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提取工艺受热不稳定文献1、常温粉碎与低温粉碎西洋参微粉中人参皂苷Rb1含量的差异石俊英,西洋参微粉加工与人参皂苷Rb1含量的相关性研究,中成药,2004,26(7)常温粉碎300目含量为1.7597%低温粉碎300目含量为5.0229%,常温粉碎20分钟含量为1.0001%,低温粉碎20分钟含量1.1545%常温粉碎50分钟含量为1.3016,低温粉碎50分钟含量2.2840%2、不同干燥温度对何首乌提取液抗氧化的影响白海波,王剑飞,何首乌提取工艺设计,中国中药杂志,2004,29(3)219温度℃抗氧化能力含量mmg.g-1105 1.831 13.3365 1.973 14.32常温 2.141 14.63成分含量为:二苯乙烯苷何首乌在60%乙醇浓度提取抗氧化能力较强。
3、含酚类物质在提取过程受热产生有害物质倪力军,槲皮素的氧化及其对Egb(银杏提取物)制备过程和质量影响,中成药,2000,22(12)茶叶中的茶多酚,银杏、山揸、黄芩、甘草、沙棘等黄酮类物质,都是半醌式自由基进一步氧化即生成醌,醌类物质对人的皮肤眼睛能产生强烈刺激,可引起角膜皮肤呼吸道炎症,醌类物质对肾脏产生不良影响,实验表明槲皮素在82℃[银杏提取浓缩温度]氧化初期槲皮素衰减很快,8小时氧化掉70%,Egb(银杏提取物)4、宋月英,两种工艺提取的龙血竭中对羟基甲酸乙酯的含量测定,中国中药杂志,2004,29(4)对羟基甲酸乙酯的含量比柬龙牌血竭高一倍。
5、含酚类物质在提取过程受热产生有害物质[倪力军,槲皮素的氧化及其对Egb (银杏提取物)制备过程和质量影响,中成药,2000,22(12)]茶叶中的茶多酚,银杏、山揸、黄芩、甘草、沙棘等黄酮类物质,都是半醌式自由基进一步氧化即生成醌,醌类物质对人的皮肤眼睛能产生强烈刺激,可引起角膜皮肤呼吸道炎症,醌类物质对肾脏产生不良影响,实验表明槲皮素在82℃[银杏提取浓缩温度]氧化初期槲皮素衰减很快,8小时氧化掉70%,Egb(银杏提取物)从投料到出产品需要200多小时。
6、水蛭经炮制后各种氨基酸的含量有所下降,甾体类化合物组成发生了变化,[刘丽芳,中药水蛭经炮制后的成分变化研究,中成药,2001,23(12)]7、常温粉碎与低温粉碎西洋参微粉中人参皂苷Rb1含量的差异常温粉碎300目含量为1.7597%低温粉碎300目含量为5.0229%,常温粉碎20分钟含量为1.0001%,低温粉碎20分钟含量1.1545%常温粉碎50分钟含量为1.3016,低温粉碎50分钟含量2.2840%[石俊英,西洋参微粉加工与人参皂苷Rb1含量的相关性研究,中成药,2004,26(7)]。
8、三七含三七氨酸受热易破坏[唐灿,中成药,固环胶囊制备工艺的优选,2001,23(2)]由三七、醋五灵脂、黄芩炭、黄柏、炒蒲黄组成,用于治疗妇科流产后出血,腹痛等症。
9、余蔚,血竭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工艺研究,中草药,2004,35(6)。
首次发现血竭对 -葡萄糖苷酶具有强抑制作用。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和索氏提取血竭中成分比较提取方法温度压力提取时间得率ID50 抑制活力提高率%CO2流体40 15Mpa 2 98.2% 3.13 27.9索氏提取85 30 95% 3.13 11.310、鲜品中药的药效是干品中药的数倍至数十倍[刘燕玲,中药鲜品可望问世,施怀生山西中医学院副教授主持的项目, 生物医药工程,2001,27(8);46] 11、免加热提取中草药新工艺三七含三七氨酸受热易破坏[唐灿,中成药,固环胶囊制备工艺的优选,2001,23(2)]12、不同干燥条件对银杏叶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影响何君,何照范,张迪青,《中草药》2004,(35)1,46银杏黄酮、银杏萜内酯是银杏主要活性成分,银杏黄酮具有相当强的抗氧化作用,能清除体内过剩的自由基,阻止体内脂质过氧化,银杏萜内酯是一种血小板活化因子(PAT)结抗剂,对脑血栓、心肌梗死有很好的作用。
