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基础施工
1、扩大基础
扩大基础或称明挖基础属直接基础,是将基础底板设在直接承载地基上,来自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基础底板直接传递给承载地基。
其施工方法通常是采用明挖的方式进行的。
2、桩及管柱基础
当地基浅层土质较差,持力土层埋藏较深,需要采用深基础才能满足结构物对地基强度、变形和稳定性要求时,可采用桩基础。
基桩按材料分类有木桩、钢筋混凝土桩、预应力混凝土桩与钢桩。
桥梁基础中用的较多的是中间两种。
按制作方法分为预制桩和钻(挖)孔灌注桩;按施工方法分为锤击沉桩、振动沉桩、射水沉桩、静力压桩、就地灌注桩与钻孔埋置桩等,前四种又统称沉入桩。
应根据地质条件、设计荷载、施工设备、工期限制及对附近建筑物产生的影响等来选择桩基的施工方法。
由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或钢制成的单根或多根管柱上连钢筋混凝土承台、支撑并传递桥梁上部结构和墩台全部荷载于地基的结构物。
柱底一般落在坚实土层或嵌入岩层中。
适用于深水、岩面不平整、覆盖土层厚薄不限的大型桥梁基础。
按荷载传递形式可分为端承式和摩擦式两种,在结构形式上与桩基相似,但多为垂直状。
3、沉井基础
又称开口沉箱基础,由开口的井筒构成的地下承重结构物。
一般为深基础,适用于持力层较深或河床冲刷严重等水文地质条件,具有很高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这种基础系由井筒、封底混凝土和预盖等组成,其平面形状可以是圆形、矩形或圆端形,立面多为垂直边,井孔为单孔或多孔,井壁为钢筋、木筋或竹筋混凝土,甚至由刚壳中填充混凝土等建成。
若为陆地基础,它在地表建造,由取土井排土以减少刃脚土的阻力,一般借自重下沉;若为水中基础,可用筑岛法,或浮运法建造。
在下沉过程中,如侧摩阻力过大,可采用高压射水法、泥浆套法或井壁后压气法等加速下沉。
(4)地下连续墙基础
用槽壁法施工筑成的地下连续墙体作为土中支撑单元的桥梁基础。
它的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分散的板墙,平面上根据墩台外形和荷载状态将它们排列成适当形式,墙顶接筑钢筋混凝土承台;另一种是用板墙围成闭合结构,其平面呈四边形或多边形,墙顶接筑钢筋混凝土盖板。
后者在大型桥基中使用较多,与其他形式的深基相比,它的用材省,施工速度快,而且具有较大的刚度,目前是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基础。
连续墙的建造是通过专门的挖掘机泥浆护壁法挖成长条形深
槽,再下钢筋笼和灌注水下混凝土,形成单元墙段,它们相互连接而成连续墙,其厚度一般为0.3~2.0m,随深度而异,最大深度已达100m.
(5)锁口钢管桩基础
由锁口相连的管柱围成的闭合式管柱基础。
锁口缝隙灌以水泥沙浆,使管柱围墙形成整体,管内充混凝土,围墙内可填以沙石、混凝土或部分填充混凝土,必要时顶部可连接钢筋混凝土承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