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 2

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 2

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摘要]中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虽然男女两性在各个领域内的差距在不断地缩小,但是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

本文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男女趋于平等的对策,以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男女不平等;现状;原因;对策[Abstract] Nowadays, China is still at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The gap of the sex in every field is reducing constantly, but the phenomenon of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still exists. This paper start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about China, analyzed the cause of this phenomenon and explored countermeasures which would be used to make the men and women tending to be equa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armony,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Keywords] China;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Current situation; Cause; Countermeasure平等,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也是世纪主题之一。

其中,男女平等是人们所追求的各目录种平等中最为根本的一项平等。

西方国家在这一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当然,不可否认他们的男女平等也仅是相比于其他国家而言更为平等而已,这并不表示他们已实现了完全的男女平等。

那么,作为东方国家代表之一的中国在这一方面又做地如何呢?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国女性的地位不断地提高,男女在各个领域内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然而,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着。

虽然中国在其《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等法律法规中明文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但是法律形式上的男女平等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真正实现。

女性与男性一样,都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

因此,针对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有必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策,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一)男女平等的含义回望历史,中国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就已经出现了“女子解放”、“男女平等”的口号。

尽管人们经常提到男女平等,作为一个概念,男女平等的意思却往往不是很清楚。

因此,人们的理解也就有所不同。

如,一种观点认为“男女平等应当指男女两性在人格、尊严、价值、权利和机会的平等”[1]。

一种观点认为“男女平等的概念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男女平等是价值观的体现,指男女两性作为人在社会和家庭中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应该受到同样的尊重和对待,而不应该存在基于性别的偏见和歧视;另一方面,男女平等是指男女两性作为人在社会和家庭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2]等。

1975年第一次世妇会《墨西哥宣言》对“男女平等”所下的定义是指男女的尊严和价值的平等以及男女权利、机会和责任的平等。

1985年第二次世妇会通过的《内罗毕战略》则进一步强调人人都有平等机会享受自己的权利,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能,以便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而且平等地享受其成果。

面对众多解释,究竟什么才是“男女平等”呢?所谓“男女平等”,指的是“男女两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平等的尊严、价值、权利、机会和责任”[3]。

男女平等并不就是“男女都一样”。

毕竟女性与男性在生理上存在差异,这是客观事实。

因此,真正的男女平等是不存在的,所要争取的平等也只是男女趋于平等。

(二)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表现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中国对于男女平等的推进,不仅改善了本国女性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提高了女性的地位,也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得到极大的改变,从而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然而,这些离男女平等目标的真正实现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尤其是在中国的现阶段,伴随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转型,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该现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男女起点的不一致使女性在就业、升迁等方面的机遇小于男性。

首先,中国传统观念中的性别歧视依然存在。

如,“男主外,女主内”圈定了男女的活动范围,“男尊女卑”使人们认同女子不如男。

其次,男性仍然占据社会主要资源,用人单位的聘用与升迁以男性的偏好为主要标准,致使就业、升迁的各环节无形中有了性别歧视的底色。

再次,就目前情况而言,中国女性总体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男性致使女性在就业、升迁等方面的机遇显然小于男性,女性的权益受到损害。

大多数男性居于收入较高的行业,而大多数女性却在收入较低的行业,从而导致男女收入差距的拉大,进而加深了男女不平等的程度。

最后,女性承担人类繁衍的重任使其竞争力被削弱了。

自然,女性在体力上弱于男性也是男女起点不一致的表现。

2、中国女性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的程度仍然偏低,在政治生活领域,对女性的偏见和排斥仍比较普遍。

中国女性在政治、经济的决策层和管理层的比例少于男性,特别是在高级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女性所占比例尤低。

社会民主政治的最大好处对于女性而言,就是她们有了更多的发言权。

可是这种发言权并不代表决策权。

“在以男性为主导的政治权力系统中,无视性别差异的公平竞争,抑制了妇女干部的成长和竞争力的发挥,女性参政仍摆脱不了‘照顾’的色彩”[4]。

由于对女性的偏见和排斥,政治管理领域中的中国女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仅起到了配衬的作用。

中国女性要冲破掩饰于民主政治下的男女不平等,其道路还是漫长的。

3、中国女性背负了家务、就业双重任务,她们的压力增大。

“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在“男女平等”的宣传倡导下有所改变。

可是,在家庭这个私人领域中,“女主内”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社会的发展使中国女性走出家门进入公共劳动领域向男性看齐迈入就业行列。

