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Word版含答案(4)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Word版含答案(4)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景字仲通,乐浪人也。

八世祖仲,好道术,明天文。

诸吕作乱,齐哀王襄谋发兵,而数问于仲。

及济北王兴居反,欲委兵师仲,仲惧祸及,乃浮海东奔乐浪山中,因而家焉。

父闳,为郡三老..。

更始败,土人王调杀郡守刘宪,自称大将军、乐浪太守。

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

景少学《易.》,遂广窥众书,又好天文术数之事,沈深多伎艺。

辟司空伏恭府。

时有荐景能理水者,显宗诏与将作谒者..王吴共修作浚仪渠。

吴用景堰流法,水乃不复为害。

初,平帝时,河、汴决坏,未及得修。

建武十年,阳武令张汜上言:“河决积久,日月侵毁,济渠所漂数十许县。

修理之费,其功不难。

宜改修堤防,以安百姓。

”书奏,光武即为发卒。

方营河功,而浚仪令乐俊复上言:“昔元光之间,人庶炽盛,缘堤垦殖,而瓠子河决,尚二十余年,不即拥塞。

今居家稀少,田地饶广,虽未修理,其患犹可。

且新被兵革,方兴役力,劳怨既多,民不堪命。

宜须平静,更议其事。

”光武得此遂止。

后汴渠东侵,日月弥广,而水门故处,皆在河中。

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

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乃引见景,问以理水形便。

景陈其利害,应对敏给,帝善之。

又以尝修浚仪,功业有成,乃赐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及钱帛衣物。

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

景乃商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绩,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

景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

明年夏,渠成。

帝亲自巡行,诏滨河郡国置河堤员吏,如西京..旧制。

景由是知名。

王吴及诸从事掾史皆增秩一等。

景三迁为侍御史。

十五年,从车驾巡狩,至无盐,帝美其功绩,拜河堤谒者..,赐车马缣钱。

建初七年,迁徐州刺史。

先是杜陵杜笃奏上《论都赋》,欲令车驾迁还长安。

耆老闻者,皆动怀土之心,莫不眷然伫立西望。

景以宫庙已立,恐人情疑惑,会时有神雀诸瑞,乃作《金人论》,颂洛邑之美,天人之符,文有可采。

明年,迁庐江太守。

庐江传其文辞。

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循吏列传第六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B.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C.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D.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解析:选B。

原文标点应为: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

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老,古代掌教化的乡官,战国魏有三老,秦置乡三老,汉增置县三老,东汉以后又有郡三老,并间置国三老。

B.《易》,《周易》的简称,与《诗》《书》《礼》《孝》《春秋》并称“六艺”,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

C.西京,中国历史上西安沿袭过几个朝代,长期被称作西京,是中国历史上十三个王朝的首都、京师。

D.谒者,官名。

文中河堤谒者,掌防河事;将作谒者,派往地方主管水利的官员,两者负责事务不完全相同。

解析:选B。

B项,不是《孝》,应为《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景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水利专家,王景八世祖王仲、父亲王闳都曾得到西汉朝廷重视,父亲王闳为平定辽东叛乱建立了功劳。

B.王景博览群书,喜好天文术数,性格沉稳,多才多艺,当时有人举荐他能治理水患,他接受诏命与王吴共同修凿浚仪渠,采用“堰流法”,黄河才不再构成灾害。

C.杜陵杜笃想要让皇帝迁都回长安,年老士绅听说这件事,都触动了怀念故土的情感,没有不满怀依恋伫立向西遥望的。

王景写《金人论》,赞颂洛邑之美好。

D.汴渠水患,皇帝又派王景与王吴修渠筑堤,王景虽然节约费用,然而还是耗资百亿之多。

水渠修成,皇帝亲自巡行,下诏设置河防官员,王景连升三级为侍御史。

解析:选A。

A项,八世祖王仲得到的是吕后当政时两个意欲谋反的亲王的重视;父亲王闳得到的是光武帝的欣赏与征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决积久,日月侵毁,济渠所漂数十许县。

