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一财政经济工作的作用和意义重点

统一财政经济工作的作用和意义重点

统一财政经济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统一,扭转了建国初期极其险恶的经济形势,取得了新中国经济战线上第一个巨大的胜利,这对于新中国政治和经济地位的巩固,对于渡过建国后的第一个险滩,起了极大作用。

毛泽东说,全国财经工作统一的胜利,其意义不亚于淮海战役。

刘少奇说:“中国的财政经济,在历史上是没有统一过的。

国家财政收支,在过去数十年中也没有平衡过,反动政府每年必须发行巨额的钞票和举借巨额的内外债才能过日子。

中国的金融物价也是12年来没有稳定过的,人民必须在通货膨胀的损失中付出巨额的资金。

但是人民政府在战争尚未结束与发生灾荒及帝国主义封锁等情况之下,在很短的时期内,就实现了这些重大的措施,并达到这样的成绩。

……这是我们国家一个极为重大的进步。

”1具体地说,统一全国财政经济起到了如下作用:
第一,争取了财政的收支平衡,使财政经济状况开始走向好转。

由于掌握了全国的主要财政收入,资金与物资也集中在国家手中,中央掌握财源的结果是使全国财政收支接近平衡。

为此,国家就无须再增发通货来弥补财政赤字。

第二,制止了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

1950年3月政务院颁发《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从4月份起,物价即停止上涨。

以1950年3月的批发物价指数为100,同年12月下降为85.4,1951年12月为92.4,1952年12月为92.6,结束了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不已的局面。

陈云指出:物价平稳,“这不仅关联到大多数群众的利益,而且关联到中央人民政府的信誉”2。

第三,建立了人民币的信誉。

由于制住了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抛售物资,回笼货币,以及打击银元等政策的实施,人民币在流通领域占据了统治地位。

由于4月份开始的物价下降趋势,使人民币作为储藏手段的职能加强。

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猛增16倍以上。

人民币在人民群众中建立起了威信。

第四,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统一,为整个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为不失时机地开展经济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1950年4月13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7次会议上曾指出: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过去6个月在整理收支、稳定物价方面的工作有了很大的成绩。

财经委员会的方针是正确的。

我们国家的财政情况已开始好转,这是很好的现象。

总之,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统一,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人民生活的逐步提高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在建国初期那样分散混乱的状况下,将财政经济工作集中统一起来,是完全必要和适时的,取得了伟大的成绩,这是建国后的头三年中的重大事件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