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语学习策略英语口语学习策略是当前英语学习和教学中引人注目的研究问题。
本文从口语学习的目的及方法入手,重点阐述如何学习口语。
学习策略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1.使用英语口语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绩;2.优秀生记忆与情感策略对其学习成绩有明显的积极影响;3.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必须首先加强认知、记忆、情感策略的使用。
可见,英语口语学习策略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提出对英语口语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力在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英语口语;学习策略;教学学习策略前言:无论是在我们的中学教育或大学教育中,英语口语的学习都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大多都是想与外国人交流,很少是想从事文学翻译之类的,可见,学好英语口语的重要性,虽然我们的目的只是相互交流,但是实际上对我们却很难,因为很多人学习英语口语都没有一套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法,这也本文探讨的重点。
本文将从英语口语学习的概念与作用开始,给大家详细的阐述学习英语口语的专业策略。
1口语概论1.1口语的概念与作用口语是口头交际使用的语言,是最早被人类普遍应用的语言形式,所有的民族都有口语。
口语通常是通过声音传播的,根据需要,文学作品中也常以文字记叙口语。
口语灵活多变,多因场合与发言者不同而被自由使用,因为发言者与听者同在现场,有时这种发挥不但不影响听者理解,反能更生动地体现发言者心态,或使语言简洁化。
口语成为书面语言后则比较固定,语法更严谨,有利于准确地流传,经过一段时间后口语和书面语差别就有加剧的趋向,原因是口语不断随时间与地方而变化,而书面语相对稳定。
1.2学习口语目的我们学习口语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与别人进行交流,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想法,进而通过口头交际学习、了解更多的东西或学到更多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与此同时我们也能直观的表达自己的期望。
通过口语的学习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这门语言,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与动力,达到姣好的效果。
2如何学习好口语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可实际生活中,由于对口语、听力训练不够,大部分高中毕业生、非英语专业大学本、专科毕业生口语发音不准,说话不流利且听力太差,无法用英语进行交流。
本文将向大家介绍学习英语口语的几种方法。
平时多去英语角,多与人用英语聊天,是练习英语会话的不二法门。
可聊天毕竟是为了学习口语,当然也要注意方法,即科学聊天法,方法实际上也很简单:1)英语口语学习方法:a.聊天前做好主题准备工作,包括了解话题、查找所涉及的单词、准备能套几十个常用句型备用。
b.身上装上一本15000词左右的英汉小词典和一本1万词条左右的汉英小词典。
c.聊天过程中不要怕在对方面前查字典。
无关紧要的话可以想法用其它句子说清楚,关键的词则一定要查字典。
d.聊完天后应对从今天聊天中学到的单词、表达法、句型进行登记总结,并背下来。
2)英语口语学习注意事项:a.复习预习工作一定要做,只有这样每一次聊天才会有较大的收益。
b.不要怕丢面子。
成年人学英语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尤其是自己的“面子”。
c.自我对话与口头作文也是一种很好的口语训练法。
一般会话,非正式口语就足够了,可要参加技术交流、商务会谈、正式会议等,练好正式的口语就很有必要了,这就是句子库法。
方法如下:a.在阅读过程中、从书本例句中、从对话中看、听到地道、标准、典型、或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
b.将每一个摘抄的句子分别记在不同卡片或纸条上随身携带。
c.随时取出尽量做到大声、快速、清晰地读几遍。
d.经常回忆所记的句子。
e.积累到一定量后分类总结设立“自己”的句子库。
注意事项:a.一定要是“自己”的句子库,现有的这类辞典由于你未背熟所以不是你“自己的”,不过可利用它来对句子进行分类摘抄,以便查找。
b.一定要对句子达到随口而出的地步。
c.背诵的诗歌、文章也属“句子库”X 畴。
d.对自己背的句子、文章还可采用复述的方式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这对自己的语法、单词量、反应速度都是很好的考验。
在实际生活中,在各种不同的情景或场合、对不同的对象表达某一意念时常使用的习惯用语并不太多。
这些用语大多具有固定的句型,往往不能用汉译英的方式直译出来。
一个对口语句型熟练的人,只要掌握了2500~3000个常用词和短语,就能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学汉语时,我们知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英语学习也是这样,可以这么说,如能熟背英语三百句,口语交流基本没问题。
更何况那些优美的句子还会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呢!还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很好地进行口语会话,需要记忆一些过渡性、装饰性词语和插入语句。
对话总是双向的,除了说得出,还要能听得懂。
想练好听力,只有靠多听。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由于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性语言,大多数国家的商务、技术人员都会说,可是由于受母语影响,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发音并不很准确,甚至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也有地方口音——就如我国各地的方言一样。
例如,苏格兰人通常会吞掉一些音节,澳大利亚人常将“today”说成“todie”;不少新西兰人把“set”说成“sit”;拉丁语系的人说英语,有r结尾的单词往往加上小舌颤音;日本人说英语r与l分不清;东南亚的人说英语往往夹杂着本国母语的语调,而且t音常用d来代,等等。
