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档案实体管理概论1.档案管理实体的内容: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统计2.档案实体管理的原则:来源原则,全宗原则,有机联系原则以及保管和利用方便原则3.我国档案管理的原则A统一领导,分机管理原则(基本原则)b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要求)c便于社会的利用(目的)第二章档案价值的鉴定1.档案保管时间:短期15年(含15年),长期16~50年,永久2.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基本内容:(1)制定档案鉴定的有关标准,包括单行规定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等(2)具体判定档案材料的价值——有用性即有用程度,确定其保管期限。
(3)剔除本无保存价值和保管期满的档案,按规定进行销毁或作相应的处理3档案价值:是指档案这一客体对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凭证和情报作用,而表现出的有用性即有用程度4档案价值的特点:多维性,潜在性,相对性5鉴定档案价值的标准:A档案属性标准b社会需求标准c相对价值标准6档案的属性标准(1)来源标准(2)内容标准【重要性,独特性,真实性,综合性或集中性】(3)档案形成的时间与时效标准(4)形式特征标准7社会需求标准:社会需求方向,社会需求面,社会需求时间8鉴定档案价值的原则(1)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去衡量档案的价值(2)分析主体和主体本身的需要(3)全面的观点(4)历史的观点(5)发展的观点(6)效益的观点9鉴定档案价值的方法:(1)保存从宽,销毁从严(2)本机关从宽,外机关从严(3)历史档案从宽,现实档案从严(4)解放前从宽,解放后从严10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类型:通用档案,专门档案,同系统机关档案,同类型机关档案,机关档案11档案的销毁:指销毁档案的登记项目有顺序号,案卷或文件的题名,起止日期,号码(案卷目录号,案卷号或文件字号),数量,原保管期限,销毁原因,备注等。
第三章档案的收集1.档案收集工作的主要内容a.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室对本单位需要归档档案的接受。
b.档案馆对所辖区域内先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撤销单位的具有永久,长期保村价值单干的接受。
C.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各个历史时期形成单干的接受和征集。
2.优化档案馆(室)藏的主要原则a.完整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c.实践性原则。
D价值性原则。
E特色性原则。
3. 优化档案馆(室)藏的标准a.内容标准b.结构标准. C.层次标准d.类型标准4.归档;归档是办理完毕的文件经系统整理归档案室保存的过程。
(名词解释)5.归档范围a.上级机关的文件材料。
b.本机关的文件材料。
C.同级机关和非底属机关的文件。
D.下级机关的文件材料6.档案馆(藏)的四个档案源a.现行机关档案源b.撤销机关档案源c.组织和个人保存的散失档案d.档案管之间交接的档案第四章档案的整理1.档案整理工作内容的范围的三种类型a.系统排列和编目b. 局部调整c. 全过程整理2.机关档案工作的流程确定分类方案--编写立卷类目--平时立卷--立卷(件)--案卷排列—给定档号—编制案卷目录3.全宗;全宗是一个国家机构u,社会组织。
个人形成的具有有机联系的档案整体,是档案馆的第一层分类,管理单位。
(名词解释)4.构成立档单位的具体条件a.可以独立行使职权,并能以自己的名义对外行文。
b.设有会计单位或独立的核算单位,自己可以编造预算或财务计划。
c.设有管理人事的机构或人员,并有一定的人事任免权。
5全宗内容的补充形式:联合全宗,全总汇集,档案汇集。
6联合全宗: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立档单位形成的,互有联系而不易区分的档案构成的全宗。
7全总汇集:若干个立档单位形成的,可以区分全宗但数量很少的,具体有某些相同特征和联系的档案构成的全宗。
8档案汇集:用人为方法将不知其所属,全宗残缺不全的文件,按照一定特点集中起来的混合体。
9立卷的方法:按作者,按时间,按问题,按地区,按文件名称10案卷目录:是登录案卷题名和其他特征并固定案卷排列次序的表册,它有比较重要的作用。
11案卷目录的主要内容:封面,说明,目次,简称与全称对照表,案卷目录表和备考表。
第五章档案的保管1.档案保管工作的基本要要求a.依防为主,防治结合。
b.加强重点,照顾一般。
c.自力更生,勤俭节约。
d.立足原件,保证信息e.立足长远,保证当前。
2.档案库房的温湿度控制;温度14-20度。
湿度50%-65%.3.档案的存放方式;竖放和平放。
保管珍贵的档案和不宜于竖放的档案采用平放。
堆叠高度以不超过40cm为宜。
4.档案代理卡;为了便于库房管理,工作人员掌握档案流动情况和进行安全检查,可以填制一种卡片放在档案原来存放的位置上。
(名词解释)作用;是一种简便适用的管理工具。