然而,她们仍是家务劳动的最主要承担者。

根据2002年第二期妇女社会地位社会调查的数据分析就可看出家庭男女的家务分工是极不平等的。

女性的工作量几乎是男性工作量的3倍,女性用在家务上的平均时间超过了4小时,而男性的家务平均时间仅为1小时27分钟。

社会所倡导的“男女平等”鼓励女性就业。

女性在忙于家务的同时,又极为想获得社会的认同,精力被分散,办事的效果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中国女性为了家务而忙碌着,为了就业而努力着。

可是,“男性可以只忙于工作,还可因此获得美誉,而只忙于工作的女性却被人们加以微词”[5]。

由此可见,男女是多么地不平等。

4、中国女性在以男性欣赏为标准下逐渐商品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女性的主体意识在不断加强。

自然美、内在美是她们最高欣赏水平的诠释。

但是这种诠释也逃离不了以男性为中心的阴影。

特别是在现阶段的中国,商业文化和消费文化的影响使社会将女性的外在美作为商品来不断迎合从属于男性需求的商业社会的发展。

比如,女性化什么样的妆才算是美,穿什么样的衣服才算是美,说什么样的话才算是美等等。

女性的美以男性的欣赏为标准。

只有符合了这样的标准,女性似乎才能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如果有人要问世界上什么人的钱最好赚,回答十有八九是女人。

利用女性的资本来赚女性的钱,而女性却不自知,甚至是沉溺于这种男权意识的欣赏标准之中。

女性自身的觉悟意识在其影响下被削弱了。

如此状况,还能说是男女平等吗?(三)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实质现阶段的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

正经历着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的社会结构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变。

这种状况对于男女平等的推进有重大影响。

在市场经济下,应该是市场在自动的调节、完善经济发展。

当然,这也包括推进男女平等。

可是在其初期,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存在市场失灵的缺陷。

在此,这种市场失灵就是指市场没有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以促进男女的平等。

传统的性别歧视观念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与纠缠又导致了文化的失调。

现实生活超前于思想理论使得男女平等的实现面临新的困难。

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究其实质,它“并非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产物,而是现代化过程中市场失灵与文化失调综合作用的表征”[6]。

它是基于中国国情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中国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离不开政府的调控,如此才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从而有助于男女平等的推进。

中国女性自身的努力也更为重要。

多方面力量的结合才能离男女趋于平等的目标更接近。

二、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原因每一个事物的存在必有其存在的理由。

那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现象存在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其存在原因如下:(一)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的传统观念无不体现在性别分工和阶层分化上。

“男主外,女主内”就是一种性别分工。

“男尊女卑”就是一种阶层分化。

性别分工将中国女性置于男性的从属地位。

男子可以在“外”考科举、坐官位,而女子只能在“内”工女红、修妇德。

处于传统中的中国女性被一本《女儿经》牵住了心性,因三寸绣花鞋裹住了脚步。

传统把中国女性围困在了斗室之中。

而阶层分化更是禁锢了中国女性的脚步。

阶层分化不仅是男女两个大的阶层的分化,更是女性中不同阶层的分化。

虽然中国女性中的贵族比起普通女性而言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是她们的言行依然在父权制的约束下。

时代在变,然而这些已经深入骨子的东西却已深深的沉淀在了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中。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对女性的评价仍然跳不出“男主外,女主内”的框架,大男子主义的优越感也没消失。

大部分的中国女性依然围绕着厨房转,“社会对妇女家庭角色的期望不但没有改变传统的要求,而且又加上更多的内容”[7],女性生活充满矛盾与冲突,她们在社会转型期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二)中国女性意识的缺乏传统观念中的“男尊女卑”思想压抑了中国女性几千年。

“女性卑贱的观念和习俗对女人造成的心理暗示和外在奴役,使女人在男人面前越来越少自信,越来越逆来顺受,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甚至沦为男人的附庸”[8]。

随着历史的车轮,中国女性自省的觉悟逐渐萌苏,其地位在不断地改善。

直至现阶段,女性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

可是,现阶段的中国女性自身的主体意识还很缺乏。

她们的依赖心理还很强,缺乏独立自主性,自我评价能力和定位低,竞争意识不强,参政意识和法律意识也不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