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3届高三政治(人教版)一轮精品课件:课时35 求索真理的历程(共54张PPT)
2013届高三政治(人教版)一轮精品课件:课时35 求索真理的历程(共54张PPT)
社 会 历 史 性
联 系
考点1 │ 要点探究
【思维拓展】 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的活动,又是一种主观 的活动吗 这种看法好像既看到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又看到了主 观能动性,其实它割裂了实践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因而 是错误的。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所以首先要承 认和尊重世界的客观性,同时由于实践构成要素和过程以及结 果的客观性,决定了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人具有主观能 动性,所以实践活动并不是纯客观的物质活动,而是具有主观 能动性。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建立在其客观物质性基础之上 的,受到客观物质性的制约,实践过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性,但是并不能否认实践活动的客观物质性。
考点1 │ 要点探究
①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 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②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 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 主观能动 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 性 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 会关系 ③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 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
考点1 │ 要点探究 ①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活动,而是 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 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 存在的 ②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 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 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 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 的产物 ③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实践的,贯彻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 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的唯 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的自然观
考点1 │ 典题例练
[点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 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 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 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考点1 │ 典题例练
[答案] D [解析] “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却从一开始就拥有走向世 界的胸怀”,这充分说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故选D。A、 B、C都不符合题意。
考点1 │ 典题例练
3. [2011•山东卷]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 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 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 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 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 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
考点2 │ 真理与认识过程
考点2
真理与认识过程
考点2 │ 主干梳理 主干梳理
1.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 主观 ①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______同______相符合的哲 客观 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__________。 正确反映 ②真理最基本的属性:________。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 客观性 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真理面前__________。 人人平等
课时35 │ 高考复习策略
3.复习中一定要立足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掌握相关的时 事材料。①总结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具体经验,认识实践与认 识的辩证关系。②结合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我国区域发展措 施以及太空探索的实施,分析认识的发展过程。
考点1 │ 实践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考点1
实践与实践是认识的 基础
考点1 │ 主干梳理 主干梳理
1.实践 (1)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________活动。 物质性 两层基本的含义: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 __________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 客观事物 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特点:实践活动具有____________、主观能动性和 客观物质性 ____________。 社会历史性
课时35 │ 考纲考向概览
考向定位 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认识的产生和发 展这一主线,重点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 理的特点,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等 2.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体现类、原因类、 认识类为主。关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 特点,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高考常常以漫 画、名言警句等为载体,主要立足于信息的解 读。主观题主要以社会热点材料为背景,以原 因类和认识类等形式综合考查对认识的来源、 认识的发展等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考点1 │ 典题例练 典题例练
1.漫画《握手》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 ③实践是纯意识性活动 ④实践是社会历史性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考点1 │ 典题例练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实践的特征。能把想象中的东西变 成现实,说明①应选。过去想象的东西在今天实现,说明实践 受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④应选。②不符合题意。③表述有误, 不选。 [点拨] 在题目涉及区分实践的基本特征时,材料中强调 “计划”“方案”“规划”的制定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 主观能动性;材料中强调历史过程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历 史性;材料中强调“合作”等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性。
考点1 │ 典题例练
[答案]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山东省委通过实地调研获 得了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山东省委通过调研发现 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山 东省委通过调研获得认识的目的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 [解析] 本题集中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问题非常简单 直白,主要考查学生平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回答此题时要注 意做好观点与材料的衔接。
考点1 │ 要点探究
2.正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1)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 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 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 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2)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 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 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考点1 │ 主干梳理
【特别提示】 全面理解实践的概念 (1)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 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实践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 人与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 “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 (3)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 客观”的活动。
考点1 │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1.全面理解实践的三个特点
①首先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 性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 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 客观物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 质性 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 也具有客观性 ③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 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
考点1 │ 主干梳理
【特别提示】 全面理解实践的概念 (1)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 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实践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 人与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 “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 (3)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 │ 主干梳理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 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②不论是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__________,还是 直接经验 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__________,都是实践的产 间接经验 物。 【特别提示】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而不能说是重要来 源。注意区分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
考点2 │ 主干梳理
【特别提示】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而真理是相对 的。 (3)真理与谬误 ①区别: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______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 正确 事物及其规律的______反映。 错误 ②联系:真理与谬误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相互转 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考点1 │ 主干梳理
②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______的存在变 观念 为__________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 现实 的__________和实践所产生的__________加以对照,从而检 认识 结果 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特别提示】 科学理论不能检验认识正确与否。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实践 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________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考点2 │ 主干梳理
【特别提示】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真理的内 容是客观的;二是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坚持客观真理, 必须反对主观真理。认为“有用即真理”等观点,是唯心主义 哲学的真理观。 (2)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 ①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 的,都是______与______、______与______的具体的历史的 主观 客观 理论 实践 统一。 ②真理是________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 有条件 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又包括唯物论、认识论和 辩证法三部分内容。认识论知识是对唯物论知识的进一步展开 和深化。认识论主要阐明了认识从实践中来,并在实践的基础 上深化和发展,这进一步证明了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意识 依赖于物质。可以说,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是物质与意识的 关系在认识领域的具体体现。
考点1 │ 典题例练
2. 2011年9月29日21时25分45秒,我国自主研制的“天 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虽然“天 宫一号”的发射只是中国努力缩小差距的又一次实践,中国的 载人航天事业却从一开始就拥有走向世界的胸怀,这说明 ( )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C.原因和结果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认识是实践的先导