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分子材料设计之软化及增塑体系

高分子材料设计之软化及增塑体系

本章主要内容
前言
软化增塑原理 石油系软化剂 其他软化增塑剂 重增塑剂品种和用量。
前言
1.什么是软化增塑作用? 其实质就是降低橡胶胶料的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力,表现为降低胶料粘度,增加混炼胶的流动性,加 速配合剂的分散,缩短混炼时间;降低压延、压出的 膨胀收缩率,改善压延、压出制品的表面光滑性,增 加胶料在模具中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硫化胶 的低温性、回弹率及强伸等性能,这些作用就称为软 化及增塑作用。
对碳黑等粉状配合剂有湿润作用,使之易于分散于胶料 中,缩短混炼时间,提高混炼效果,同时可减少压延挤 出胶料的膨胀收缩率; 增加制品的柔软性和耐寒性,能有限度提高回弹性、强 伸撕裂性,改善耐屈挠性,降低硬度;
增进胶料的自粘性和粘性。
5.参考书
《橡胶工艺原理》
《橡胶工艺学》 《橡胶工业手册》第二分册 《塑料橡胶加工助剂》
软化剂增塑剂选用原则:一般是对极性橡胶应选用极性的 软化增塑剂,对非极性的橡胶选用非极性的软化增塑剂。 但极性橡胶与极性增塑剂的选择往往有亲核亲电相匹 配的问题。 例:PVC 9.7 CHCl3 9.3 C2H5Cl 9.7
相溶
H
=O
不相溶
亲电性
亲核性
弱亲电性:烃类、卤化烃类 强亲电性:醇类、腈类、含硝类、羧酸类、磺酸类 亲核性:胺类、酰胺、酯类、酮、醛、醚
NR(δ:7.9-8.1)能与DBP(δ=9.4)很好互溶。
O
C ‖ CδO 对于饱和橡胶,由于不含双键,所以一般无局部链段的溶 δ+ C
剂化作用。
软化增塑剂分:
溶剂型软化增塑剂(能产生溶剂化作用):与橡胶互溶
性大,增塑效果大,硫化不易喷出,但用量大,易导致 橡胶产生溶解。
非溶剂型软化增塑剂:与橡胶互溶性差,增塑效果小,
易喷出,只作加工助剂使用。
四.软化剂和增塑剂的作用原理
1.非极性橡胶的软化作用——靠渗入、屏蔽、隔离作用
削弱高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首先软化剂渗入橡胶分子之间,把大分子推开,降低大 分子间的作用力,其次是软化剂的屏蔽隔离作用使大分子链 活动性增加,柔性↑,Tg↓,同时软化剂对大分子的稀释作
用,从而使橡胶的粘度大大下降,起到软化作用。
2.极性橡胶的增塑作用——靠定向排列、隔离的双重 作用来削弱高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增塑剂分子中含有极性基和非极性基两部分,极性基使 增塑剂与橡胶能很好互溶,起定向排列作用;而非极性基可
把橡胶的极性基屏蔽隔离起来,削弱了橡胶大分子间的作用 力。 增塑剂分子 + - +
+ - +
+- +
+
橡胶分子
橡胶分子极性基团
图:增塑剂作用原理模拟图
橡胶工业用软化增塑剂按来源分:
石油系
植物油系 煤焦油系 酯类 液体聚合物
§2 石油系软化剂
一.石油系软化剂的品种、用途及用量 1.来源及品种 石油系软化剂是石油炼制过程中的副产品或从石油 残渣中抽炼出来的产品。 品种有:操作油、重油、石蜡、凡士林、沥青和石 油树脂等。
2.用途、用量及特点
用途、用量
作充油剂:改善加工性,降低成本,用量15~50phr。 作加工助剂:主要改善胶料的工艺操作性,用量5phr左 右。 作软化剂:主要改善硫化胶的性能(伸长率、弹性等), 用量10~15phr。 特点:软化效果好,来源丰富,成本低,可在各种通用型 橡胶中使用。
要使△F﹤0,就必须使△H≦0或→0。
二.用溶解度参数判断互溶性的原理
溶解度参数相近——相似相溶 δ=(△E / V)1/2 ∵△H= V [(△E1 / V1)1/2﹣(△E2 / V2)1/2] V1 V2 ∴△H= V(δ1﹣δ2)V1 V2 式中:V——溶液总体积; V1 、 V2——1组分、2组分的体积分数; δ1、δ2——1组分、2组分的溶解度参数。 ∴当δ1=δ2时,△H=0 一般认为δ1和δ2的差值在±1.2(cal/cm3)1/2即可互溶。
2.软化增塑方法的分类 物理增塑法(即外增塑法):通过物理作用(润滑作用) 来使橡胶增加塑性。 a. 软化:非极性的软化剂加入到非极性橡胶中——多来源 于天然物质 b. 增塑:极性的增塑剂加入到极性橡胶中——多为合成产 品(为难挥发性物) 化学增塑法(即内增塑法):通过化学塑解作用来使橡胶 增加塑性。 塑性(plasticity):橡胶在应力作用下发生永久变 形的性质,即指未硫化胶的流变性。
三.溶剂化效应
定义:溶剂化作用是指溶剂分子(软化增塑剂)在大分子 链段上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溶剂分子对大分子的作用力 ﹥大分子间的内聚力,从而把大分子链段分离使大分子软 化。
两者能形成氢键 能产生溶剂化作用 两者能产生亲电和亲核作用
例:二烯类橡胶因含有C=C双键,π电子云呈电负性,有亲核性,
若使用酯类增塑剂,在C=O上的C原子具有亲电性,于是两 者就产生溶剂化作用,使大分子链段分离,起软化增塑作用。
§1 软化增塑原理
一.橡胶与软化剂、增塑剂互溶的热力学分析 △F=△H - T△S﹤0 △H ﹤0 △S ﹤0 △F ﹤0 ﹤0 ﹤0 ﹤0 非极性高聚物溶于非极性 溶剂 举例 极性高聚物溶于极性溶剂 ﹤0(放热) ≧0
(△H﹤T△S﹤0)
=0(无热) ﹥0 ﹥0(吸热) ﹥0
(T△S﹥△H≧0)
3.对软化增塑剂的要求 与橡胶相容性好,增塑效果大、用量少、速度快;
对于橡胶的使用性能没明显的不良影响;
低的污染性(staining)、迁移性(migration)、挥 发性(volatility)、毒性(toxicity)、抽出性
(leaching);
价廉易得。
4.使用物理增塑剂的目的 使生胶软化,增加可塑性,便于加工,减小动力消耗;
二.操作油(processing oil) 1.组成
操作油是石油高沸点馏分,是M=300~600 的复杂烃类(石油烃、环烷烃、芳烃)化合物,分 子量分布较宽,通常包括锭子油、机械油、变压器 油、三线油、五线油、六线油等。
2.分类
▲ 按油的物理性质分类(Kurtz分类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