译文:(2)且新被兵革,方兴役力,劳怨既多,民不堪命。

译文:答案:(1)黄河决口这么久了,一天天地侵蚀毁坏堤岸,济渠所淹没的有几十个县。

(2)况且国家刚刚遭受战乱,正在动用民力,老百姓十分疲惫,积怨很多,已经承受不了朝廷征发的命令。

王景字仲通,是乐浪人。

八世祖王仲,喜好道术,明晓天文。

诸吕作乱,齐哀王刘襄谋划发兵,多次向王仲咨询求教。

等到济北王刘兴居谋反,想要请王仲统率军队,王仲害怕祸患波及自身,于是渡海向东逃奔到乐浪山中,因此定居在这里。

父亲王闳,是郡里的三老。

更始之变失败,当地人王调杀了郡守刘宪,自称大将军、乐浪太守。

建武六年,光武帝派太守王遵率军攻打王调。

到了辽东,王闳与郡曹共同杀了王调迎接王遵。

(王闳与郡曹)都被封为列侯,只有王闳退让爵位,光武帝欣赏他并征召他为官。

王景年少时学习《易》,后又博览群书,并喜好天文术数一类的知识,性格沉稳,多才多艺。

(王景)被征召到司空伏恭府内任职。

当时有人举荐他能治理水患,显宗便下诏命他与将作谒者王吴共同修凿浚仪渠。

王吴采用王景的“堰流法”,黄河才不再构成灾害。

起初,在西汉平帝时,黄河、汴水决口,没来得及修治。

建武十年,阳武县令张汜上书说:“黄河决口这么久了,一天天地侵蚀毁坏堤岸,济渠所淹没的有几十个县。

修理的花费和操办并不困难。

应当改筑和修理堤防,来安定百姓。

”张汜的上书送达朝廷,光武帝立即为此调集差役。

正要进行治理黄河的工程,浚仪县令乐俊又上书说:“从前在汉武帝元光年间,黄河两岸人口众多,沿堤开垦种植,然而瓠子地段的黄河决口长达二十多年,也没有立即兴工堵塞。

现在黄河沿岸住家稀少,田地宽广,即使河堤没有加以修理,目前水患也还过得去。

况且国家刚刚遭受战乱,正在动用民力,老百姓十分疲惫,积怨很多,已经承受不了朝廷征发的命令。

应该等到社会安定了以后,再商议这件事情。

”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便中止了(修治黄河的计划)。

后来汴渠向东溢流,一天天地(被洪水淹没的地方)越来越多,原来设水闸的地方,如今都已经淹没在黄河中了。

兖州、豫州的老百姓忧怨叹息,认为县官们总是征发其他劳役,而不把民众急需的事放在首位。

永平十二年,(朝廷)商议修治汴渠,于是召见了王景,向他询问了治理水患的形势和利弊得失。

王景便陈述了治河的利与害,对答敏捷。

皇帝大为赞赏。

又因为王景曾经修过浚仪渠,有功绩,于是赏赐王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和钱帛衣物。

这年夏天,于是征发差役数十万,派王景与王吴修渠筑堤,渠堤从荥阳以东到千乘海口一千多里。

王景于是勘察地形,开凿山阜,破除水中沙石,径直截断沟涧支流,筑堤阻遏冲要之处,疏通河道中堵塞之处,每隔十里立一个闸门,使河水回旋灌注,不再有堤岸决口、渗漏的祸患。

虽然王景节约费用,然而还是耗费百亿之多。

第二年夏天,水渠修成。

皇帝亲自巡行,下诏滨河郡国按照西京旧有制度,设置河防官员。

王景由此而闻名天下。

王吴和各个从事掾史都增加官秩一等。

王景连升三级为侍御史。

十五年,跟从皇帝巡行诸国,到了无盐,皇帝褒奖他的功绩,授予他河堤谒者,赏赐车马缣钱等物。

建初七年,(王景)升任为徐州刺史。

先前杜陵杜笃禀奏呈上《论都赋》,想要让皇帝迁都回长安。

年老士绅听说这件事,都触动了怀念故土的情感,没有不满怀依恋伫立向西遥望的。

王景认为宫庙已经建立,担心人心疑惑,适逢当时有神雀诸瑞出现,于是写了《金人论》,赞颂洛邑之美好,天降符瑞,文章很有文采。

建初八年,王景升为庐江太守。

庐江郡(到处)流传着王景的文辞。

(王景)最终死在官任上。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申屠致远,字大用,其先汴人。

金末从其父义,徙居东平之寿张。

致远肄业府学,与李谦、孟祺等齐名。

世祖南征,荐为经略司知事,军中机务,多所谟画。

师还,至随州,所俘男女,致远悉纵遣之。

至元十年,御史台辟为掾,不就。

宋平,焦友直、杨居宽举为都事,首言:“宋图籍宜上之朝;江南学田..,当仍以赡学。

”行省从之。

临安改为杭州,迁总管府推官。

宋驸马..杨镇从子玠节,家富于赀,守藏吏姚溶窃其银,惧事觉,诬玠节阴与宋广、益二王通,有司榜笞,诬服,狱具。

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

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

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

改寿昌府判官,时寇盗窃发,加之造征日本战船,远近骚然,致远设施有方,众赖以安。

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

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诉平章忙兀台不法,有诏勿问,仍以显等付忙兀台鞫之,系于狱,必抵以死。

致远知其冤状,将纵之,忙兀台胁之以势,致远不为动,亲脱显等械,使从军自赎。

桑哥当国,治书侍御史陈天祥使至湖广,劾平章要束木,桑哥摘其疏中语,诬以不道,奏遣使往讯之,天祥就逮。

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咸惮之,莫敢往,致远慨然请行。

比至,累章极论之。

桑哥方促定天祥罪,会致远章上,桑哥气沮。

转运使卢世荣榷茶..牟利,致远劾之。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致远清修苦节,耻事权贵,聚书万卷,名曰墨庄。

家无余产,教诸子如师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B.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C.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D.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解析:选B。

分析可知,日本是“远征”的对象,“日本不可涉海远征”中间不可断开。

据此排除C、D两项。

又“量”在句中应作动词,“地远近”作“量”的宾语,故“量地远近”中间不可断开。

据此排除A项,故选B。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田”指古时朝廷或地方政府拨给学校的公田,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经济支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