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贸大金融硕士考研短时高效

贸大金融硕士考研短时高效

贸大金融硕士考研短时高效当6月11日下午五点收到贸大录取通知书,我的考研历程终于尘埃落定。

在四个月的考研过程中,我经常来贸大考研论坛吸取前辈的心得和经验,在这里我获得了勇气和动力。

所以,我想写点东西回报考研论坛对我的帮助。

“考金融,选凯程”!凯程2014年外经贸金融硕士保录班录取6人,保录班全部录取,专业课考点全部命中,这6人中,2个人是二本学生,3个人是一本学生,1个是三本学生,顺利录取到了外经贸金融硕士项目,外经贸金融硕士分金融学院和国际贸易学院,各招50人,其中国贸院难度比金融学院难度小.同学们在报考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我首先声明一下:我的考研之路有点特殊,准备的晚,开始的晚,我是从2012年9月才开始准备考研的,也就是说用了四个月时间考取了贸大经贸学院的国贸学硕(不要惊讶,看看我是怎样利用这四个月的)。

尽管被录取,拿到了通知书,而且是公费的,但是分数真的不高。

我把这次成功归结为“七分实力、三分运气”。

遥想考研的四个月时光,说句实话,我真的不想再来一遍。

在这里,我并不想给学弟学妹们增大压力,但是,既然选择了考研,我们都应该有承受这种压力的心理准备。

我先讲一下我的考研经历吧。

由于家庭情况一般,我大学四年都在学习、兼职交替中度过,到了大三上学期我还当家教,补贴生活费,每周周一到周五晚上2个小时,这就挤压了考研时间。

所以,当同学们从3月份开始准备考研时,我落后了。

一直到放暑假(7月中旬吧),还没有正式开始。

为了感受一下考研氛围,假期我在学校报了一个考研政治班,上完七天课,我就打包回家了。

(当时也是对考研时间安排没有正确认识,总以为时间很充足: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当然,回家前我规划的特别美好,课本都拿回家了,但是呢,在家玩了一个月课本一点都没有翻,到九月初开学时,我就原原本本地拿书回校了。

这时,我就落后别人很多了。

(所以,如果你不是那种自控能力特强的人,不要相信自己会在家中学习,暑假还是不要回家。

)我们学校2012年3月份开始整修师范学院教学楼,这样,现有的能用的教学楼都被挤满了课。

考研的学生占不着座。

全校就只剩下1、2个考研教室。

我当然没有占着位。

最后,是我一个同学在其中一个考研教室前面的走廊帮我占了个位置,自己买了张小书桌,从此就开始了我的考研路。

由于地处同学们出教室的必经的“走廊过道“,经常被惊吓到。

(经过的同学经常踢到我的凳子)。

前期受影响较大,后来无暇顾及了。

另外因为临着门口,一开门,冷风呼呼的吹啊。

冻啊!(所以说,考研不仅对心理是一种考验,身体素质也要强啊。

)这是其中之一的艰苦。

第二个就是压力。

我们学校到10月上旬,开展“保研”(成绩优异的同学不用参加考试直接被录取为本校研究生)。

当时我由于不甘心,想考更好的学校(我们学校非211),就毅然放弃了这次保送机会。

后来想想呢,这叫什么来着——无知者无畏(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对自己和别人的考研进程不了解,仅凭着“孤勇”放弃了这次机会。

但是我们宿舍的其中3人选择保研(我们宿舍的乖乖女都学习好好啊,嘿嘿),当时,我知道后,那就是一个晴天霹雳啊,打得我六神无主(因为,我们曾经说过要一起考研的)。

这样,就剩下我和另一舍友2人坚持考研了。

但是呢,她却在外面租了房子,搬出去复习。

唉,全宿舍我就变成光棍一根,高举考研大旗了。

每当早上你起床准备奔向自习室时,舍友却窝在被窝睡觉;当你中午回宿舍准备小睡一会儿时,舍友却在电影、八卦胡侃一通;当你晚上11点披星戴月回到宿舍时,舍友又已经窝在床上,准备就寝,我都怀疑是不是当初自己的抉择错了呢。

