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同步练习(答题时间:20分钟)读某日①~④四地昼弧长短状况示意图,回答下题。
*1. 上图中四地,纬度值相等的是()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题。
2. 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A. 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B. 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C. 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D. 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下图各线示意不同纬度①~⑤地的白昼长度变化。
读图,回答3~4题。
*3. 若图中地位于北半球,则a点时刻应为()A. 春分B. 夏至C. 秋分D. 冬至**4. 上图五地中()A. ③地纬度高于②地纬度B. ④地位于赤道附近C. ①地、⑤地白昼长度变幅最大D. ②地位于极圈之内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
完成5~7题。
*5. 若该圈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A. 66.5°N、66°N、40°N、40°SB. 66.5°S、66°S、40°S、40°NC. 66.5°N、66°N、0°、40°SD. 66.5°S、66°S、0°、40°N**6. 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短变化可知()A. 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B. 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C. 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D. 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7. 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a 与Pb的关系应符合()A. 0<Pa /Pb<1 B. Pa/Pb=0 C. Pa/Pb=1 D. Pa/Pb>l8. 在5月份,开普敦()A. 昼长于夜且昼逐渐变短B. 昼长于夜且昼逐渐变长C. 昼短于夜且昼逐渐变短D. 昼短于夜且昼逐渐变长9. 下列日期中,北京的昼长与2008年奥运会开幕日那天(8月8日)北京的昼长最接近的是()A. 奥运圣火火种在希腊雅典采集的那天(3月25日)B. 奥运圣火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的那天(5月8日)C. 奥运圣火传递至协办城市青岛的那天(7月24日)D. 奥运圣火在国家体育场缓缓熄灭的那天(8月24日)*10.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北半球)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问题。
(1)判断A、C两地的地理纬度:A________,C________。
(2)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但________(填图中字母)地区例外,这里昼夜长短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A到图D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当B地昼最长时,上海(31.5°N,121.5°E)一天的太阳起落方向和太阳高度变化是:从________方日出,太阳高度逐渐变大,大约到________(北京时间)时达到最大,之后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在________方日落。
(5)若要在A、B、C三地中选择一地建航天发射场,不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宜选________地,说明理由。
*11. 下图为局部太阳光照图,图中O点为极点,直线为经线,弧AB为某纬线圈的一部分,阴影部分为黑夜。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画出零时经线。
(2)图示半球昼夜长短的分布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点的日出时间为________。
地球的运动同步练习参考答案1. A 解析:依据同一纬度值的南北半球两地,昼长相加等于24小时,则两地昼弧长度相加为360°,结合图中信息可判断①③两地纬度值相等。
2. B 解析:依据太阳直射的半球可判断,A为北半球夏至日,C为北半球冬至日,B为北半球秋分日,D为北半球春分日。
当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变长,夜变短。
3. A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属于重点知识。
B项中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但在a点时刻不同地区不可能为昼夜平分;C项中秋分日时,全球各地昼夜平分,但在a点时刻以后,位于北半球的①地昼长大于夜长,也就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即:从春分日到秋分日;D项中冬至日时,不同地区的昼夜长度不可能为昼夜平分。
全球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为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均大于夜长;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均小于夜长。
由此可以知道A为正确选项。
4. C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属于重点知识。
A 项中③地终年昼夜平分,应为赤道地区,②地昼夜长短有变化,不为赤道地区,故③地纬度低于②地纬度;B项中④地昼夜长短并不是终年昼夜平分,所以不为赤道地区;D项中②地如果位于极圈以内就会出极昼、极夜现象,从图上可以看出,②地昼夜变化幅度很小。
不同地区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为越接近赤道昼夜变化幅度越小,越接近两极变化幅度越大。
由此可以知道,C为正确选项。
5. A6. D7. A 解析:上半年(1—6月)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长增长,南半球昼长缩短。
春分(3月21日)以前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长小于12小时。
所以可以判断出①②③位于北半球,且越往北昼长越短;④位于南半球,且纬度与③大致南北对称。
赤道上昼长始终是12小时,昼夜长短变化为零,从赤道到南北极圈,随纬度增高昼夜长短的年变幅由零增加到24小时。
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通过观察示意图可知,Pa <Pb。
8. C 解析:开普敦在南半球,5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移,所以,开普敦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短,C项说法正确。
9. B 解析:某地昼长相等的两天的日期应是距夏至日(冬至日)的时间间隔相等,8月8日距夏至日约一个半月,与其昼长相等的另一天在夏至日前约一个半月,5月8日比较接近。
10.(1)0° 66°34′S(2)A 全年昼夜等长(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4)东南11时54分西南(5)A 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发射航天器消耗能源较少(提高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能力)。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A地全年昼长均为12小时,故A位于赤道上;C地冬至日出现极昼现象,故C位于66°34′S纬线上。
第(2)题,A地全年昼长均为12小时,全年不变。
笫(3)题,从图中可知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第(4)题,当B地昼最长时为冬至日,此时上海日出东南方,日落方位为西南方,当上海(121.5°E)为12时时,计算出北京时间(120°E)为11时54分。
第(5)题,A地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大,若不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此地适合建航天发射场。
11.(1)图略。
(2)南半球昼长夜短,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3)4:30解析:第(1)问,将局部太阳光照图转化为完整的光照图如下。
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夜半球的分界线为零时经线。
第(2)问,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该区域为南半球,白昼的面积大于黑夜的面积,因此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第(3)问,读图可知,A点所在纬线圈的夜弧为135°,即夜长为9小时,则昼长为15小时,利用日出时间=12-12昼长,可得出日出时间为4:30。
地球的运动(3)同步练习(答题时间:20分钟)读下图,回答1~2题。
*1. 假设图中β角数值变大,则()A. 热带面积变大B. 各地全年昼夜平分C. 寒带的范围将缩小D. 各地都无四季变化2. 与图中α角数值相等的纬线是()A. 南、北回归线B. 赤道C. 南、北极圈D. 日界线3. 下列地区中,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A. 热带B. 南温带C. 南寒带D. 赤道地区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并不是一直不变的,它一直有着微小的变化。
若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如图所示,据此回答4~5题。
**4. 若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如图所示,6月22日前后地球上()A. 极昼和极夜最低纬度的间隔会缩小4′B. 温带范围会扩大4′C. 热带范围保持不变D. 极昼、极夜的范围会向高纬度缩小*5. 若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0°,下列地理现象不会消失的是()A. 四季更替B. 回归年C. 极昼极夜D. 太阳日6. 下列有关北回归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北回归线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每年都会缓慢变动的B. 北回归线的纬度数值与黄赤交角度数互余C. 若黄赤交角度数变大,则北回归线向南移动D.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全球各地昼夜平分7. 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B. 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C. 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D. 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8. 划分五带的最主要依据是()A. 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B. 有无明显的四季变化C.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D. 正午时太阳高度角的大小9. 读“五带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处的热量带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纬线的度数: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3)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纬线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4)寒带地区的气候特点_______________。
(5)温带地区的气候特点_______________。
**10. 下图为a、b两地北半球夏至日太阳高度角变化图及a地夏至日、春秋分日太阳视运动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回归线按23°26′)。
(1)a、b两地纬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夏至日,下列地点可见到类似于a地太阳运动路线图的是()A. 摩尔曼斯克B. 伦敦C. 南极中山站D. 北京(3)如果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夹角为70°,则a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________,北半球极昼(夜)的纬度范围为________,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将变________(大或小),五带中热带的范围将变________(大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