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胶凝材料的定义与分类1、定义:凡能在物理、化学作用下,从具有可塑性的浆体逐渐变成坚固石状体的过程中,能将其他物料胶结为整体并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物质。
2、分类:(1).有机胶凝材料(沥青、树脂)(2). 无机胶凝材料(水泥、石灰、石膏等)3、水硬性胶凝材料:在拌水后既能起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具有强度的材料,通称为水泥,如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等。
4、非水硬性胶凝材料:不能在水中硬化,但能在空气中或其他条件下硬化。
只能在空气中硬化的胶凝材料,称为气硬性胶凝材料,如石灰、石膏、镁质胶凝材料等。
5、胶凝材料发展史:黏土——石灰——石灰火山灰——水泥二、石膏3、石膏相种类 )二水石膏(O H CaSO 242⋅、)、半水石膏(O H CaSO O H CaSO 24242121⋅-⋅-βα、)、型硬石膏(III CaSO III CaSO III 44--βα、)型硬石膏(II CaSO II 4、)型硬石膏(I CaSO I 4 五种形态、七个变种。
4、二水石膏:石膏属于单斜晶系:Ca 2+联结[SO 42-]四面体,构成双层结构层,H 2O 分子分布于双层结构层之间。
在显微镜下呈菱形薄板状、柱板状或针状晶体。
由于H 2O 分子与层状结构之间的结合力较弱,因此当加热二水石膏时,层间水首先脱出,而使其结晶结构发生变化。
5、α、β型半水石膏结构的细微差别:(1)结晶形态上: α型半水石膏致密、完整、粗大的原生颗粒;β型半水石膏是片状的、不规则的,由细小的单个晶粒组成的次生颗粒。
(2)分散度(细度):α型半水石膏的比表面积小于β型半水石膏,晶粒平均粒径大于β型半水石膏。
(3)水化热:α型半水石膏水化热小于β型半水石膏。
(4)差热分析结果:高强石膏在不断加热时,转变为II型硬石膏的温度要比建筑石膏低。
(5)x射线衍射谱:两者晶体结构相差不大,高强石膏的特征峰更强,结晶度更完整。
6、石膏脱水相的水化动力学特征:(1)半水石膏加水后立即溶解并在溶液中发生水化反应,数分钟后反应加快,放热量增大并出现放热高峰,1h左右水化基本结束。
(2)III硬石膏水化过程中有两个放热峰。
(3)II硬石膏水化放热量很小,水化慢。
7、结合水的测定方法:将试样放在无水酒精中终止水化作用,然后将终止水化的试样先用酒精,再用乙醚加以洗涤,以便除去未参与水化的多余水分;接着在40℃温度下干燥至恒重并称其质量;然后将该试样煅烧至完全脱水后再称其重量,最后通过计算便可确定出结合水的含量。
8、半水石膏和二水石膏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半水石膏溶解度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二水石膏的溶解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
9、影响半水石膏水化过程的主要因素:(1)石膏的煅烧温度(2)粉磨细度(3)结晶形态(3)杂质情况(4)水化条件:温度、湿度、浓度(5)外加剂10、缓凝剂种类:a、分子量大的物质:降低半水石膏的溶解度,阻止晶核的发展,如骨胶、蛋白胶、淀粉渣、氨基酸与甲醇的化合物等;b、降低石膏溶解度的物质,如丙三醇、乙醇、糖、柠檬酸及其盐类、硼酸、乳酸及其盐类;c、改变石膏结晶结构的物质,如醋酸钙、碳酸钠、磷酸盐等。
11、石膏浆体强度在潮湿条件下强度降低的原因:在正常干燥条件下,已形成的结晶接触点保持相对稳定。
因此,结晶结构网完整,所获得的强度相对稳定。
若结构处于潮湿状态,则强度下降。
其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结晶接触点的热力学不稳定性引起的。
