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复仇记。
作者:英国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在《哈姆雷特》中,复仇的故事中交织着爱恨情愁。
同时,哈姆雷特也是该剧主人公丹麦王子的名字。
主要角色哈姆雷特 Prince Hamlet ——丹麦王子。
为父王的鬼魂所困扰,要对杀父凶手复仇。
经历了痛苦的挣扎之后他达成了目的,整个王宫也陷入了死亡的恐怖之中。
他最后也中了致命的毒剑死去。
克劳狄斯 Claudius ——丹麦现任国王。
他是哈姆雷特的叔父,在哥哥死后继任了王位。
老王的鬼魂告诉哈姆雷特,他正是谋杀自己的凶手。
他罪有应得,最后死在侄子复仇的毒剑下。
鬼魂 King Hamlet (Ghost) ——哈姆雷特的父亲死后化成的鬼魂。
他被弟弟毒死时,哈姆雷特正在国外。
葛簇特 Gertrude——丹麦王后,王子的亲生母亲。
老王死后她改嫁克劳地,在莎士比亚的时代这种关系被视为乱伦,所以引起了哈姆雷特的仇恨。
她替哈姆雷特误喝下了克劳地预设的毒酒,当场身亡。
波隆尼尔 Polonius——克劳地的御前大臣。
他是个出了名的老顽固,阻挠哈姆雷特与欧菲莉亚之间的爱情。
哈姆雷特总是假装呆头呆脑来戏弄他。
他躲在一块挂毯后,偷听哈姆雷特与王后的谈话时,被王子一剑刺死。
雷欧提斯 Laertes——波隆尼尔的儿子。
为了父亲和妹妹的死用剑杀死了哈姆雷特。
他也死在哈姆雷特的毒剑下,尽管当时哈姆雷特没有意识到剑是带毒的。
奥菲莉亚 Ophelia——波隆尼尔的女儿。
她与哈姆雷特双双陷入爱河,但种种阻力警告王子,政治地位使他们无望结合。
作为哈姆雷特疯狂复仇计划的一部分,她被他无情抛弃,加上父亲的死让她陷入精神错乱,最终失足落水溺毙。
赫瑞修 Horatio——哈姆雷特大学里的密友。
他没有直接卷入王室之间的阴谋,所以他成了哈姆雷特的传声筒,莎翁用他来烘托剧情。
他也是唯一一个活到全剧结束的主要角色。
虽然他曾扬言要自杀。
罗生克兰和盖登思邓 Rosencrantz & Guildernstern——都是哈姆雷特大学中的老同学。
他们被克劳地招来照看哈姆雷特。
虽然两人在剧中的作用不大,但王子很快就猜疑两人是间谍。
当国王下密令要处死远在英国的哈姆雷特时,他把名字偷换了。
于是两人在幕后莫名其妙地死去。
福丁布拉 Fortinbras——挪威王子。
在剧中只有短短的过场戏。
但他的重要性在于,全剧的最后台词由他说出,似乎象征着一个更为光明的未来,阐述了剧作主题。
作品主旨《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悲剧之一。
莎士比亚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犹豫、懦弱、多疑、没有决心的性格人物。
通过哈姆雷特的性格缺陷,上演了一出文艺复兴时期人的性格悲剧。
哈姆雷特有几次很好的复仇机会都因为他的犹豫而错失。
最后在比剑中,随同克劳狄斯、皇后、雷欧提斯的死,自己也因中剑负毒死去。
悲惨的气氛笼罩着丹麦的王宫,阴森的风吹出血腥的气息,四具王公贵胄尸体躺在横流的血泊中。
悲剧的产生不仅仅在于人的道德伦理,人的性格或者某种外在的必然性,所以,哈姆雷特的悲剧结局不能简单的归结为悲剧主人公性格上的弱点。
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对人类的命运有着强烈的关怀,之所以迟迟没有复仇,在于他看到了“丹麦像一座监狱”的人类命运的普遍性,但是即使这样,主人公仍怀有希望,这就是我们从悲剧中所感受到的悲剧精神和力量,即为崇高。
三条线索哈姆雷特为父被谋杀篡权复仇,雷欧提斯为被哈姆雷特无意杀死的父亲波洛纽斯复仇,福丁布拉斯为其在战场上比武丧生的父亲复仇。
流血复仇的情绪笼罩全篇。
三条线索以哈姆雷特的复仇为主线,其他两条为副线,交错发展而又主次分明。
其中尤其重点写了哈姆雷特一家和奥菲莉娅一家的种种纠葛。
内容简介:《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一部悲剧,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
莎士比亚说过,他的作品就是“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哈姆雷特》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丹麦王宫里,四具王公贵族的尸体躺在血泊中,满面悲伤的霍拉旭向人们讲述了那惊心动魄的故事。
事情还得回到几个月以前,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国一位年轻有为的王子,他有魄力、好思索、接近人民、对人类抱有美好的希望。
他正在德国的威登堡大学学习,国内传来噩耗,父王突然惨死,叔叔克劳狄斯篡夺王位,母亲改嫁克劳狄斯。
邻国挪威的福丁布拉斯王子乘机发兵,想报杀父之仇,并夺回割让的土地。
