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达标检测卷(有答案)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达标检测卷(有答案)

②该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写出解题过程)
③第三次实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出解题过程,结果保留至0.1%)。
【答案】95<2.5kg8056%33.5%
【解析】
【分析】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和稀硫酸不反应,第一次和第二次两个实验所加合金质量相同,而所加稀硫酸的质量不同,但最后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说明第一次和第二次两个实验中合金均反应完,第二次实验中的酸一定过量;第三次实验与前两次实验相比,合金质量加倍,而稀硫酸的质量减少,但产生氢气质量不变,20g合金反应完需要消耗稀硫酸80g。
(1)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
【答案】35%7.3%
【解析】
【分析】
【详解】
(1)铜的活动性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铜锌合金中与稀盐酸反应的是锌,由图甲可知,完全反应后剩余的3.5g固体为铜,所以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100%=35%
(1)碳酸钙完全反应用去稀盐酸的质量为______g.
(2)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
【答案】84.3280%
【解析】
【分析】
根据图象可知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和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进而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详解】
②设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x
故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56%。
③设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y
所得硫酸亚铁溶液的质量为
故第三次实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点睛】
量筒读数时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偏小,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溶液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 。
8.如图甲所示,向一定量的铜锌合金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反应过程中固体与稀盐酸的质量变化如图乙所示。请计算:
(1)a点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答案】Na2SO4、NaOH30.6%
【解析】
【分析】
【详解】
(1)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有硫酸钠,可能有氢氧化钠或硫酸,在a点pH大于7,所以氢氧化钠过量,在溶液中的溶质有:Na2SO4、NaOH;
【详解】
(1)配制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的质量为 ,该实验中需要准确量取水的质量为 ,需要准确量取水的体积 。若某学生用量筒取水时,面对刻度线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偏小,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溶液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所配制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5%。
(2)设需要质量分数为16%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是x
(1)图象的转折点是二者恰好反应的点,观察图象可知此时用去稀盐酸的质量为84.32g;
(2)解:根据图象可知:该样品最多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3.52g;
设1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8g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80%
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答案:
(1)84.32
【答案】4.47.3%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题意二氧化碳逸出烧杯,反应前后质量的减少量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5g+100g-118.1g=4.4g。
(2)设生成4.4gCO2需要的氯化氢的的质量为x,则有:
由 解得x=7.3g
则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故需要质量分数为16%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是2.5kg。
(3)①第一次和第二次两个实验所加合金质量相同,而所加稀硫酸的质量不同,但最后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说明第一次和第二次两个实验中合金均反应完,第二次实验中的酸一定过量;第三次实验与前两次实验相比,合金质量加倍,而稀硫酸的质量减少,但产生氢气质量不变,20g合金反应完需要消耗稀硫酸80g,故合金里的铁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硫酸溶液的质量是80g。
7.配置溶液、计算练习
(1)实验室需配制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该实验中需要准确量取水______毫升。若某学生用量筒取水时,面对刻度线仰视凹液面最低处,则其所配制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_______5%(填“>”、“<”或“=”)。
(2)要配制800Kg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需要质量分数为16%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写出解题过程)
(3)某同学为探究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先后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所取合金的质量/g
20
20
40
所加稀硫酸的质量/g
100
120
80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4
0.4
0.4
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试回答以下问题:
①上表三次实验中,合金里的铁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硫酸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g。
(1)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为_____g。
(2)所用的稀硝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原样品中硫酸钡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__________
【答案】4.45.1%80.3%
【解析】
【分析】
【详解】
(1)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为:100g+245.7g-341.3g=4.4g;故填:4.4;
(2)设20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x=6.125g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6%。
5.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取10g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反应),并绘制了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坐标图,见图.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达标检测卷(有答案)
一、中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某厂生产的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取12g该样品于烧杯中,并滴加稀盐酸至73g时,气泡不再冒出,此时称得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80.6g.请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g?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
9.硫酸钡是一种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的固体,医疗上常用硫酸钡作透视肠胃的内服造影剂,俗称“钡餐”。若“钡餐”中含有碳酸钡,就会致人中毒。为测定某硫酸钡样品中碳酸钡的含量,取100 g样品,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硝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NO3=Ba(NO3)2+H2O+CO2↑,测得共用去稀硝酸245.7 g,反应后称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341.3 g。请计算: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一位)
【答案】2.283.3%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1)图中质量轴上每个小刻度表示0.2g,所以完全放出气体后剩余物质总质量为73.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因此放出气体二氧化碳的质量=76g-73.8g=2.2g;
【详解】
(1)二氧化碳的质量=12g+73g-80.6g=4.4g
(2)设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x,生成NaCl的质量为y
x=10.6g y=11.7g
答: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10.6g。
(3)纯碱样品中NaCl的质量=12g-10.6g=1.4g
∴溶液中NaCl的总质量=11.7g+1.4g=13.1g
(2)80%。
6.初三(112)班的小敬同学将22.5g的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到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发现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18.1g,请你帮他计算:(反应的方程式: )
(1)生成二氧化碳_____g。
(2)所用10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为测定某矿山开采的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下列操作:取6g石灰石样品,将其敲碎后,放入烧杯内(烧杯质量为20g),再加入50g足量的稀盐酸使其完全反应(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反应所需时间(t)和烧杯及其所盛物质总重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实验结束时共放出二氧化碳______g;
(1)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
(2)计算原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答案】235.14%
【解析】
【详解】
(1)硫酸铜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恰好完全反应时沉淀就不再增加,根据题中图示,沉淀不再增加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是40g,同时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是4.9g,因此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质量为:200g+40g-4.9g=235.1g。
(2)解:设参加反应的硫酸铜质量为x。
解得x=8g
原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答:(1)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质量为235.1g。(2)原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
(2)由(1)可知,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10g−3.5g=6.5g,由图可知,锌完全反应时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为100g
设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x
65:73= 6.5:100gx
x=7.3%
答:(1)铜锌合金中,铜的质分数为35%;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7.3%。
【点睛】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带入的物质的质量均为纯净物的质量,如果题目中给出的是混合物的质量,应将其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带入相应的化学式的下方,如本题稀盐酸中参加反应的是溶液中的溶质氯化氢,而不是100g溶液,即在化学式HCl的下方不能直接写100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