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3-2 制取氧气(第2课时)吴德康

2.3-2 制取氧气(第2课时)吴德康


情感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态度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熟练规范地制取气体并验证性质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用的是什么药品?其反应原理的文 字表达式怎样书写?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样的装置制取氧气? 二、活动探究制取装置 1.【展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学生活动
回答药品 板书文字表达式
2.【提问】收集气体可以采用什么装置? 引导学生结合氧气的物理性质分析收集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向上排空气法及排水法中导管伸入集气瓶 的位置。
讨论分析装置的特点,特别是试管 口的方向,试管口的棉花等,并解 释合理的原因。 背诵氧气的物理性质,分析可用的 收集装置。 思考导管长短、位置对实验的影响。
课后 作业
课时天天练第二单元第 5 课时
教学 思反
水+氧气
板 书 设 计
实验原理 实 验 室 制 取 氧 气
\
氯酸钾
二氧化锰 加热 加热
氯化钾+氧气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高锰酸钾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 反应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密度、在水中溶解性。 操作步骤 : 查 装 定 点 收 离 熄 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验满方法: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看是否复燃
小组讨论问题,并回答问题。 小结实验注意事项,小结验过程 中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
观察课件,体会实验严谨,科学操 作的实际意义。
【学生分组实验】根据板书内容的 提示,进行实验操作。
讨论回答
小结:知道哪部分是气体的发生装 置和收集装置,掌握连接仪器,制 取及收集气体的方法。
课题 3
过氧化氢
制取氧气
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查(茶)装(庄)定点收 离(利)熄(息) 【投影展示】讨论题 1、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2、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4、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 5、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可 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用课件展示错误操作导致的后 果 【展示】1.试管口向上倾斜导致试管炸裂的动画 2.试管局 部受热导致试管炸裂的动画 3. 水倒流导致试管炸裂的动 画。 四、实验探究制取氧气 【课件展示】 实验内容: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收集 2 瓶氧气 2.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注意事项:1、操作顺序(1)检验气密性(2)装药和棉 花(3)倾斜固定试管(4)集气瓶盛水做准备(5)先预 热后加热(6)连续气泡收集(7)先拿导管后熄灯 2、燃烧实验(1)木炭用坩埚钳夹住,由上往下缓慢伸入 集气瓶中(2)燃烧铁丝的集气瓶中预先留少量的水 3、实验完毕后整理仪器和桌面 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及时纠正。 【讨论】(1)为什么木炭要由上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 (2)为什么要在燃烧铁丝的集气瓶中放少量的水?燃烧 木炭时为什么不放水?燃烧硫要放水吗?为什么? 归纳总结交流提高 【设问】学完本课,你知道了什么?
灌云县光裕中学化学教案
总课 主备人:吴德康 执教人:吴德康 时数
备课 时间
2012 年 9月 13 日
教学 课题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 3 制取氧气(第 2 课时)
课时 安排
2 2
知识 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技能 教 学 目 标 过程 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方法
1.知道实验室制氧气的两套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 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 2.通过实验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探究】发生装置的选择跟哪些因素有关, 分析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 (引导): (1)让学生观察药品也就是反应物的状态(2) 分析总结出一般气体的发生装置选 实验室制氧气需要的反应条件 择的规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 (3)归纳 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 分析总结出气体的收集装置选择的 【探究】实验室收集气体装置的选择与哪些因素有关。 规律:根据气体的性质(密度、溶 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三、探索操作步骤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高锰酸钾制取氧 【设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何操作? 气的操作步骤。 (指导阅读)课本第 45 页。 引导学生利用关键字串联实验步骤,简化实验步骤的方 一名学生复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 作步骤 法。 【小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