不同干燥条件的银杏叶银杏黄酮、银杏萜内酯、白果酸含量不同不同干燥条件黄酮% 萜内酯% 白果酸%阴干 1.62 0.57 0.169晒干 1.35 0.47 0.11580℃烘干 1.01 0.41 0.151100℃杀青80℃烘干 1.00 0.38 0.159生霉后80℃ 0.07 0.17 0.044(银杏制剂黄酮化物含量不低于24%,银杏苦内酯含量不低于1.6%)13、陈勇,李耀华,山绿茶不同炮制品中绿原酸的含量比较,中药材,2005,28(2)107,山绿茶为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海南冬青ilex hainanensis Merr,主要含黄酮类、三萜酸类、绿原酸、鞣酸等成分。
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潜阳、活血化瘀的功效,民间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等呼吸系统炎症,近些年临床用于高血压的治疗,据文献(藏吾,山绿茶降压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80例疗效观察,中成药,1997,(12)58)报道山绿茶降压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复方罗布麻片,测试材料:广西金秀县提供,样品来源平均含量% RSD%金秀县药材0.15 1.9上林县药材0.186 2.1760℃烘干材0.108 2.23晾干药材0.207 1.68清炒药材0.096 2.0114、先用醋酸乙酯石油醚(30~60℃3:1)混合液脱脂处理,再用50%甲醇超声提取,可以使绿原酸峰分离更好,提取过程中长时间超声提取可能会使绿原酸受热分解导致含量下降[闵东海,提取三要素在金银花提取过程中对绿原酸提出率及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中国中药杂志,1994,19(9)545]本实验超声提取45分钟.15、徐月红,王宁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405)16、熟三七粉的制备取生三七粉在100PC流通蒸汽处理3 h,取出晾干后捣碎。
1.5 含量测定三七总皂苷含量测定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比色法,单体皂苷R。
、Rg。
、Rb。
的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按标准的规定操作。
由于生、熟三七粉的含水量不同,在含量计算时折除水分计算皂苷的净含量。
2 结果与分析2.1 蒸制法炮制熟三七粉对总皂苷含量的影响生三七粉加工炮制成熟三七粉后,总皂苷含量明显降低(见表1),总皂苷含量仅为生三七粉的82.1 5 ~93.6O ,平均降低了14.46 。
3.2 皂苷是三七最重要的有效成分,生三七粉炮制成熟三七粉后,皂苷含量降低,表明在炮制过程中对三七的皂苷成分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从皂苷的角度考虑,将生三七粉制成熟三七粉意义不大。
3.3 生、熟三七在临床上的差异是否为皂苷成分比例发生变化所致或由其蒸制法炮制熟三七粉对皂苷含量的影响柯金虎,孙玉琴,陈中坚,王朝梁,崔秀明(云南省文山州三七研究所663000)摘要:目的:研究蒸制法炮制熟三七粉对皂苷含量的影响。
方法:采集10个不同产地的三七样品,分不同产地三七中单糖、蔗糖和多糖的含量现阶段三七全国种植面积的9O 分布在云南文山州,与之毗邻的广西靖西、那坡和云南蒙自有少量种植。
我们根据三七种植面积的分布情况,共选择了15个乡镇,采集了15个样品进行三七糖类成分含量的分析。
结果表明,产地不同,三七单糖和多糖含量均有明显的差异,单糖含量差异较小,最高的是文山老回龙,总单糖含量为3.66 ,与最低的文山坝心(2.21 )相差不到一倍;七多糖含量差异教大,最高的砚山者腊为0.18 ,与最低的广西靖西(0.O11 )相差达12倍之多(见表3)。
综上所述,三七的糖类成分含量与产地、规格和采收期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对多糖含量的影响更为明显。