在对话时应注意,而且平时也应适当听听这些国家的英语台作为练习。
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流,口语能力差会使你不敢与人对话,从而无法交流。
希望大家能运用好本文介绍的两大法宝,把口语学好2.1过好口语三关2.1.1发音关:发音的正确清晰,是口语的第一关。
生活在中文环境里的人,要准确掌握一门外语的发音,需要经过一个刻意追求的过程。
学发音要有一个阶段狠劲地注意口形和部位。
不妨“勉强”一些,“夸大”一些,像京剧道白那样“过分”地咬准。
正确的发音习惯之后,会逐渐变得自然。
我们听外国人说中国话,只会对他们的发音准确而惊叹,而不会对他们不像中国人那样省力而认为不好。
没有经过刻意准确的阶段就追求“自然”,这样发出的音只是一种不三不四,大体上有点像,却谈不上正确的声音。
有的音发得不准确,主要是口形和部位不到位。
如th[δ]是英语的一个特殊发音,许多人把它读作[s],自认为比较接近了,其实是错了。
甚至有的中国老师这样教:“读这个音本应该将舌头伸出来,但不伸出来也可以,外国人也能听懂。
”这不是在教学生“中国式英语吗?”如果自己发音不准,就很难分辨别人发音的正确与否。
过发音关必须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地去练,只想顺顺当当听其自然,常常最后学到的只是模棱两可的声音,谈不上正确。
2.1.2句型关:句型是在自己脑海中建立外语语境的重要一环。
掌握句型的要求是不但在大脑“贮存”足够的句型,而且要在使用时灵活“调取”。
英语中有许多与特定场景、气氛等相应的特定句型。
用这些句型可以表达建议、请求、命令、安慰、指责、兴奋、愤怒等不同要求和情感。
这类句型一般都很短,大都是简单句,却能表达出各种情形下的各种说法。
要做到口语流利,就必须熟悉并掌握各种特定条件下的特定句型,形成对特定场景做出快速的语言反应能力。
掌握句型的方法是背诵和即席发言,学习外语的人一定要背诵好文章、好句子,一条好句子可以创造出许多好句子,背诵五十条句子,你的口语会好起来;再背五十条句子,你的口语会上一个台阶;如果再继续背诵五十条句子,你的口语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不是要求学生细微地捉摸、详尽地分析每一课每一句,而是要求背诵到滚瓜烂熟的程度。
其实并不是完全背诵,常常背到了一定的课数就在脑海中形成了外语的语境,建立了语感。
熟读是说的前提,只要读得通畅,才会说得流利。
古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
熟练句型的第二个方法是即兴讲话。
讲话的题目应稍为广一点,不要老是“My family”“My school”。
比如谈论的话题,有的同学只说一句“是中国的首都”,下面就不知要谈些什么。
实际上,有许多话题可以谈论。
例如:的历史、气候、大学、公园、交通、街道、建筑以及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还可以将话题引入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比赛、电视剧、文艺或小说中去谈论一番。
有的学生自尊心较强,害怕出错,不敢X嘴。
即席讲话就是要求学生克服自卑与羞怯,大胆X口,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用英语进行交谈,将所学句型用于谈话当中,将话题引入自己所熟悉的话题和表达法中。
2.1.3词汇关:提高口语能力的第三关是“词汇”。
词汇量是解决表达“好不好”的关键。
在掌握句型的基础上扩大词汇才有意义。
在扩大词汇方面,需要记一些常用词、急用词。
按使用频率、使用X围,大约5000左右的词汇就足以进行日常口语交流了。
口语体不同于书面体,口语体中所常用的词汇,大都拼写简单,发音流畅,多是小词、简单词、常用词。
有一些“万能词”,像go, make, do等,这些词在口语中的用法非常活跃,表达生动活泼,简明扼要,内涵异常丰富。
掌握十来个这类词,就能套用各种句型,轻松自如地进行口语交流了。
因此,教师要尽量用一些小词、短句和教过的英语教英语、解释难句和课文意思。
学生用学过的英语学英语,听得清楚,理解得准确,这样学生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必将有所提高。
2.2英语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途径2.2.1加强听力训练,增加语言输入与储备《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加强培养及训练学生语言知识的转换能力,其主旨是让学生通过读和听获得知识、信息和语言,经过思维,在原有知识及语言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内容和语言加工和重组,并赋予新的内容,然后输出,从而完成交际的全过程。
由此看出,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和完成交际的必备条件。
“听”是语言、知识、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开口说话的第一步。
大量的听力练习是学生获得语感以及学会正确表达自己思维的基本途径。
美国心理语言学家Wilga M .Rivers认为,听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接收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建立的过程。
听的理解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被称为感觉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习者得到的仅仅是一个肤浅的印象,能初略地识别,能根据自己所有的学习第一语言的经验对所听的材料进行初步地切分音段,这基本上是一个被动和接收的阶段。
第二阶段被称为识别阶段,它是一个通过切分音段和组织音段来识别的阶段。
学习者把所接收的信号一个一个地加以识别,把已经识别的与正在识别的联系起来。
这个识别过程是积极的、细致的。
第三阶段为领悟和建立阶段。
学习者通过认知系统重复一遍所听的材料,而且不时地把已经理解的东西与听到的加以对照和修正。
学习者通过重新理解使所听材料成为一种比较容易保留的形式被存入记忆里。
这样,理解了的材料得到了改变,被保留下来的是语义信息。
有了语义信息,人们再寻求表达形式。
从听的理解过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学习者学说英语必须从听开始,先听别人说,反复多听几次,知道怎样说,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时,便会产生强烈的想说话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