我忽然间感觉自己成了一个被舍友抛弃的人:舍友的话题我不敢插嘴,舍友的活动我没时间参加;另一方面,压在我心中的考研困惑她们不懂,我的作息时间与她们格格不入……但是,我是一个坚强的人,尽管怀疑,但我仍坚持。

虽然有时压力大的向家人打电话哭诉,但哭完之后,接着又回到考研教室小课桌上埋头苦读。

当然,除了以上压力之外,还有尽责的辅导员老师时不时的发布就业、招聘信息到你的手机上,提醒你抓紧找工作。

另外,也有推免成功的……最后我需要面对的——只用四个月时间将政、英、数、专看完、看懂、看熟。

而贸大的专业课自我感觉有些……(我也不敢品评平迪克和多恩布什2本厚书怎么样,毕竟多恩布什的书我一点也没看,连金圣才的课后详解和课堂笔记我也没时间看),总之,对我来说,专业课有些难。

我总分不高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专业课拉分了,今年贸大的专业课分数普遍高。

有不少130以上的,也有125左右的(我知道的我们系考上贸大一个考了131,一个考了129,还有一个也是125以上吧)。

我才考了111分。

当时在考场上,专业课试卷我空着一个证明题、一个简答题、一个论述题(汗啊,这么低的智商还出来糊弄同志们,真是不好意思啊,呵呵,允许自嘲一下吧)。

特别是那个简答题,我都不知道题目什么意思,更不知道答课本什么地方。

专业课这样的分数还是由于时间不充裕造成的,专业课毕竟不是英、政,英、政会用到高中时的一些基础。

虽然,国贸专业(我本科是学国贸的)涉及一些经济学专业课,但毕竟不专业,基础不牢,全凭重新自学。

时间不充裕,效果就是不好。

(所以,本人认为,考研的特别是跨校考研的同学们,需要主抓数学和专业课,它们是最拉分的)。

在考研的后期,感觉时间不够用,我就只能每天坚持学习11-12个小时,以高强度的“密集式”战略取代轻强度的“持久式”战略,即每天早上8:00到自习室,12:30去吃午饭,1:00回到自习室,在桌上趴半个小时(回宿舍无法休息啊,舍友们高谈阔论,激情飞扬),1:30起来接着学习,到5:30或6:00去吃晚饭,6:30回到教室一直到接近11:00楼管员将整座教学楼的电“咔嚓”一声切断,我们才“怨声载道”的打道回宿舍。

这样来算一下:上午四个半小时,下午四个小时,晚上四个小时,一天就学12个小时啊。

现在回想那时的艰辛,真的很佩服自己(呵呵,允许俺虚荣一下),但是,那种生活我真的不想再重温一遍。

学生时代,有过一次像样的考研经历,才是完整的、充实的。

尽管并非所有有过这种经历的同学们都会进入自己心仪的大学继续深造,但我觉得这样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它教会我们孤独,教给我们坚持,让我们自强和坚强,使我们变得“因知才无畏”而非“无知无畏”。

我觉得这样的经历我会铭记一生,它将是我宝贵的精神财富。

其实,洋洋洒洒,胡侃乱侃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就是一个意思:既然选择了考研,你就要坚持;如果你选择坚持,那么压力就会如影随形、伴你左右;如果你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你也会从这种不平凡的经历中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作为以后生存的宝贵经验。

