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导入语设计
发表时间:2012-10-25T12:01:41.20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16期作者:李天琼
[导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要上好一节高质量的课,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导入部分。
本文论述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的方法和实践。
李天琼
摘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要上好一节高质量的课,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导入部分。
本文论述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的方法和实践。
关键词:学生;课堂导入;语文教学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语文教学中,好的课堂导入语显得尤为重要。
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
导入技巧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或某个教学开始时,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行为方式。
下面,就语文教学名家的课堂导入谈几种导课的方法:
一、直接导入
以下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散步》一课的导入语设计:“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情感涟漪……我们的阅读活动是:理解文意,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
余老师的导入语简洁、洗炼,一开始就明确地告诉学生,今天学习什么,学习任务(阅读活动)是什么,即告诉学生将怎样学习课文。
这样的导入语,使语文的情味浓郁,并且给了我们有益的启迪:语文课开始的第一秒钟就应该是在学习语文。
二、设疑导入
疑是思考的起点,是求知的钥匙,也是探索的动力。
古人云:“学始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因此,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能够从“疑”入手,巧设疑问,制造悬念,引起学生的思考和争论,就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导性。
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这篇课文时,一开始便设置了悬念。
她是这样导入的:“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篇小说的,几乎没有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
孔乙已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我们仔细读这篇文章之后,就可以得到回答。
”
三、故事导入
讲故事是学生喜爱的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故事,在故事导入时,要做到贴切、生动。
著名特级教师程翔在讲授《中国石拱桥》时是这样导入的:“先给同学们讲这样一个故事:早在1905年,在镇江这个地方啊,有一个小桥叫文德桥。
在5月5日大家都吃粽子的这一天赛龙舟,有一个十岁的少年,随着看赛龙舟的人群往前走,前面的人群已经来到了文德桥上,很小的一个小桥。
由于人太多,这个桥啊从中间被压断了,站在桥顶上的人呢就跌落到了水里,那会游泳的就赶快上了岸,不会游泳的人呢就被淹死了。
这位十岁的少年站在桥的旁边,惊呆了。
他就想:这造桥的人造的这个桥怎么就这么的不坚固!他就发誓长大以后要当一位桥梁专家,要建造最坚固的桥梁,不管多少人站在上面也不会把它压断!后来这位少年就考上了美国留学生,专门学桥梁专业,后来就成为我们国家非常著名的桥梁设计专家,他的名字叫茅以升。
茅以升设计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叫做钱塘江大桥,后来他又主持设计了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为中国的桥梁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除此以外,他还写作了大量的著作,比如他写过《中国桥梁史》。
在我们中学课本里面还有茅以升写的一篇《中国石拱桥》。
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请同学们打开书。
”
程翔老师的导入语,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桥梁专家茅以升的成长经历,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够紧紧吸引学生,这样,学生在听故事中了解了有关茅以升,也很自然地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这样的设计,能紧扣课文内容,又符合中学生认知的心理轨迹,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
四、情境导入
有一次,钱梦龙老师应邀到某地教说明文《中国石拱桥》。
台下坐了一千多的听课者。
宽敞的舞台上学生一个个正襟危坐,目不旁视,过于“一本正经”的神情透露着他们内心的紧张。
于是,钱老师调整计划,把原定的导入语改为下面一段对话:
师:你们今天上课以后回到家里,如果爸妈问起:“给你们上课的那位钱老师长什么样呀?”假如有个傻学生这样回答:“钱老师嘛,脸的中间有个鼻子,鼻子上方一对眼睛,眼睛上面还有两道眉毛,鼻子之下是嘴巴,头部两侧各生一只耳朵。
他五官不缺,四肢齐全……” 师:你们说,这个学生傻不傻?傻在哪里?
生:这是每个正常的人都有的长相,他说的全是废话。
生:他没有抓住特点来说,说了等于没说。
师:说得对呀!要把一个人或一件事物介绍给别人,首先必须抓住特点。
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抓住特点说明事物……
我们上课有时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讲个笑话,猜个谜语,或其他等,总是感觉游离于教学之外。
而钱老师的导入,符合当时的情境,他顺水推舟,进入新课,不但使学生紧张的神情完全缓和下来,而且没有游离之感,自然而然引入新课。
五、描述导入
全国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教《人民英雄纪念碑》一课时的导入语:“我在一个阳光洒满天安门广场的上午,瞻仰过人民英雄纪念碑。
啊!巍峨啊,它有十层楼那么高,看到它,先烈们的高大形象如在眼前;坚硬啊,花岗石,汉白玉,那样庄严,那样雄伟,象征着革命先烈意志如钢。
站在纪念碑前,忆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岁月,看现在获得解放的幸福生活,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
庄重、富有想象性的赞扬、激越的语言,句式的变化、句法的参差有致产生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和谐的节奏,加上于漪老师调控得当的音量,柔和自然的音质,综合成一种动人的音乐,入耳入心,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导入的方法很多。
我们应该依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特点,选用一种最佳的导入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
与教材之间的距离,营造亲切、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在合作中开启智慧之门,让彼此在交流中开启思维之门,为教授新课打开通途。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团溪中学邮政编码:56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