通常,在结晶接触点的区段,晶格不可避免地发生歪曲和变形。
因此,它与规则晶体相比具有高的溶解度。
所以,在潮湿的条件下,产生接触点的溶解和较大晶体的再结晶,该过程中出现的石膏硬化体结构强度的降低是不可逆的。
12、石膏硬化浆体的强度:α 型半水石膏的强度为24~40MPaβ 型半水石膏的强度为7~10MPa强度不仅与结晶体的强度、尺寸有关,还与结晶接触点的性质和数量、孔结构有关。
13、提高耐水性的措施:(1)保证石膏硬化浆体结晶结构的形成,目的是提高密实性,抵抗侵入的能力。
(2)保证一定强度的前提减少接触点的数量,减少内应力产生造成结构破坏。
(3)提高密实性(4)加入外加剂(活性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和氧化钙,石灰、矿渣或粉煤灰)(5)沥青-石蜡悬浮液或其他水溶性聚合物进行改性(6)物理防水,包括涂刷防水层、憎水剂等14、石膏的用途:石膏、石灰、水泥为无机胶凝材料的三大支柱。
(1)水泥缓凝剂(2)混凝土膨胀剂(3)石膏制品(纸面石膏板、建筑饰面板、隔音板、纤维石膏板和砌块)(4)医药用品(5)模型材料(6)工艺品:相框、雕塑。
三、石灰1、定义: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原料(如石灰石)经过适当的煅烧,排出二氧化碳后所得到的成品。
分类(性质):(1)气硬性石灰:由碳酸钙含量高,黏土杂质含量小于8%的石灰石煅烧而成。
(2)水硬性石灰:由黏土杂质含量大于8%的石灰石(如泥灰质石灰石)煅烧而成,其成品除CaO外,还含有一定的硅酸钙(2CaO·SiO2)、铝酸钙(12CaO·7Al2O3)等。
2、石灰的水化反应:消化(熟化):石灰与水作用后,迅速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氢氧化钙的过程,即石灰的水化反应。
反应特点:(1)强烈的水化反应能力,主要原因在于内比表面积和晶格变形程度;(2)激烈的放热过程,加快混凝土体系反应,铝粉发气;(3)显著的体积膨胀;(4)需水量大。
3、影响石灰消化的主要因素(不是很重要):(1)煅烧条件(2)水化温度:水化反应速度随着水化温度的提高而显著增加。
(3)外加剂:a 、氯盐,加快石灰的消化反应。
b 、磷酸盐、草酸盐、硫酸盐、碳酸盐,延缓石灰的消化反应。
4、石灰的应用:(1)石灰乳与石灰砂浆、 砌筑砂浆、抹灰砂浆(2)三合土和灰土(3)配制无熟料水泥及硅酸盐制品(4)碳化制品5、加气混凝土生产原料:粉煤灰、石膏、粉状石灰 、水泥、硅砂 、铝粉四、镁质胶凝材料1、定义:由磨细的苛性苦土(MgO )或苛性白云石(MgO 和CaCO 3)为主要组成的一种气硬性胶凝材料。
原料:天然菱镁矿或天然白云石或含水硅酸镁(3MgO·SiO 2·2H 2O )为主要成分的蛇纹石、冶炼轻质镁合金的熔渣。
(主要分布于辽宁、四川、山东、新疆、西藏等地区)2、镁质胶凝材料的水化:a 、比表面积越大,水化速度越快。
b 、比表面积越大,强度发展越快,但浆体强度越低。
3、存在的问题:A :如果提高煅烧温度,降低其比表面积,则其溶解速度与溶解度更低,水化过程更慢;B :如果提高MgO 的比表面积,虽然可以增大MgO 的溶解速度与溶解度,加快水化过程,但是其过饱和度太大,会产生很大的结晶应力,导致结构破坏,使强度显著降低。
4、既能加快凝结时间又能提高强度的技术方法?1、加速MgO 的溶解;2、降低体系的过饱和度:用MgCl 溶液代替水做MgO 的调和剂,可以加速其水化速度,并且能与之作用形成新的水化物相。
这种新的水化物相的平衡溶解度比Mg (OH )2高,因此其过饱和度也相应降低。
(eg:用MgCl 2溶液调制的镁质胶凝材料——氯氧镁水泥) 5、水化相:O H MgCl OH Mg 22283⋅⋅)(简称3·1·8相或3相 O H MgCl OH Mg 22285⋅⋅)(简称5·1·8相或5相 2)(OH Mg 5相向3相转变强度降低6、镁质胶凝材料的应用:(1)技术优势:表观密度小、强度高、耐磨、热导率低、隔音性能好且易于施工及可加工性好。
