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远古祖先的传说教学设计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远古祖先的传说教学设计 川教版

第3课远古祖先的传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历史;知道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来的;了解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火的使用和群居生活;通过元谋人和北京人的遗址了解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2.能力目标
通过教材提供的插图初步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把图片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的能力;培养历史的想像力和观察力。

3.情感目标
我们的祖先发展虽然很缓慢,但沿着从低级到高级的轨道不断地进化;在远古时代,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生存的,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与发展。

二、教学要点
北京人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难点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

四、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提问激趣,导入新课提问:东西方对人类起源有不同的说法?你
知道他们分别是怎么说的吗?
提问:科学事实又是如何告诉我们的呢?
讲述:达尔文与进化论的故事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人是由古猿进化来的,那
它是如何进化的呢?我国境内的远古祖先
是谁?是什么样子?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寻这些问题。

【回答】
东方:女娲造人
西方:上帝造人
【回答】人是由古猿进化
来的
倾听
由学生熟知且感
兴趣的内容入手,
既可调动学生的
学习兴趣,又可密
切联系本课所讲
内容引入主题。

通过思维定向,
引出本课所讲的
主要内容。

环节二:明确课标、认识重点通过课件展示本节课程标准与重难点,让学
生学习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认真听讲、明确课标,知
道本节的学习目标。

在学习新课之前,
明确展示课标,让
学生首先知道这
节课应该学什么、
重难点是什么,明
确学习目标后,为
课堂学习指明方
向。

环节三:讲授新课一、人类的起源识图:观察教材中《我国境
内主要远古人类遗址分布示意图》并回答思
考问题。

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
①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和珠江流域。

锻炼学生识图、分
析能力,并使其感
受到人类活动与
自然环境的密切
①我们的远古祖先主要在哪些地区生活?
②他们为什么选在这些地区生活呢?
提问:示意图展示出了我们众多的远古祖先,那么谁是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人类呢?
二、我国境内的远古祖先
1.元谋人
展示图片:元谋人遗址远眺图
元谋人制造使用的石器
元谋猿人门齿化石图片
元谋人用火的灰烬
提问:元谋人发现的意义,我们刚才在提问中其实已经说过,谁还记得呢?
过渡:继元谋人之后登场的是北京人
提问:北京人生活地点:
距今年代:
补充:北京人发现之前,陕西出土了距今80万年的蓝田人。

(展示蓝田猿人塑像及复原头骨)
教师总结过渡:对于元谋人我们只是发现了两枚牙齿化石,所以没办法复原看到它的庐山真面目;而此时的北京人可就大不一样了,通过发掘出的头盖骨我们对其头部进行了复原。

2.北京人
展示图片: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等图片
提问: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北京人头部比较原始,下肢略有弯曲,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这种身体不同步的发展情况说明了什么?
展示图片并提问: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什么标志着古猿演变成了人?
教师总结:劳动促使古猿进化为人类,而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则正式标志着人类的产生。

展示图片:说说北京人主要从事的生产劳动是什么?并注意观察北京人所使用的劳动工具。

名词解释:旧石器时代
北京人用手把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这种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历史学上称之为②气候较温暖,土壤肥
沃,有水源,适宜人类繁
衍生活。

快速浏览教材正文内容,
找出答案:元谋人
观看幻灯片,欣赏图片
【回答】迄今为止我国境
内发现的最早人类。

【回答】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70-20万年
【观察图片】蓝田猿人塑
像及复原头骨
【思考】北京人可以直立
行走,手脚分工明显;头
部、下肢、上肢进化是不
同的,这些显然是劳作促
成的。

带着问题观看图片并回
答问题
倾听
采集大自然中的果实、狩
猎、处理使用的猎物。

工具:木棒、石器。

倾听,做简单了解。

【思考并回答】三种石器
的用途分别是什么。

【思考并回答问题】
北京人已使用天然火
举手并自由发表意见
(火的使用:烧烤食物、
取暖、照明、驱吓猛兽等)
通过图文并茂的
展示,使学生牢记
有关元谋人的知
识内容。

教材基础知识的
讲解。

对教材内容的丰
富与扩充。

使学生在掌握北
京猿人体制形态
特征的同时,培养
出观察、分析、比
较的能力。

通过分析、讲解以
及图片清晰直观
的介绍,使学生在
轻松的氛围中理
解本课的难点知
识,即劳动对人类
进化的促进作用。

锻炼学生观察与
分析的能力。

教材知识的扩充,
以利于学生对概
念性知识的理解。

锻炼学生观察与
分析的能力,同时
感受远古人类的
智慧
教材知识基础知
识讲解,在引导、
分析中培养学生
发散性思维,使其
认识到火的使用
改善了北京人的
体质和生存条件,
促进了人类的进
五、史海泛舟
北京人的世界之最: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化石和用火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先后发现五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共十万件,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

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发现于北京西山周口店,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已会使用天然火,他
“旧石器时代”。

展示图片:北京人制造的石器
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 提问:人们在北京人山洞里发现了6米厚的灰烬,这说明了什么?
提问:教材想一想内容①北京人是如何得到并保存火种的?②火的使用给北京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进? 3. 山顶洞人
补充:阅读有关山顶洞人的小字内容,画出其生存年代和地点
展示图片: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 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骨针 提问: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将学生分成小组,完成表格的填写 三、河姆渡氏族与半坡氏族 展示:河姆渡氏族的生产和生活
提问:河姆渡人的陶器上刻有猪纹和水稻,说明了什么?
展示:半坡氏族的生产和生活 提问:半坡人的房屋为什么是半地穴似的?与河姆渡氏族的房屋比较一下,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四、炎帝与黄帝
展示: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展示:尧舜禹的传说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欣赏并观察图片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思考并回答问题
小组分工合作,讨论并填写表格,然后派代表发言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材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补充。

多角度拓展学生视野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锻炼其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分工合作与讨论的能力,并由此将知识表格化系统化,便于学生的识记。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环节四:课堂小结、知识梳理 采用多媒体展示的形式梳理本节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整合知识结构
通过知识梳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第1课 我们的远古祖先
一、人类的起源
二、我们的远古祖先 1、元谋人(约170万年前)
2、北京人(约70—20万年前)三、河姆渡氏族与半坡氏族
3、山顶洞人(约18000年前) 四、炎帝与黄帝
们用火烧烤食物,过着群居的生活。

有些学者认为,当时已会制造骨角器。

除狩猎外,可食的野果、嫩叶、块根,以及昆虫、鸟、蛙、蛇等小动物也是日常的食物来源。

在北京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

表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研究发现,北京人通常几十人结成一群。

寿命很短,大多数人在14岁之前就夭亡了。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