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然放射现象教案

天然放射现象教案

第三节天然放射现象衰变
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理解什么是“天然放射现象”,掌握天然放射线的性质;
(2)掌握原子核衰变规律,理解半衰期概念;
(3)结合天然放射线的探测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2.在复习过程中,适当介绍天然放射性的发现过程,以及有关科学家的事绩,对学生进行科学道德与唯物史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1)衰变规律;
(2)用电场和磁场探测天然射线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用力学和电学知识如何分析天然射线的性质.
教学内容:
(一)引入新课
回顾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经历,以及贝可勒尔为了试验放射线的性质,用试管装入含铀矿物插在上衣口袋中被射线灼伤、早期核物理学家多死于白血病(放射病)的故事.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天然放射现象:某种物质自发地放射出看不见的射线
的现象.
2. 天然放射线的性质.
说明电离本领和贯穿本领之间的关系:α粒子是氦原子核,所以有很强的夺取其它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力,但以损失动能为代价换得原子电离,所以电离能力最强的α粒子,贯穿本领最弱;而γ光子不带电,只有激发核外电子跃迁时才会将原子电离,所以电离能力最弱而贯穿本领最强.
3. 原子核的衰变:某种元素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粒子后,转变成新的元素原子核的现象.
4.衰变规律.
(1)遵从规律:
质量数守恒(说明与“质量守恒定律”之区别);
电荷数守恒;
(2)说明:γ衰变是原子核受激发产生的,一般是伴随α衰变或β衰变进行的,即衰变模式是:α+γ,β+γ,没有α+β+γ这种模式!
(3)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衰变掉一半所用时间.
说明:某种原子核的半衰期与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无关,是核素自身性质的反映.
板书:
一、 天然放射现象
1. 放射性:元素自发放出射线
2. 放射性元素
3. 射线源自核内,与化学状态无关
二、 射线的性质
1. α射线:氦核He 42,正电
2. β射线:电子e 01-,负电
3. γ射线:波长极短的电磁波,不带电
4. 射线在磁场、电场中的偏转。

三、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1. 衰变:旧核 粒子 新核
2. 规律:衰变前后原子核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
3. α衰变:He Th U 4223490238
92+→
β衰变:e Pa Th 0123491234
90-+→
4.γ射线伴随α、β衰变而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