应用:门窗、瓦、防火墙体材料、车间地板材料、及室内隔音绝热材料等(2)镁质混凝土制品:刨花板、不屑板、人造大理石、镁纤复合材料制品 技术优势:镁纤复合材料(以镁水泥为基材、纤维为增强材料),具有强度高、耐腐蚀、气密性好、耐热。
7、镁质胶凝材料应用中存在哪些问题,论述其改善措施?氧化镁用水调拌时,将生成氢氧化镁,浆体凝结很慢,硬化后的强度很低。
而用氯化镁的溶液调拌时硬化后强度高,但吸湿性大、抗水性差。
制约这种现象要从调整原材料配比,调整养护制度,掺加外加剂等方面入手。
五、硅酸盐水泥1、定义: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混合材(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分类: I 型硅酸盐水泥:不掺加混合材的水泥,P .I ;II 型硅酸盐:在硅酸盐水泥熟料粉磨过程中掺入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材的,P .II2、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技术要求:(1)不溶物:P.I中不溶物小于0.75%;P.II中不超过1.5%(2)MgO:不大于5.0%,如水泥经过压蒸安定性检验合格水泥中MgO含量容许放宽到6.0%(3)SO3:不大于3.5%(4)烧失量:P.I烧失量不大于3.0%,P.II不大于3.5%,P.O不大于5.0%(5)细度:硅酸盐水泥Se大于300m2/kg;普通水泥:80微米方孔筛不超过10.0%(6)凝结时间: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6h30min;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10h。
(7)碱:Na2O+0.658K2O<0.60%最关注的是C3S和C3A,影响水泥的耐久性4、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率值:(1)硅率:物理意义:水泥熟料矿物中硅酸盐矿物与溶剂矿物(C3A+C4AF)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
SM最佳值:1.7~2.7。
(2)铝率:物理意义:水泥熟料中氧化铝与氧化铁含量的质量比。
如果Al2O3与Fe2O3的总含量已经确定,铝率表示C3A 与C4AF的相对含量。
最佳值:0.8~1.7。
(3)石灰饱和系数KH:物理意义:熟料中硅酸二钙被子氧化钙饱和形成硅酸钙的程度。
KH控制范围:0.82~0.945、C3S与C2S水化的比较:(1)放热量:C3S的放热量高于C2S,为26.5倍。
(2)需水量:C3S的需水量高于C2S。
(3)生成的CH量:C3S水化生成的CH多于C2S,前者为后者的3倍量CH产物。
(4)水化速度:C3S水化速率大于C2S水化速率6、CH的作用:是水泥石的主要组成,是维持水泥石碱度的重要组成,是其他水泥水化产物稳定存在的重要前提。
CH的不利影响:属于层状结构,易于产生层状解理,大量存在于集料和水泥石的界面,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侵蚀性能(抗钢筋锈蚀性能、抗碳化性能、抗溶蚀性能、体积变形性能等密切相关)被视为混凝土中的“薄弱环节”。
7、水泥石:固液气三相多孔体系,水泥石包括(未水化水泥颗粒、水化水泥、水和少量空气以及由水和空气占有的孔隙网组成。
六、矿物掺合料1、矿渣形成过程:Fe2O3—Fe 其中溶剂矿物为石灰石和白云石。
溶剂矿物分解的CaO、MgO 与铁矿石中的杂质和燃料中的灰分熔为一体,从而组成以硅酸盐和铝硅酸盐为主的熔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