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一、预处理
1使用后立即用湿纱布擦去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水送气10秒。
2.取下内镜装好防水盖,并清洗消毒室。
二、测漏
清洗消毒前应进行测漏实验。
一般情况下选用湿测;紧急情况下采用干测。
三、水洗
1.将内镜放入水洗槽,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擦拭镜身及操作部。
纱布一用一换。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至少三次,刷洗时应两头见刷毛,并清洗刷头上的污物。
清洗刷一用一消毒。
取下的各类阀门、按钮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
用吸引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
4全管道灌流器接50ML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水送气管道。
5.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
6.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轴节处,清洗后擦干。
四、酶洗
1.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池中,用注射器抽吸含酶洗液100ml,冲洗送水送气管道,用吸引器将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浸泡2~5min,操作部分用含酶洗液擦拭。
含酶洗液一镜一换。
2.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含酶洗液浸泡,附件应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min.
五、清洗
含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高压水枪冲洗各管道,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再用气枪向各管道冲气干燥,
用干净布擦拭干内镜的外表面
六、消毒或灭菌
1.采用消毒剂浸泡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将清洗擦干后的内镜置于消毒槽并全部浸没与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满消毒液。
2.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应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乙醇消毒。
3.消毒灭菌时间参见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或消毒剂、消毒器械的产品使用说明。
4.内镜附件一用一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方法,也可以用环氧乙烷或者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相关规定的其他灭菌方法。
5.相关物品冲洗后,弯盘、敷料缸等用压力蒸汽灭菌;复用的口圈、注水瓶及连接管使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复用的口圈再用流动水冲净;注水瓶及连接管用无菌水冲洗,干燥备用。
使用时注水瓶内应注入无菌水每日更换。
6.使用消毒机进行清洗消毒之前,应先按照预处理、测漏、水洗、酶洗、清洗的要求对内镜进行清洗。
七、冲洗
1.清洗消毒人员更换手套将消毒好的内镜取出,并用气枪或注射器吹出各管腔内的消毒液。
2.将内镜置入冲洗槽,流动水下用纱布清洗内镜的外表面,反复抽吸清水冲洗各孔道。
3.用化学消毒液浸泡灭菌的内镜,使用前应用无菌水彻底冲洗。
八、干燥
擦干内镜外表面,吹干各孔道水分,支气管镜还需要用75%的乙醇或洁净压缩空气等方法进行干燥。
九、储存
1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按无菌品储存。
2消毒后的内镜悬挂与镜柜或镜房内,弯曲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
3.储柜内表面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擦拭
清洁消毒1~2次。
十、其他
1.吸引瓶、吸引管清洗后用消毒剂浸泡消毒,刷洗干净,干燥备用。
2.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刷洗后用消毒剂擦拭。
3消毒槽在更换消毒液时应彻底刷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