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讲稿)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讲稿)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讲稿)
历史,我们一般理解为过去发生的事情。

比如,老师刚刚走进9班的教室,这件事已经发生了,它就变成了历史。

因此,我们常常说历史是无法改变的,因为我们永远也不能回到过去。

但是我们对于历史的叙述和解释却是可以改变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时候,蒋介石在我们的宣传中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反动头子,但是现在呢,我们对于蒋介石的评价就积极了很多,甚至民间出现了很多民国粉丝。

所以,胡适先生认为,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通过对历史进行特意的剪裁,使之为政治服务。

这样一种历史是一种为尊者讳的历史。

虽然它也有它的价值,但它是背离我们历史记录的初衷。

而历史推崇的是秉笔直书,尽可能还原历史的本真。

而我们今天讲述的十月革命,恰好就是一段经过特意剪裁的历史。

它有意隐去了一些关键性的历史信息,甚至还有部分并不符合历史实际。

这也是我在备课过程中比较痛苦的地方,当我了解的越多的时候,我越发不敢去讲解这样一堂课。

今天我尝试着去讲解一个更为真实的十月革命,当然也只能是尽量真实。

而真实讲述的价值在于,当你更真实地了解十月革命,你才会更加理解苏联这样一个国家,更加明白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会遭到非议。

所以我把这堂课的副标题定为,以求真为诉求的一堂历史课。

下面我们开始学习。

说到十月革命,我们就必须从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帝国说起。

这是1866年的俄罗斯国家版图。

而在1867年,俄国将最东部的阿拉斯加以720万美元卖给了美国。

俄国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占整个世界面积的六分之一强。

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

大量劳动力获得解放,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是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远远落后。

1905年,在日俄战争中,拥有广袤领土的俄国连日本都打不赢,我们可以看出俄国它本身的虚弱。

俄国已经成为了帝国主义链条上最为薄弱的环节。

这里的帝国主义实际上是列宁提出的一个概念,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它是垄断的、寄生的、腐朽的。

帝国主义阶段过后,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了。

所以在列宁看来,帝国主义阶段是一段矛盾的多发期。

俄国作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为薄弱的环节,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生活方面,劳动人民生活困苦,各种矛盾十分尖锐。

又因为俄国加入一战,战争的巨大消耗和战争形式的恶化激化了本来就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不仅仅是下层民众、包括资产阶级、军队士兵都对沙皇十分不满,革命一触即发。

在1917年3月,也就是俄历2月,工人和士兵一起推翻了统治沙皇制度,二月革命胜利。

二月革命的胜利,要归功于工人的反抗和军队的倒戈。

军队倒戈也说明当时的沙皇俄国确实不得人心。

二月革命胜利以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情况。

一个是叫工兵代表苏维埃,苏维埃在俄语中就是会议的意思。

所以我们翻译过来,就是工兵代表所组成的一个政权组织。

显然,这样一个组织是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组织。

另一个书上称之为临时政府,主要由资产阶级组成,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而在这样两个政府中,工兵代表苏维埃占据着优势地位。

因为当时的工兵代表苏维埃是支持临时政府的,所以临时政府握有实际权力。

关于工农代表苏维埃,它主要由两个左翼政党组成。

分别是社会革命党和社会民主党。

其中在社会民主党中,又分为孟什维克和布尔
什维克。

布尔什维克在俄语中即为多数的意思,孟什维克是少数的意思。

但实际上,当时的孟什维克才是真正的多数。

而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其实是少数派。

就是这样一个少数派在列宁的带领下居然最终获得了政权,确实要佩服列宁的政治天才。

而临时政府获得的苏维埃的支持,就是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派主流的支持。

当时整个俄国社会的迫切要求有三,一个是土地,一个是和平,还有一个就是召开立宪会议,来决定国家的前途。

通过诉诸于民意,使国家政治生活走上民主化进程。

因为之前,不管是苏维埃还是临时政府,他们的成立都没有经过民意,而是基于当时的特殊情况建立的。

在1917年4月,长期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他提出了著名的“四月提纲”,要求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权力,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之后发生了七月事件和十月革命。

七月革命后,书上说,由于临时政府的血腥镇压,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其实并非如此,七月事件后,临时政府进行了改组,大量的社会主义者进入临时政府。

二月革命之后,俄国历史的发展就是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的历史。

这里的社会主义不仅仅包括列宁的布尔什维克,也包括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

但是列宁还是决定在1917年俄历十月发动武装起义,通过武力夺取了政权。

整个夺权的过程非常顺利,实际上它更像一场政变。

在推翻了临时政府之后,布尔什维克马上组织召开苏维埃代表大会。

会议的主要内容如下。

布尔什维克输掉了这次选举,而且输得很惨。

其惨况还不在于得票少,而在于这是在它当权的情况下组织的选举。

它没有理由、而且的确也并未指责这次大选有甚么舞弊、贿选一类的污点。

列宁最终选择了通过武力的方式解散了立宪议会。

布尔什维克控制的苏维埃仍掌握国家权力。

列宁用武力解散议会的方式激起了其他党派的强烈不满,尤其是其他的社会主义政党。

俄国爆发内战,经过4年的战争,布尔什维克领导的红军最终击败对手,完全掌握了对国家的控制。

在俄国二月革命之后,社会主义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逐步占据着主导地位。

由于俄国自身发展的原因,各种矛盾激化,使得社会主义这样一种比较激进的政治主张有了生存的土壤。

俄国最终由一个社会主义政党或者一个社会主义政治同盟进行执政,应该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整个发展的方向都是召开立宪会议,通过诉诸民意,使国家走上正轨。

这一点,列宁所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开始也不反对。

而在布尔什维克输掉选举之后,整个国家的发展方向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布尔什维克通过“一月剧变”这样一种武力方式,排除了其他党派参与政治的资格,选择独自掌握国家权力。

十月革命的胜利确实是社会主义的胜利,列宁所领导的布尔什维克也是马克思主义信徒。

这一点我们并不否认。

并且布尔什维克也是想追求一个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

但是,确切的说,十月革命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的胜利,更是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是列宁主义的胜利。

而不是其他社会主义政党的胜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