉语教育的国际化发展长期以来,英语作为一门强势语言,已然“占据了国际普通话的宝座”[7]。

但近年来,伴随着中国世界地位的提升,外国人学汉语的热潮开始涌动。

目前全球大致有3000万以上的汉语学习者分布在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的80个国家。

世界各地的汉语教育、学习机构纷纷成立,中外合作的汉语推广项目也是层出不穷,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孔子学院(C on fucius Institutes)、世界汉语教学学会(the International S ociety for Chinese Language T eaching)和中美合作的“进阶先修课程中国语言与文化项目(简称AP中文项目)”。

11中国从2004年起,在海外设立了以教授汉语、传播中华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主要致力于汉语教学和中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0月,已经启动建设了277所孔子学院(课堂),分布在77个国家和地区。

各地孔子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和文化活动,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成为各国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受到当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

21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成立于1987年8月14日,是国际性民间学术团体。

自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于2005年7月在北京举办后,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实现了向汉语国际推广的转变,而今后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也将“在传授汉语的同时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展示正在发展的中国是一个推崇和合文化、追求和平发展的国家,是和合文化在引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崛起”[8]。

31AP中文项目是国家汉办与美国大学理事会合作设立的一个在美国推广汉语的项目。

AP中文项目于2003年5月正式启动,将中文列入美国高中生的高级选修和考试科目,这标志着中文在美国教育界的地位得到提高。

(二)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广泛使用在以往英语语言的学习中,中国学习者所说的中式英语(Chinglish),即“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把汉语的语言规则运用到英语之中,受汉语思维方式和相应文化背景的干扰和影响而说出或者写出的不符合英语习惯的畸形英语”[9],常常不能被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所接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