多糖是三七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其含量的高低与产地、采收期和规格密切相关。
结果说明,从糖类成分含量来看,固定产地和采收期,是控制三七质量的关键。
18、三七糖类成分的含量及其变化崔秀明,徐珞珊,王强,陈中坚(1.中国药科大学,江苏南京210009;2.云南省文山州三七研究所,文山云南663000)雍武,不同干燥方法对天麻质量的比较影响的研究,中成药,2005,27(6)采用冷冻真空干燥加工的天麻中天麻素的含量明显高于使用传统的水煮烘干法加工的天麻,外观品质好。
19、陈海齐,大黄不同工艺提取比较,中药材,2000,23(6)75%乙醇渗漉,渗漉液回收乙醇,105℃蒸干,75%乙醇回流,回流液回收乙醇,105℃蒸干,水提取(水煮两次)水煮液105℃蒸干,大黄素含量75%乙醇回流3.1729mg/ml,75%乙醇渗漉2.5798mg/ml, 水提取0.8078mg/ml(汕头制药厂)20、柴胡挥发油不受热稳定李秀琴,孙秀燕,何重贵,中国药学杂志,39(2)103采用药典法(A)、20%NaCL,pH=1,称取3份200克柴胡干粉(硫酸)的酸水浸泡,再按药典方法提取。
水蒸汽蒸馏法(B)、称取3份200克柴胡干粉进行水汽蒸馏收集初馏液1400毫升第二次蒸馏,收集蒸馏液500毫升,,然后乙醚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
蒸馏法(C)(200克柴胡干粉5倍量20%NaCL,pH=1(硫酸)的酸水浸泡10小时),进行蒸馏,收集初馏液1400毫升,第二次蒸馏,收集蒸馏液500毫升,然后乙醚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12小时,挥干乙醚,称油重,计算平均得油率。
超临界法CO2萃取(D);萃取条件:压力20Mpa,温度30℃,解析釜压力12 Mpa,温度65℃,解析釜Ⅱ压力6Mpa,温度40℃,萃取时间4小时。
4种方法得油率:方法提取时间油重得油率%A 6 0.1112 0.055B 8.5 0.1617 0.081C 5.7 0.1306 0.065D 3 0.9297 0.460成分分析表明:每一种提取方法所得的化学成分不尽相同,而且即使相同的成分含量差别也较大,A法的乙醛含量最大达21.8%,乙酸的含量少之1.68%,而B,C法中乙酸最大均达到40%.B,C法要通过干燥,浓缩一系列加热,可能导致乙醛受热被氧化成为乙酸。
李秀琴等,柴胡挥发油提取方法的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4,39(2)103。
20、血竭受热不稳定加热实验前血竭素含量为1.795%,加热90℃15分钟,血竭素含量0.957%,受热80℃15分钟 1.077%,受热70℃15分钟 1.793%,徐淑卿,血竭稳定性研究,中成药,2005,27(5)21、血竭的热不稳定性研究徐淑卿,中药血竭的稳定性研究,中成药,2006,28(4):586血竭中主要药效成分为血竭素、血竭红素、去甲血竭素,血竭素具有,温度不稳定特性,94℃加热16小时血竭素含量所剩46.07%,由原来的含量2.1881下降至1.0081,温度86℃加热24小时含量下降至58.92%,含量只有1.2892,李桂生、水汽蒸馏法对当归挥发油提取过程中成分异构化的影响,中成药,2001,23(11)水汽蒸馏法得油率:蒸馏14h收油1.3%,藁本内酯含量1.092%.乙醚索氏提取藁本内酯含量1.626%22、赵瑞芝,不同提取方法对大黄游离蒽醌的含量及其抑菌活性影响的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1,36(7)水煎煮,煮沸0.5小时2次;药物浓度0.5GML-1(含生药)抑菌指数1.095%乙醇100℃水浴回流提取;0.5GML-1(含生药)1.795%乙醇100℃水浴回流提取;0.5GML-1(含生药)2.0实验证明,随乙醇浓度升高,游离蒽醌含量增加,随温度升高,游离蒽醌含量减少,提示了加热的温度升高和加热的时间延长对游离蒽醌有破坏或聚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