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体裁:词
题文: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
名字:张志和
年代:唐代
描述: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
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
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
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
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万字,《大易》十五卷,有《渔夫词》五首、诗七首传世。
翻译:
原文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原文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赏析:
赏析一: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
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
赏析二:思想内容
词中描绘了大量的江南水乡汛期的景物和渔人形象:春江水绿、烟雨迷蒙、天空白鹭、鳜鱼正肥;青箬笠,绿蓑衣,渔人垂钓忘归。
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色彩万千,情融于景。
一首醉情于山水的的抒情诗。
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赏析三:语言赏析
全词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赏析四:诗歌结构
“西塞山前白鹭飞”首句,点明地点。
同时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桃花流水鳜鱼肥”第二句,点出江南水乡桃花盛开,鳜鱼正肥的季节。
写出暮春西塞山前的美丽山色,渲染渔父的生活环境。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日常生活,然而,借助读者的想象,可以体会到词中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考点:
一、必背名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解释:
关键词:渔歌子
词牌名。
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
分单调、双调二体。
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
双调,五十字,仄韵。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
“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关键词:西塞山
浙江湖州。
关键词:白鹭
一种白色的水鸟。
关键词:桃花流水
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关键词:鳜鱼
鳜(guì),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关键词:箬笠
箬(ruò),竹叶或竹篾做的斗笠。
关键词:蓑衣
蓑(suō),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关键词:不须
不一定要。
古诗词课外拓展
古诗词分类大全之传统节令
春节: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重阳: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元宵:南宋.朱淑真(一说欧阳修)《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寒食(清明前两天):韩翃《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七夕:杜牧《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古诗词分类大全之爱情最甜
1.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
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4.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
6.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8.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9.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
10.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
11.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
1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