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如何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09秋行政管理:姚思慧学号:*************指导老师:***摘要社区志愿者是指以社区为范围,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
本文在分析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对社区志愿者的服务重点与服务项目进行研究。
进一步举例分析志愿者服务的特点,以及现行社区志愿者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如何建立良好的社区志愿者服务体系。
本文结合北京社区举办的"三千绿T恤志愿进社区”的活动实例论证了开展社区志愿者活动的好处。
本文研究结论开展社区志愿者活动在社区多层次服务体系中起着重要补充作用,营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建立并完善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社会化发展,从而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要广泛发动,壮大社区志愿服务力量;要发展团队,提高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化程度;要开发项目,提高社区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健全机制,为社区志愿者服务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社区志愿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和谐社区建设的现实需要,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满足社区居民物质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
这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区服务; 志愿者 ; 活动目录摘要 (1)引言 (1)一、我国志愿者现状分析 (2)1.我国志愿者取得的成绩 (2)2.我国志愿者服务存在的问题 (3)3.我国志愿者服务问题的分析 (3)二、分析我国社区志愿者服务制度化建设 (3)1.我国社区志愿者联络部建设与信息管理 (4)2.我国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 (4)3.我国社区青年志愿者项目建设 (5)三、社区志愿者活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6)1.我国社区志愿者服务是满足居民现实需求的有效方式 (8)2.社区志愿者服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 (8)3.社区志愿者服务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8)4.社区志愿者服务是建设和谐社区的现实需要 (8)5.社区志愿者服务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补充 (10)结束语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14)引言志愿服务起源于宗教的行善、怜悯与基督教唐,修道院分发救助物资等慈善服务,在北美,志愿服务是来自欧洲的移民为了克服面临的困难,相互之间帮助而逐渐形成的,因此早期志愿服务者是由一大批怀有慈善之心的各阶层人士组成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了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促进战争国之间人民的交流与理解,国际性的志愿服务组织开始出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多数欧洲国家相继成立了志愿者组织,并出现了专门协调各国志愿者活动的国际组织,如丹麦国际合作协会,它向世界各国派遣过大量的志愿者,为不发达国家提供技术服务,推动当地的生产建设。
目前,国际社会也通过国际志愿服务机构或志愿者组织来协调、管理和实施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志愿服务作为一种高尚的社会行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在促进社会安定、创造经济效益、保障弱势群体、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志愿者是非营利组织的精神之所在,理性的、策略的和成功的志愿者管理将产生持续不断的感召力与凝聚力,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
志愿服务的普及和志愿精神的光大,不仅可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而且从根本上改善人类活动,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一、我国志愿者现状分析中国志愿服务在短短几十年内得到迅速发展,与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单位制度”解体,“第三空间”的形成与扩大;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推进,志愿服务需求增大;党和政府的重视引导与积极推动,志愿社会环境不断完善:民间组织蓬勃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增多;以及社会媒体的宣传推进,人们参与意识与志愿服务意识不断提高等因素是密切相关的。
但是,当前我国志愿服务与人们对志愿服务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志愿服务的供给量远远不能满足志愿服务的需求量,同时也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很大的距离。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我国目前志愿者的现状。
目前,我国社区志愿服务取得了哪些成绩、我国志愿者服务存在哪些问题、我国志愿者服务问题的原因分析等。
1.我国志愿者取得的成绩中国青年志愿者从属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下属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它所组织的活动,往往以项目为主,共青团中央专门设立了领导青年志愿者的志愿者工作指导委员会。
社区志愿者组织从属于民政部系统,它的各级组织都与相应的民政部门联系在一起,但是它的最基层是与街道居民委员会联系在一起的,并接受社区居委会和街道社区志愿者协会的双重指导。
街道办事处在行政上属于城市最基层的行政组织,居委会属于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1981年,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代表在北京签约互派联合国志愿人员,由商务部(原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华发展业务的官方合作机构,负责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在华项目的执行,北京国际志愿人员协会作为该项目的实施机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
