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化学的魅力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同步检测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人类认识化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物质的出现过程正确的顺序是:①火的发现和利用②纳米化学③原子分子论的提出④火药()A.④①③②B.①③④②C.④③②①D.①④③②2.化学是研究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列各项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培养新品种,增加农作物的产量B.综合利用石油,制造优质的人造纤维C.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的新功能3.下列不属于化学制品的是()A.不锈钢和玻璃B.钢铁和水泥C.煤和石油D.塑料和橡胶4.通过化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选项,其中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A.物质的变化与性质B.物体的运动与静止C.物质的组成与结构D.物质的用途与制法5.下列有关化学的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B.化学只能研究自然界存在的物质,不能创造新物质C.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D.化学可以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必要的药物保证6.下列学习用品中不属于化学制品的是()A.毛笔B.圆珠笔C.塑料直尺D.课本7.我国科学家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他是()A.袁隆平B.杨利伟C.张青莲D.刘翔8.下列知识归纳中,错误的是()A.A B.B C.C D.D9.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基础科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B.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C.化学成就了人类实现点石成金的梦想D.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10.下列关于化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B.化学在医药、能源、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百利而无一害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11.下列对化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不仅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制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新物质B.想制造什么物质就可以制造什么物质C.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D.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变得更美好K=10.该温度下,将pH=4的硫酸溶液与pH=9的12.某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12W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并保存恒温,欲使混合溶液的pH=7,则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比为( )A .1:10B .9:1C .10:1D .99:2113.高新技术都会随着化学技术的发展而取得突破性的改进,大大地改变人类的生活.其中对化学科学和化工技术影响最大的可能是( )A .脑科学技术B .基因技术C .太阳能技术D .纳米技术 14.下列有关化学的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利用化学可以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B .利用化学可以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C .利用化学可以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对人类只有益处而无害处D .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以丰富人类的物质生活二、多选题15.2005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深刻的记忆.10月中旬,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也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铺通;11月13日,中国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装置发生爆炸,造成松花江水体严重污染;11月17日,神六载人航天“多人多天”飞行圆满成功.关于上述事实,下列说法不正确有是( )A .在运送飞船的火箭推进器中盛有液态肼()24N H 和液态双氧水()22H O ,当它们混合反应时,即产生大量的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的热B .化学给人类带来灾难,应取缔所有的化工厂C .用于制造钢轨的合金材料–高锰钢,具有很好的韧性和耐磨性D .尽管青藏高原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在选择钢轨时仍要注意钢材的防锈功能 16.下列叙述符合化学史实的是( )A .最早使用湿法冶金的国家是中国B .最早提出分子概念的科学家是道尔顿C .最早提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化学家是拉瓦锡D .最早提出原子论的科学家是阿伏加德罗17.从生态学角度考虑,如果“灰太狼”不吃“喜洋洋”改吃草了,可能的结果是( ) A .体质差的羊无法淘汰,羊种群越来越衰落B .羊和狼都会生长的很好C .草场会因过度啃食而退化D .狼体内会很快产生消化草的酶三、填空题18.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研制快速降解塑料;②新型高效药品的开发;③合成高效化肥;④合成人造皮肤;⑤寻找高效催化剂在节能低耗情况下分解水得到氢气;⑥消除汽车有害尾气;⑦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⑧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达到高产.请将以上问题归类,并把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健康问题________;(2)能源问题________;(3)粮食问题________;(4)环境问题________.19.近代科学家________和________提出了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创立了________和________.20.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环境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的角度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贡献.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开发高效、无毒副作用的药品;②用生物细菌分解水而得到氢气做燃料;③研制开发超导材料;④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⑤研制某些人造器官;⑥高效化肥的合成;⑦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及其再利用的途径;⑧开发出不产生废物的工艺.请把有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课题序号填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1)健康问题________;(2)环境问题________;(3)能源问题________;(4)粮食问题________.21.请用短线连接国家、科学家与所做出的贡献_______22.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R.J.S.Rayleigh, 1842-1919)在测定氮气的密度时,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取了氮气,结果却发现两种不同的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不相等.(1)一种方法是通过除去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余下氮气的方法制得氮气,然后测量它的密度为1.2572克/升.(2)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氨氧化原理:把氨气通入装有黑色氧化铜固体的玻璃管中进行加热,测得生成的氮气密度为1.2508克/升.开始瑞利认为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不当引起了实验误差,但经过多次实验,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之间总有一个微小的差异.瑞利没有放过这一微小差异,经过两年精确的实验研究和推理分析,他和英国化学家拉姆塞终于找到造成这一微小差异的答案.(1)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其密度之间的微小差异是由________(“必然”或“偶然”)因素造成的.两位科学家最后找到的答案是________.(3)根据上述材料,最能体现了两位科学家具有________的精神.A.淡泊名利,献身科学B.敢于牺牲,百折不挠C.勇于探索,精益求精D.教书育人,诲人不卷.四、简答题23.化学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早在18世纪就先后独立地发现了氧气,但由于受“燃素理论”的影响,使他们放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根据“燃素理论”推知,燃烧后物质的质量应当减轻,但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研究磷以及一些金属燃烧时,做了大量实验,实验结果都与“燃素理论”相违背.他大胆知疑,尊重实验事实,进行深入研究,克服重重阻力,击破了“燃素理论”,真正发现了氧气.通过以上叙述你有何感想________?参考答案1.D【详解】①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火的历史;②纳米材料是现代科学家们研究的一种新型材料;③近代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分子论;④火药最早应用的是我国发明的黑火药,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则上述物质的出现过程正确的顺序是①④③②。
故选D。
2.B【详解】A、培养新品种,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属于生物学研究的范畴,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B、综合利用石油,制造优质的人造纤维,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正确;C、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属于物理学研究的范畴,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的新功能,属于信息技术学研究的范畴,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3.C【详解】A、不锈钢是用生铁炼制成的,玻璃属于硅酸盐制品,均属化学制品,故选项错误;B、钢铁是利用铁矿石炼制而成的,水泥是以石灰石和粘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均属化学制品,故选项错误;C、煤和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化学制品,故选项正确;D、塑料和合成橡胶均属于三大合成材料,均属化学制品,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B【详解】A、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B、物体的运动与静止,属于物理学领域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正确;C、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D、物质的用途与制法,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5.B【详解】A、化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故正确;B、化学研究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也能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故错误;C、分子-原子论的创立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本质的基础,是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故正确;D、化学能研制出新的物质,所以化学可以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必要的药物保证,故正确。
故选B。
【点睛】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6.A【详解】A、毛笔是由竹子和动物的毛发制成的,不属于化学制品,符合题意;B、圆珠笔中塑料和笔芯是通过化学变化制成的,属于化学制品,不符合题意;C、塑料直尺也是通过化学变化合成的,属于化学制品,不符合题意;D、课本的纸张、印刷的油墨是经过化学加工的制成,属于化学制品,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详解】我国著名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他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
故选C。
8.D【详解】A、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有核结构模型;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故A说法正确;B、氮肥可以使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磷肥可以使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