哈姆雷特回国奔丧,父亲的死使他痛不欲生,而母亲的孝鞋还没有穿旧,就匆匆改嫁,他感到屈辱,气愤地喊道:“就是畜生也会比这悲哀得长久些吧!”“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
”他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
哈姆雷特从好友霍拉旭那听说城堡露台上连续几天都出现鬼魂,好奇心促使他们在一个阴森可怖的夜晚登上了露台。
原来那鬼魂就是哈姆雷特的父亲。
鬼魂把他引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向他诉说自己被害的经过:原来,克劳狄斯趁老哈姆雷特在花园里午睡时,把致命的毒草汁滴进了他的耳朵,并使毒液流入他的全身血管,使他的身上起了无数疱疹,最后夺取了他的生命。
老哈姆雷特要求儿子为他报仇,但不许伤害他的母亲,要让她受到良心的责备。
知道真相后,怒火中烧的哈姆雷特从此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精神恍惚,他整天穿着黑色的丧服,一心想着复仇。
哈姆雷特疯狂地爱上了首相的女儿奥菲利亚,而世故的波洛涅斯阻止女儿和他来往。
一天,哈姆雷特突然找到奥菲利娅,在她面前做出了许多癫狂怪诞的举动。
奥菲利娅把王子的情况告诉了首相波洛涅斯,波洛涅斯又报告了克劳狄斯。
老奸巨滑的国王克劳狄斯心怀鬼态,派哈姆雷特的的好友波洛涅斯和他的情人奥菲利亚去试探王子的心。
其实,哈姆雷特并没有疯,只是性格忧郁、优柔寡断的他看透了人世间的丑恶,不肯轻易的相信别人。
他便开始对一切都产生怀疑,甚至对鬼魂的话也产生怀疑,是真?是假?对母亲又恨又爱,对鬼魂将信将疑,对生活是生存,还是毁灭?是忍受命运的折磨,还是反抗人世的苦难?仇恨一直吞啮着他的心,复仇的信念始终一忘,可他总感到敌人是那么的强大,而自己又是那么的弱小,他为不能替父报仇而感到痛心疾首。
矛盾重重的哈姆雷特在焦灼的内心和冷酷的现实之间不得安宁,濒于疯狂,他索性半真半假地装起疯来。
他终于明白了:世界是污浊的瘴气的集合,是长满恶毒莠草的荒园,世界就是一座大监狱,而丹麦就是其中最坏的一间。
哈姆雷特决定要证实克劳狄斯的罪行,正好这时宫中来了一个戏班子,他安排了一出戏:《贡扎古之死》,加了几段情节,把戏名改成《捕鼠机》。
台上,国王的侄子把毒药灌入国王的耳朵谋害了他,夺走了王后。
台下,做贼心虚的克劳狄斯大惊失色,起身就走,哈姆雷特证实了鬼魂的话,决定复仇。
当天晚上,哈姆雷特在去见母亲的途中,突窥见了克劳狄斯正在独自一人忏悔祈祷。
他想趁机杀了他,但因为他怕在他祈祷时杀了他,会使他的灵魂升上了天堂,而没有下手。
哈姆雷特来到母亲的卧室,母亲劝他不要再疯狂下去了。
哈姆雷特怒火中烧,他猛地拿起镜子,要母亲照照自己的灵魂。
这时帐后突然有人惊呼起来,哈姆雷特以为那偷听者是奸王,一剑刺过去,倒在地上的却是波洛涅斯。
他痛诉母亲失去了理智,当了情欲的奴隶,违背了同父亲的誓言,玷污了贞节,亵渎了爱情。
此时鬼魂又出现了,他一面鼓励王子坚定复仇的决心,一面让王子安慰他正在内心冲突中惊惶失措的母后。
误杀了躲在帷幕后偷听的首相,克劳狄斯以波洛涅斯的儿子要复仇为由,要将哈姆雷特送往英国,秘密地嘱咐英王将王子处决,准备借英王之手除掉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识破克劳狄斯的诡计,王子在途中偷拆开了信件,知道了其中的秘密,于是偷改了信。
第二天他们遇到了海盗袭击,哈姆雷特在混战中跳上了海盗船,后偷偷潜回国内,找到霍拉旭,把一切都告诉了他。
哈姆雷特的出走与父亲死,使善良的奥菲利亚精神失常。
她终日游荡,采花、唱歌,有一天,她想把花冠戴上枝梢,身下的树枝断了,她落入河中溺水而亡。
她的哥哥雷欧提斯从国外回来,煽动民众攻打王宫,要为父亲和妹妹报仇。
老奸巨滑的克劳狄斯把一切都推到哈姆雷特身上。
他们得知哈姆雷特回国,便定计谋害他。
哈姆雷特让霍拉旭陪他去王宫,途经墓地时,就赶上奥菲利亚的葬礼。
看见情人的尸体,内心的悲愤一下子暴发出来,他失去了控制,冲过去跳进墓穴,与雷欧提斯在墓穴里打了起来。
克劳狄斯唆使雷欧提斯用毒剑与哈姆雷特决斗。
哈姆雷特不顾霍拉旭的劝阻,接受挑战。
决斗开始了,哈姆雷特占了上风。
在第一回合中,他击中对方一剑,斟上一杯毒酒,以示祝贺。
王子急于进行比赛,就把酒放在一墨守成规第二回合中王子又获得了胜利。
王后十分高兴地替王子饮下了这杯毒酒。
雷欧提斯深知他手中毒剑的厉害,一直不肯轻易往王子身上刺。
他在克劳狄斯的煽动下,一剑刺中哈姆雷特。
同时哈姆雷特手中的也刺伤了雷欧提斯。
就在这时,王后大叫着倒在地上,中毒身亡。
奄奄一息的雷欧提斯在最后一刻良心发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当众揭露了克劳狄斯的阴谋。
王子哈姆雷特举起手中毒剑用最后的一点力气刺向克劳狄斯,杀死了仇人,自己也毒性发作倒下去了。
把王位传给了福丁布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