当然,能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坚持下来的大多数人是有很丰厚的回报的,比如我。

不是有一句话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天道酬勤啊。

接下来,具体说一下各科备考情况:英语:考了74分。

说实话,是我付出最少的一门。

我背单词用的是《*东方考研词汇正序版》,(红皮的),到一月份开考时,我背了两遍。

个人认为,背考研单词,不必记得很详细,没必要每一个单词的拼写、句型都清楚,只要拿过这个英文单词,你认得就好。

我把单词记忆放在每天早上一般8:00到9:00,这是我每天干的第一件事——考研单词记忆很重要。

9月份开始,做张剑黄皮150篇阅读理解(基础篇,提高篇没时间了)到最后只做了一半。

个人感觉这本书不是很好,与真题有一定差距。

前期时间充裕的话,可用来练手,后期还是应该以真题为主。

听很多同学说,他们真题做了有四、五遍。

但是,我只做了一遍。

英语我感觉考了74分,纯属啃老本。

各位同学如果时间够的话,英语还是应该好好复习的。

复习资料:《*东方考研词汇(正序版)》、150篇阅读理解基础篇(张剑、黄皮)、真题政治:考了71分。

我从11月中旬开始背诵,前期跟着上了几个班:暑期强化班、冲刺班。

后期以《风中劲草》核心考点、核心考题为主。

我基本上背一章做一章题。

《风中劲草》到考试时背了2遍。

我着重背有标记的地方,主观题也着重背。

由于我是文科,记忆方面有优势,也有一定基础。

所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分数还算尽如人意。

但是,对于想考高分的理科生,我认为还是应该早复习,10月份开始,红宝书一定要看。

2遍是不够的,起码4遍。

“重复是记忆之母”这句话用在政治复习上是十分正确的。

所用的资料:考研政治班讲义、《风中劲草》核心考点、核心考题及答案数学:136分。

它是我复习最投入的一门。

我从3月份每天晚上看高等数学课本,一晚上一节,并做课后题。

到放暑假时,才马马虎虎看完2本高等数学。

(由于从2012年5月开始每周5天每晚上6:00——8:00当家教,所以我没时间复习了)9月初,我开始看线性代数,先看了一遍课本,然后做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书上的基本概念、定理、例题一个不落都做了。

到最后看了有4遍,同时,复习全书上的线代没看。

至于概率论复习是很仓促的,我记得很清楚,十一放假十天。

那段时间,自习室里的人很少(基本都回家过节了),我就窝在小书桌上整整十天,看完了复习全书上的概率论,当然我偶尔也翻翻课本。

也就是说,我差不多到10月中旬将复习全书做了一遍。

然后,我就马不停蹄的开始第二遍。

相信大多数同学都有这种感觉:第一遍看复习全书能自己有思路能做对的题寥寥无几,自信心深受打击。

这是十分正常的。

复习全书上的题目都是考研专家经过千挑万选弄出来的,是十分有水准的题目,与考研数学题十分接近了。

综合性又强,对于刚刚完成数学课本初级复习的的同学是有一定难度的。

所以不要灰心,应该马上调整状态开始第二轮复习。

这一轮复习我仍然是每道题挨着做,这时,我开始在书上做标记:“再看”——是不懂的,需要再研究;“√”——此题十分有代表性,需要熟记。

当然对于每道题的每一步所用的定理、思路,我都仔细记在旁边,对线代尤为如此。

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每页旁边都有札记,我把每道题涉及的定理、公式、概念在旁边记下来。

如此重复,一方面再做时很方便;另一方面,在写的过程中,就加深了记忆。

总之,我十分偏爱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

因为它很薄,如果快的话,一周能翻2遍,很有成就感的。

其实,数学和政治一样,需要记忆。

第3、4遍翻复习全书时,只需看做标记的题目,那些简单的、有思路的放过,着重看那些不懂得。

这样,所需时间大大缩短。

当然在做复习全书的过程中,也尝试着做660题,但没坚持下来,个人感觉做好复习全书,应付考研数学基本可以了。

到12月我开始做真题,每天一套,我挺遗憾的是:没有拿标准的考研时间来做。

我建议还是每天拿3个小时,严格按考研时间安排,最好在上午。

第一遍做真题时,没写在上面。

准备第二遍时写在试卷上。

到第三遍时,做一套真题只需几十分钟,只做做那些难的题目。

做完真题后,我又买了套440题,准备练练手。

但是,刚做第一套我就感觉很难,题型很新,有些难度,加上时间紧迫,最后只做了5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