迄今为止,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向我国派遣了200余名联合国国际志愿人员,他们在包括地理、环境、卫生、计算机和语言等广泛的领域内,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2.我国志愿者服务存在的问题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志愿者”具有很高的社会评价,义务工作的价值广泛得到社会的认可,政府部门、志愿机构和社会各界人士都热心义务工作,政府大力投资志愿组织并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企业为在社会上塑造良好的公益形象而积极资助公益事业,非志愿机构为人们参与义务工作提供机会、培训和嘉奖,从而形成了政府、志愿机构和企业互相协调、互相补充的社会服务体系。
而在我国,由于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较晚以及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对全民性活动的本能的抵触,使得社会公益活动难以深入人心,难以激发起全民的互助意识。
资金短缺是国内志愿者活动的主要障碍之一。
在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的调查中,认为开展志愿服务最大困难是缺乏资金的占调查人数的67.1%。
独立性是志愿组织的基本特性之一,这主要指它们不受政府支配,也不受企业和其他非营利组织的影响,更不受外国民间或官方机构的控制,能够独立地筹措自己的资金,独立地确立自己的方向,独立地实施自己的计划,独立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但中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政府的庞大和强大使得整个社会,包括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一切,都在政府直接管理下。
由这种体制所产生的中国志愿组织,就必然带有相当浓厚的官方色彩,被纳入了官方组织的网络之中,严重缺乏自主空间队伍建设不够稳定,志愿者流动性大、志愿者能力不足等在社区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3.我国志愿者服务问题的分析我国志愿服务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较少、效力等级低,都是地方性法规,而且原则性的东西多,可操作性不强,从而导致志愿服务具有很大盲目性、随意性和无序性。
在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大环境的社会结构转型期,为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政府或党团组织在整个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于我国大部分志愿组织是由政府组建或从政府中分离出来的,许多政府管理者认为志愿组织是政府的下级单位,是政府职能的延伸,不能把志愿组织作为合作伙伴,对志愿组织的工作干预过多,使得志愿组织丧失了其应有的独立性,从而丧失了其优越性。
很多时候,行政推动的方式更适用于倡导、引领工作方向而不是具体地指导某一项工作的执行,甚至由于志愿服务的行政主导性太强,造成一系列活动开展上的尴尬。
二、分析我国社区志愿者服务制度化建设1.我国社区志愿者联络部建设与信息管理青年中心志愿者联络部是组织、协调和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最基层组织,争做到“五个有”:有一套志愿者联络部工作班子;有相对固定的服务项目;有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档案;有规范的规章管理制度;有相对独立的办公场地和基本的办公设备。
通过完善青少年网站青年志愿者招募平台,建立街镇青年志愿服务集体和个人信息库,强化社区注册管理,在志愿者的招募、培训、使用等方面形成较为规范的管理制度,初步形成青年志愿者街镇网格内共享的工作模式。
制度建设是保持社区志愿工作持久开展的保证。
加强制度建设,需要政府部门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空间,让社区志愿者队伍能够自主运转,自主开展活动。
要开展好社区志愿者服务就必须有大量的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就必须培养社区居民的义务观,培育社区成员的公共意识。
因此,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一些法规,比如社区志愿者制度,规定一部分公民有义务承担一定量的公益事务。
同时,街道、社区的志愿者组织(如志愿者协会、志愿者服务站)在志愿者的登记注册、执证上岗、服务记录、行为规范,培训、帮扶、表彰、奖励等方面也要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考核和总结表彰等激励制度,以此作为对社区志愿者客观评价的依据。
如有的地方政府鼓励各机关单位、企业在招工招干、学校招生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录取有志愿服务经历者;志愿服务满200小时后,在有困难或老年时,优先获得等量回报服务;志愿满1000小时后,由区级社区建设主管部门核发“志愿者服务终生受益卡”,老年时得到经常性的回报服务。
这些规定会激励社区成员更加积极踊跃地加入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中来,更好地开展活动,使社区志愿服务逐步向社会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总之,要把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好,应做到“四定”。
一是定项目。
针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居民迫切需要的服务项目,成立相对应的志愿者服务队伍。
总的原则是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定项目。
二是定人员。
除了对公布外,应根据自己能力、特长自愿报名参加,选出队长、副队长,各队名单造册,建立活动档案,制定服务宗旨、队员的权利、义务及活动要求。
三是定时间。
各志愿者队伍根据自己服务的项目、内容,写出符合本队活动内容的具体时间,每逢重大节日前必须活动一次。
四是定制度。
要把志愿者为社区办好事、办实事落实到实处,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来保证。
2.我国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在职青年、大中学生、社区青少年的积极性,特别是教育、卫生、公检法司、文化等系统青年的积极性,以大口团组织为基本单位,组建专业化、组织化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发挥青年志愿者的专业特长,为社区建设提供服务。
年内建成社区学校志愿者讲师队、社区医疗志愿服务队、社区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社区文艺志愿者服务队、突发事件应急服务队、网络志愿服务队等6支专业化社区志愿服务队。
建立和完善青年志愿者的评估表彰制度,做好典型培育,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3.我国社区青年志愿者项目建设以人性化服务为目标,加强社区青年志愿者项目建设。
针对社区群众的实际需求,开发教育培训、医疗服务、文艺演出、法律咨询、保洁护绿等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同时开发西部助学、爱心捐书、献血、骨髓捐献、国际志愿服务等专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