第六章档案登记和统计1.选定档案统计的三个步骤;a.选定档案统计指标b进行档案统计调查c档案统计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分析。
2.档案统计指标的主要内容;A.有关馆(藏)档案情况的主要内容。
(a.档案馆藏档案总量。
b.对不同种类,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保管期限,不同制成材料,不同整理状况档案数量的分别统计。
c.馆(室)藏资料情况。
)B.有关提供利用方面的指标。
(a.利用者情况的统计。
b.利用服务情况.)C.有关档案经费及机构建设方面的指标。
D.有关档案工作人员基本情况的指标。
E.有关档案专业教育基本情况的指标。
3.全宗卡片;全宗卡片是全宗单的简化形式,它用来统计每一个全宗档案的情况。
卡片由档案馆填写,并向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报送,其格式和内容国家档案局已有统计规定,应有各级档案行政部门统一印制全宗卡片,下发所属档案馆填报,卡片有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使用。
第八章档案的检索1.名词解释a档案检索;档案检索是对档案信息进行系统存储和根据需要进行查找的工作,它是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的必要条件,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手段。
b.档案著录;档案著是指在编制档案目录时,对档案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
c.案卷目录;案卷目录是将全宗或全宗内的某一部分案卷目录和卷内文件目录汇编而成的一种检索工具。
2.查全率=检索出的相关档案/全部相关档案*100%3.查准率=检索出的相关档案/检索出的全部档案*100%4.手工检索基本工具是档案目录。
计算机检索是通过对数据库德搜寻实现的。
档案检索的第一阶段的工作是存储。
(通过著录,标引,编制检索工具或建立数据库。
)档案著录工作的主要方面是检索。
5.档案检索工具的种类a.按排检方法分分为分类和主题。
b.按信息处理手段分分为手工检索工具和机器检索工具。
c.按功能划分,档案检索工具有查找性,报道性和馆藏性三种。
d.按使用对象分,分为公务和开放的检索工具。
6.专题目录多采用卡片式,其编制方法为;a选题.b.制定计划c选材d填制卡片e系统排列。
7.人名目录由两部分组成;a.个人的自然情况(姓名性别等)b.指引部分。
包括材料出处的档号(全宗号案卷号目录号案卷号页号)以及备注等。
8人名目录从著录项目上分有简单和详细两种;从体例上分,有综合性和专题性两种。
9.人名著录方法是;编制综合性的人名目录,原则上凡是本馆(室)保存的永久,定期的档案材料中涉及人的材料,都著录成卡片。
第九章档案的编研1.档案编研工作的主要内容a.汇编档案文集和编辑专题史料。
b.熟悉于研究档案内容,编写参考资料。
c.编辑档案文摘汇编。
d.参考历史研究和编史修志,撰写文章和著作。
2.现行档案文件汇编的种类a.法规文件汇编.b.重要文件汇编。
C.发文汇编。
d.会议文件汇编。
e.公报正报。
f.其他文件汇编。
3.名词解释a.大事记;大事记是按时间顺序记载一定范围内(地区领域系统人物),在一定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活动的参考资料。
b.组织沿革;组织沿革是系统记载一个机关,地区或专业系统的体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等方面变革情况的参考资料。
C.会议简介;会议简介又称为会议基本情况,就是利用会议文件材料,将会议的全过程,简短,扼要地加以叙述,反映出每一次会议基本情况的一种参考材料。
4.我国档案馆(室)编的大事记种类a.机关大事记,记载一个机关在一定时期内的重要活动。
b.国家或地区大事记,记载全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重要活动。
C.专题大事记,是按照一定专题记载国家一定地区或一定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某一方面的重大事件。
d.年谱,记载某些著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重大活动。
4.大事的标准a.当时影响重大,事后影响久远,意义中大。
b.有资治价值。
C.有科研价值d.有教育价值。
e.有查考价值。
5.组织沿革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a.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组织沿革。
她主要记载一个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体制,内部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演变情况。
b.地区组织沿革。
它主要记载一定地区(省,市,县等)所属党,政,群各级组织的设置及变化,或行政区划演变情况。
C.专业系统组织沿革。
它主要记载一定专业系统(如工业系统,商业系统,教育系统等)所属组织的设置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