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测量的基础知识》复习过程

《电子测量的基础知识》复习过程

电能量的测量包括对各种频率、波形下的电压、电流、 功率、电能等的测量,对于交流电源,又分单相和三相交流 电的上述各参数的测量。
Page 12
1.1 电子测量概述
1. 1. 2 电子测量的内容
(2)电信号特性测量 电信号特性的测量可分为时域特性测量、频域特性测量
和数据域测量,具体包括对波形特征、波形参数、频率、周 期、相位差、失真度、调幅度、调频指数、频谱特性、群迟 延、信号带宽以及数字信号的逻辑状态等的测量。
例如:直流电压的准确度当前可达到10-6数量级 ,音频电压为10-4数量级,射频电压仅为10-3数量 级
Page 17
1.1 电子测量概述
1. 1. 3 电子测量的特点
(4)测量速度快 由于电子电气测量基于电子运动和电磁传播,加之现代
测试系统中高速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得测量无论在测量速 度还是在测量结果的处理和传输上都可以极高的速度进行,
这也是电子电气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科技各个领域 的重要原因。
Page 18
1.1 电子测量概述
1. 1. 3 电子测量的特点
(5)可以进行遥测 电子电气测量可以通过各类传感器将现场各种待测量转换成易
于传输的电信号,用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送到测试控制中心,实现 遥测和遥控,从而可以实现对那些远距离的、高速运动的或人体不 便接近的地方的信号进行测量。 ( 6)易于实现测量智能化和自动化
Page 6
电子测量技术
第一章 电子测量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 数字逻辑基础
学习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的分类,测量误差的 分析处理和表示方法。
电子测量内容和方法分类,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有效数 字处理,误差的合成。
随机误差的分析和处理,正态分布的理论分析,方差和标 准误差。
Page 8
第一章 电子测量的基础知识
电子测量技术
前言 关于课程
前言
《电子测量技术》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 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专业课程。
本课程覆盖了电子电气测量的基本理论、基本 方法和基本测量仪器。
Page 2
前言
1、测量误差的表示、分析和处理; 2、信号发生器和电子示波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3、电压、电功率、电能、频率时间的测量; 4、电路元器件参数的测量; 5、频域、数据域测量技术; 6、常用传感器技术。
Page 11
1.1 电子测量概述
1. 1. 2 电子测量的内容
电子电气测量通常分为电磁测量和电子测量两大类。电 磁测量主要是以电磁学理论为依椐,对交直流电参数以及磁 参数的测量;电子测量是以电子技术为基本手段,对各种电 量和非电量的测量,并研究相应的测量方法和仪器。
具体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电能量测量
Page 14
1.1 电子测量概述
1. 1. 2 电子测量的内容
(1)电能量测量; (2)电信号特性测量; (3)电路元件参数测量; (4)电子电气设备性能的测量; (5)对各种非电量测量。 上述各项测量内容中,尤对于频率、时间、电压、相位 差、阻抗等基本电参数的测量更为重要,它们往往是其他参 数测量的基础。
1.1 电子测量概述
1.1 电子测量概述
1. 1. 1 测量的意义和概念
测量是通过实验的方法对客观事物取得定量信息的过程 。人们通过对客观事物大量的观察和测量,形成定性和定量 的认识,经过归纳和总结,建立起各种定理和定律,而后又 通过测量来验证这些认识、定理和定律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测量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从本质上说,测量包含了 两方面的含义:“测”,任何要测量的事物必须是人可感受 到的,至少是可以转换成人可感受的事物;“量”,任何要 测量的事物必须是可以量化的。

例如:高档次的数字万用表,直接测量的电阻
值为3×10-5~3×108 Ω,量程比为1﹕1013
Page 16
1.1 电子测量概述
1. 1. 3 电子测量的特点
(3)测量准确度高低相差悬殊 就整个电子电气测量所涉及的测量内容而言,测量有些参数的测量准确度却又相当低。
Page 15
1.1 电子测量概述
1. 1. 3 电子测量的特点
(1)测量频率范围宽
电子电气测量所遇到的测量对象,其频率覆盖范围极宽
,低至10-6 Hz以下,高至1012 Hz以上。
(2)测量的量程宽
量程是测量范围的上、下限值之差或上、下限值之比。
电子电气测量的另一个特点是被测对象的量值大小相差悬殊
Page 10
1.1 电子测量概述
1. 1. 1 测量的意义和概念
电子测量是是以电子技术为基本手段的一种测量技术, 它是测量学与电磁学、电子学相互结合的产物。
电子测量除了具体运用电磁学、电子学的原理、方法和 设备对各种电量、电信号及电路元器件的特性和参数进行测 量外,还可以通过各种敏感器件和传感装置对非电量进行测 量,而且往往更加方便、快捷、准确。
Page 3
前言
本课程共6章,共64个学时,其中56学时 的理论课,8个课时的实验课。
Page 4
前言
1、模拟万用表和数字万用表的使用; 2、信号发生器的使用和常用参数测量; 3、电子示波器的使用和常用参数测量; 4、数字频率计数器的使用。
Page 5
前言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课程总评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综合评定。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报告、考勤情况、课堂提问、 课后习题等占30%。
(3)电路元件参数测量 电路元件参数测量包括对电阻、电容、电感、阻抗、品
质因数,以及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集成运 算放大器、集成数字电路等各种器件参数的测量。
Page 13
1.1 电子测量概述
1. 1. 2 电子测量的内容
(4)电子设备性能的测量 电子设备性能的测量包括对电压放大倍数、功率增益、 输入阻抗、输出阻抗、衰减特性、灵敏度、频率响应特性、 时间常数、动态工作范围、抗干扰性能、信噪比、温度特性 、稳定性、测量误差、线性度等的测量。 (5)对各种非电量测量 在实践中,常需要对许多非电量进行测量,例如位移、 速度、加速度、压力、应力、温度、湿度等,这些量要借助 各种传感器先将它们转换为电信号,再利用电子测量的方法 和设备进行测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